APP下载

东北玉米,一场事关未来的耕种
——东北地区种植结构实地调查

2016-07-29中国农资宋安勇

中国农资 2016年19期
关键词:镰刀农资东北

□《中国农资》记者 宋安勇

东北玉米,一场事关未来的耕种
——东北地区种植结构实地调查

□《中国农资》记者 宋安勇

4月底5月初,又到了东北种玉米的时候了。然而,今年3月28日,多部委联合出台了相关政策,取消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储保护价格,将玉米收储价格完全放归市场化。同时相关政策还限制了我国北方“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要求“镰刀弯”地区的种植者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今年东北玉米怎么种?如此翻天覆地的调整,对于黑土地上的农户是喜还是忧?在大范围种植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农资市场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近日,怀揣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踏上了开往关东的列车……

玉米,“铁杆庄稼”不再“铁杆”

在以往在东北的调查采访中,记者听到的较多一句话就是“玉米是咱东三省的铁杆庄稼”,意思就是不论经历什么样的自然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大面积的玉米种植始终是东北地区种植业的脊梁。然而就在此次实地调查中,记者感受到了东北地区的“铁杆庄稼”已经不再“铁杆”。

位于东北最南部的辽宁省,部分地区种植结构正在悄然生变。“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辽宁阜新中心社社长肖延宏告诉记者,今年春耕阜新地区的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农户由玉米种植自觉地向杂粮和花生种植过渡。该地区杂粮和花生种植的优势在于种植投入较低,很多农户采用了自留种,免除了购买种子的花费。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该地区今年的种植面积较往年减少,部分农户还在坚守玉米种植。肖延宏还称,阜新地区的种植结构变化不在于政策因素,而主要在于自然因素。由于阜新地区毗邻内蒙古,土地以沙质土居多,这样的土质适合杂粮花生等作物种植,加之玉米收储价格的完全放开,这样的调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东北种植结构“剧烈变化”的地域出现在黑龙江。中农集团控股黑龙江分公司早在2014年就在齐齐哈尔市下属的讷河地区进行大面积的土地流转,该公司最多时曾经流转了近8万亩土地用于玉米种植,当年种植的玉米作为受欢迎的饲料原料,曾经一度销售一空。然而今年的种植情况却与往年大相径庭。该公司总经理高晓明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在讷河地区的耕作总面积只有6万多亩地,全部土地由玉米改种大豆,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种植结构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政策要求,讷河当地政府对种植结构调整的政策干预自从春节过后就已经展开。同时,公司流转的土地属于“镰刀弯”地区,全年积温在2300℃上下,属于积温相对较低的第四积温带边缘。政策要求“镰刀弯”地区进行调整,当地政府必然要按照政策要求执行,在今年的春耕过后,预计全省的玉米种植面积大约会减少3000多万亩。

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副总经理张晓彪表示,在黑龙江省内要求改变种植结构的“镰刀弯”地区,主要是指以黑河地区为主,包括省内鹤岗市部分地区和农垦系统部分垦区的第四、第五积温带地区。国家政策认为这一部分地区种植的玉米质量较低,在收储过程中容易出现发霉变质等情况,因此要全面改变这一地区的种植结构,打破传统的大面积玉米种植。现如今,省内的“镰刀弯”地区政府鼓励向杂粮种植转型,从当前的形势看,全省玉米转大豆种植的面积可达1000万亩以上。不仅如此,预计明年的种植结构调整将会更加明显。

“黄金玉米带”上的坚守者

在东北地区的调查采访中,不仅有种植结构发生巨大调整的地区,也有着目前仍然坚守玉米种植的地区,究其原因相对较为复杂。

“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东北运营中心主任兼黑山县中心社社长孙野告诉记者,今年春耕黑山地区的种植结构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依然以玉米为主。种植结构不变的原因在于当地除了玉米之外,其他作物别无选择。举例来看,高粱种植工序复杂,并且机械化程度较低,经济作物在这一带又不适合种植;大豆收储价格不高,且种植产量不高,因此更是无人问津,坚守玉米种植的农民现在也在担心秋季玉米的收购价格。“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辽宁康平县中心社社长田雨春称,当地种植结构以玉米和花生为主,玉米约占80%。当地的种植结构没有办法发生改变,原因在于当地土质不适合种植其他作物,直接导致了玉米“铁杆庄稼”的地位没有被打破。然而随着玉米收储价格的降低,直接导致了今年土地承包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可尽管如此,本地区的种植习惯已经形成,短时间内改变种植结构绝非易事。

吉林倍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郁也认为坚持玉米种植是顺理成章的事。他告诉记者,当前东北玉米价格完全放开,是国家去库存化的战略调整之一。尽管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东北地区的种植结构会向大豆倾斜,然而从区域种植结构上看,政策性种植结构调整对全省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并不大,尽管省内杂粮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然而却无法撼动大面积玉米种植的地位。吉林省处于我国的“黄金玉米带”上,出产的玉米绝大多数为食用玉米而不是青贮玉米,这样高质量的玉米可以通过粮食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尽管今年价格放开,农民认为虽然少赚一些但也只能这样选择。

针对玉米种植并不是所有的采访对象都表现出消极无奈的态度,也有人在这场变革中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王春郁乐观地告诉记者,去年东北地区的玉米收购价格开始松动,部分地区的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然而就在这种玉米价格下行的条件下,从事玉米收储业务绝对是一个赚钱的买卖。倍丰集团早在2014年就在黑龙江五常地区开展了联合种植、统一收储的一体化业务,年底还专门成立了龙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而今年在吉林省展开玉米收储业务,龙和公司有现成的经验可提供参考,况且今年要进行的业务只有收储而没有联合种植,在程序上要简单得多。今年以低价位进行玉米收购后,进行粮食深加工,打造高端粮食品牌,提升玉米附加值,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商机。

记者手记 不仅是面积的调减,更是产业的升级

玉米,这种原产自墨西哥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已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几百年来,这种“腰上一片金黄”的作物,其种植面积遍布我国东北,在华北和西北地区也有着大面积的种植。曾几何时,在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进程中,玉米种植功不可没。然而随着我国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的“十二连增”,大量库存无法消化,这也使国家背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负担”。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但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受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替代产品进口冲击等因素影响,根据玉米供求状况和生产发展实际,亟需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因而,种植结构调整不仅是面积的调减,更是产业的升级。

产业如何升级?这是一个摆在涉农部门、当地政府及所有农业从业者面前的问题。首先,调整结构要从长远考虑,不能搞“一刀切”,造成农民“一哄而上”种某种作物,要能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当地农业持续发展。其次,在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培养农民种养结合的意识,推行轮作等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建立用地养地结合的土地利用模式,逐步向青储饲料、牧草等方向种植,使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避免农产品销售的同质化竞争。其三,要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升农产品品质。较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品质普遍较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走势的逐渐明显,国外优质农产品的进口比例正在逐年提升,这样的情形极大地积压了国内农产品销售,而国内农产品要想重新夺回市场甚至出口,完全依赖于过硬的品质,此次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提升农产品品质的一个契机。其四,要重点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挥其在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规模化种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据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指出,东北“镰刀弯”地区的种植结构调整应该循序渐进,充分发挥作物轮作等优良的种植方式,力争到2020年完成全部的调整转型。种植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年又是我国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第一年,东北已经在行动,随之其他地方,尤其“镰刀弯”其他地区也将进行结构调整,在如何转型和因地制宜的工作中,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需要探索。但我们要切记,不能为了调减而调减,要从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考虑结构调整问题,抓住这一调整机会,真正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

链接

“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

猜你喜欢

镰刀农资东北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酷虫学校再遇镰刀帮(一)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一把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