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若干思考

2016-07-23褚蔚然安徽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安徽马鞍山2430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校转型新常态人才培养

褚蔚然(安徽工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新常态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若干思考

褚蔚然
(安徽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安徽马鞍山243002)

摘要:教育在不同的时代有自己不同的使命,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阶段.我国教育适应经济格局,也迈入教育新常态发展阶段,很多学者争相研究这一阶段,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本质及外延问题.本文基于中国教育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常态",思考新建本科高校转型的问题,使这些面临发展瓶颈的高校可以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型高校,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契合,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转型;人才培养

国务院根据党的十八大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精神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1 政策背景及解读

我国的教育层次从纵向上来划分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另有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来完善学校输出的人才结构.但普通教育相对的职业教育一线,在没有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型高校之前,人才培养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断层,整体上来看缺乏关联性及稳定性.应用技术型高校为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国家提供了一种高校发展的新思路,西方国家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及高速的工业化进程催生了应用技术型高校.它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也可以保障毕业生的就业,使社会处于更加稳定、和谐的状态,不断提升国家竞争力.这也是我国引导部分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目标及路径.

教育层次与人才的对应表格如表1所示.表1直观地反映出了各个层次培养的人才类型,随着现知识、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社会产业的持续升级急需应用型本科高校来大批量的培养理论基础过硬,技术水平过关的毕业生.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是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表1 

近年来,国家已经把建设应用技术型高校摆上了日程安排.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负责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透露将引导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这一表述作为一种改革信号迅速被媒体广泛传播.但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随后的记者采访中表示,一成不变地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一政策内容会带来信息误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也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澄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到的要推动一批本科高校进行转型发展.高校可以是新建本科高校,也可以是办学历史悠久的名校.可以是学校里所有专业都转型,也可以是其中的小部分专业转型.其中,国务院《决定》提到独立学院设置高时,就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当然这就包括了我们2000年以后新建的本科高校.本文重点谈谈这些新建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问题.

2 引导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新建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后的又一次变革,其意义更为深远,任务也更为艰巨.

2.1转型是适应国家经济升级的要求

要实现经济增长,必须大力推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为西方其他国家的产业化发展的实践所证明.但目前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的学术性人才无法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此情况下,为了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的目标,高校不仅要继续加快拨尖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要大力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来大量系统地培养理论知识储备丰富、技术水平先进的工程型人才,这样才能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经济的转型、产业升级对人才的特殊需求.

2.2转型是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

2000年以来国家陆续设立了一批坐落于中小型城市的新建本科院校.这些中小型城市由于本科高校的进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了新的动力.但这类院校由于办本科层次教学的时间还较短,办学设施基础还不齐备,办学经验不足,加上中小型城市相对大城市人才吸引力不足,产生了一些问题,制约着它们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一些前身是专科层次教育的高校的办学特色,走出发展的困境?新建本科院校要顾及自身的情况,不能盲目跟风,外延式发展本科层次教育.应当直面挑战,根据自身特色,借国家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的契机,转变理念和策略,将建设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自己的特色化发展方向,走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的道路.

2.3转型是进一步发挥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扩招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多,而导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从国家层面来讲,多年的培养,最后培养的人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处于闲置甚至是荒废状态,也是一种知识、人才的极大浪费.从个人层面来讲,导致大学生个人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的发生率随之上涨,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笔者从各种新闻报道中,筛选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发现往往都是技术性相对比较强的专业.可见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适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就业矛盾,也践行了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发挥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内在要求.

3 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

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地方政府进行大力的统筹组织,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体系.转型高校也应做足有关工作.

3.1国家层面

国家教育部高度重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工作.近年来,教育部主要推进了四方面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国别研究报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报告来为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二是组织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作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交流与协作的平台.三是开展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宣传.我们期盼国家继续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新建本科高校转型,为这些高校转型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3.2地方政府层面

地方政府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大区域统筹力度,探索建设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试点,以试点推进的方式带动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创造区域经济价值.各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教育部的总体战略部署,结合新建本科高校的意愿及实际情况,明确各项改革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制定详实的试点实施计划,并论证计划的可行性,为振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另外,在配套政策措施方面,地方政府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其次对符合转型发展方向的试点高校,要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一套有利于加快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制度体系,形成推动高校转型的激励机制,鼓励新建本科高校积极响应改革号召,共谋区域发展大计.

3.3校企合作层面

企业参与高校发展的基本路径就是校企合作.但目前不少高校的校企合作还流于形式,真正能够深入开展合作的高校不多.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建设应用技术型高校,必须以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利益为切入点,规避利益诉求差异带来的矛盾,推动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在合作期间地方高校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试点高校要建立一套有效激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机制,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其次,在建立实习基地等初级合作的基础之上,不断尝试其它形式的合作方法,结合企业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学生的实践培养方案的.第三,高校要与企业加大沟通力度,共同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广东工业大学校企合作颇具特色,在珠三角地区的就业率远超同类批次高校.广东工业大学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调研,与企业共同制定了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和实惠的校企合作方案.主要表现在:学校让合作企业自主挑选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践实习活动,使企业感到接受学生实习不是负担,而是有效的劳动生产力资源;针对不同的专业(涵盖了理工、管理、经济、艺术、文学等)制定多种人才培养方案,如:“2+2”、“3+1”、“3.5+0.5”、“工作室”等,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鼓励企业将员工的培训委托学校进行等方法,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新建本科高校建设成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应充分吸纳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重视校企合作项目,探索适合自己的转型发展道路.

4 总结

李克强总理在部署2015年教育工作时强调,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诚然促进高校分类发展,推动地方高校转型,是一个重要时代命题,一个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要与社会需求契合,当然在引导新建本科高校转型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问题,上文中笔者对政府、高校、企业层面分别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实际操作中高校工作者还要制定预警机制来面对转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突发状况,教育研究者还应献计献策、协同创新在实践探索的同时,为它们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当问题来临的时候,多方协同,深入沟通,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张虎.当代大学生就业观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2010.

〔3〕张秋建.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研究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0(3).

〔4〕刘朝马.浙江理工大学内涵式发展战略思考[J].高等教育学刊,2008(1).

〔5〕陈锋.关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6-0213-02

收稿日期:2016-03-15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77)

猜你喜欢

高校转型新常态人才培养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优化改革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