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独立学院体育师资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6-07-23胡伟东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

胡伟东(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合肥市独立学院体育师资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胡伟东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本文将地处合肥市的四所独立学院的体育部门师资管理现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学院概况、体育师资基本情况和体育师资管理基本现状入手,就体育师资管理的聘任、科研学习交流、考核评价、激励制度、进修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找出合肥市的四所独立学院在体育师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够在各学院实施的建议,更好的为独立学院体育师资管理服务.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师资管理

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独立的学院.而后,独立学院飞速发展,到2003年,全国25个省市举办独立学院达到300多所.据中国独立学院在线网信息,到2013年,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共有287所,安徽省的独立学院为11所,地处安徽省合肥市的独立学院共4所.

1 合肥市独立学院概况

地处合肥市的四所知名高等院校: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分别在2003、2004年相继申报、获批创建了独立学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四所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均本着秉承母体院校优良校风,借助丰富办学经验和雄厚师资力量的原则,旨在建立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其中有两所院校还与国外大学制定联合培养模式的长期合作.

2 合肥市独立学院体育师资基本情况

表1 四校专任教师、兼任教师、外聘教师总数量表

合肥市四所独立学院体育师资均由自有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自有教师是指与院校签订正式聘用合同的教师.自有教师又分为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专任教师在学院专职担任体育教学工作,兼任教师在学院担任体育教学工作外兼任其他职务或者担任其他职务外兼任体育教学工作.外聘教师大多为母体院校教师,与母体院校有正式编制关系,在完成自身所在部门安排的教学任务后,余下部分时间兼任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工作;另外少数外聘教师是具备高校体育任教资格,有相应学历学位或职称,来自母体院校以外的高校教师.

上表可以看出,自有师资的专任、兼任数量相差较小.其中专任教师只占到总量比例的8%,兼任教师占总比例的15%,而外聘教师数量大大超过前两者,占总量比例的77%.这表明独立学院自有体育师资处于匮乏状态,这与独立学院自身发展未稳定,建校时间短、体育学科被普遍认为是辅助学科等都有一定关系.

虽然上表的数据显示外聘教师数量最大,但就个人承担的课时量来说,外聘教师课时量较少,自有教师特别是专任教师承担了较多的课时量.据理解,每位专任教师每学期的周课时数量从14个课时到22个课时不等.兼任教师数量差别较大,从2个课时到22个课时不等.这与兼任职务有关,行政岗位兼职体育教师的课时量承担最少,一般2个课时到8个课时;教师岗兼职行政工作的课时量多,一般14个课时到22个课时.外聘教师所承担的课时量,从2个课时到8个课时不等.总体看来,实际承担课时的中坚力量仍然是独立学院自有教师.

表2 自有教师学位结构表

外聘教师90%以上来自于母体院校,另不到10%的是具备高校体育任教资格,有相应学历学位或职称的来自母体院校外的高校教师.每所独立学院对外聘教师的需求都取决于排课当学期周课时的剩余课时量.每所独立学院体育部门管理者根据当学期学生数推算出需要编排的每周总课时需求,将自有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承担课时和时段分配完毕后所剩余的课时数量即周课时的剩余课时量.由于每学期的周课时剩余课时量处在每周的不同时段,而每个外聘教师自己工作外的空余时间也处在不同时段,所以满足空余时间段的外聘教师每学期会有所不同.这也是外聘教师数量多并且具有流动性的重要原因.

四所独立学院的自有教师招聘的要求均由最先建校时的本科学历升为研究生学历,这是本科教学师资质量保证的合理提升,而最初进校的本科教师也陆续参加了学位进修的在职硕士学习.上表可看出四所独立学院中现有硕士学位教师已达到40%,在职硕士在读人员也已有20%.而外聘教师聘任以同项目高职称选择为主,因此,90%以上外聘教师职称均为讲师及以上.

3 合肥市独立学院体育师资管理现状

3.1教师聘任

四所独立学院体育师资由自有教师与外聘教师两种组成.

3.1.1自有教师

自有体育教师又分为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均是各校通过正式招聘、考核而引进的专业人才,符合特定的专业、专项、学历、学位、资格要求.由于招聘岗位不同而形成了专任与兼任两种.专任教师是学院引进人才时为满足固定专业、项目要求、正式聘用后只负责体育教学工作,兼任教师又有两种兼任的形式,一种在招聘时与专任教师标准相同,进校后由于学业其他任务的安排而同时兼任了学院其他岗位,另一种是以其他岗位招聘进入学院,但自身是体育专业毕业,进校后主要负责招聘进校时符合的工作同时兼任少量体育课程(如辅导员岗).

3.1.2外聘教师

外聘教师90%以上来自于母体院校,另不到10%的是具备高校体育任教资格,有相应学历学位或职称的来自母体院校外的高校教师.每所独立学院对外聘教师的需求都取决于排课当学期周课时的剩余课时量.每所独立学院体育部门管理者根据当学期学生数推算出需要编排的每周总课时需求,将自有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承担课时和时段分配完毕后所剩余的课时数量即周课时的剩余课时量.由于每学期的周课时剩余课时量处在每周的不同时段,而每个外聘教师自己工作外的空余时间也处在不同时段,所以满足空余时间段的外聘教师每学期会有所不同.这也是外聘教师数量多并且具有流动性的重要原因.

3.2教师的科研交流

合肥市的4所独立学院教师交流制度分别有:学期始末报告会、期中总结、周例会、月例会、进修培训、课后自主交流等.学期始末报告会一般为学期工作计划制定,任务布置,课前材料检验和期末总结报告.期中总结会一般安排在期中教学检查后,不是每所独立学院都举行期中总结会,有时会在月例会中进行.问卷同类题中出现最多的选项是学期始末报告会、期中总结和课后自主交流.课后自主交流在时间和内容上比较自由、广泛,但同时也缺乏规范性和说服力.除课后自主交流外,其余几项出现率高的方式均为学期阶段性交流,并且以计划和总结报告为主,时间间隔长,参与人群单一,大多仅为独立学院自有教师.四所院校外聘教师的科研交流以母体院校为主,极少在独立学院体育教学部门进行.

3.3教师考核评价

四所院校考核评价制度归纳为两种:工作量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工作量考核是教师完成工作的量化考核手段,客观体现了教师工作内容的多少,有固定计量单位和换算方法.而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大多放在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年末总结时进行.期中教学检查时以学生测评为主,根据学院规定填写固定表格,按表格体现的数据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年末总结相对期中教学检查较复杂些,除了学生测评(等同期中教学检查测评)外,还包括了科室互评和上属部门领导评分等.科室互评一般是在总结会上教师自述工作报告,同科室教师互相听取报告后打出除自己外同事的分数,通过求和得出分数及排名;上属部门领导评分则主要通过督导组、专家组、指导组的领导们总结日常检查结果而得出各教师相应分数.外聘教师的考评以学生测评与日常督导为主,属教学质量评价考核.

3.4教师的进修与培训

教师进修与培训有入职前岗前培训和入职后为提高员工自身素养,提高教学水平而进行的培训与进修.这里主要指后者:任职期间的进修与培训.各学院对于教师进修普遍支持的是在职教师学位进修.四所学院聘任进校的20位教师中有16位进校时学历为本科,截止2014年末共有5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4位教师在职在读中.

4 建议

4.1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科研能力

首先要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促使更多的年轻教师积极自主提高学历,提升综合素质.包括理论水平、专项技术和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理念.多组织教师与母体院校或其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以增加教师学习的机会.

4.2完善考核评价方法与奖惩机制

摈弃考核过程中不科学、不公正、“走过场”的实际问题,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保证考核公正公平的实施,同时将考核同薪酬挂钩,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俞爱玲.高校体育教师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2):32-33.

〔2〕史全珠.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5-136.

〔3〕韩春利.当前我国体育教师招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

〔4〕李万来.体育组织人力资源有效使用的系统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4):18-20.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6-0195-02

收稿日期:2016-03-22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我们的“体育梦”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