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2016-07-22李晓丹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策略研究互联网+

李晓丹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6-000-02

摘 要 本文首先从“互联网+”的提出出发,界定了“互联网+”的定义及内涵。进而探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人才队伍建设不足,格式不统一,信息化建设平台落后,档案整理质量不高,泄密隐患等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措施:加强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企业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统一软件、统一格式,严格管理,加强责任心等。

关键词 互联网+ 档案信息化 策略研究

一、“互联网+”的提出与内涵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通俗地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要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的经济社会生活进行深度融合,在科技创新中不断赢得新发展。其中的关键是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使这个“+”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也正因为此,“互联网+”被人们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新形态,是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演进。

二、“互联网+”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倒逼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对传统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起到变革的作用。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而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起着重要的变革作用。一方面,“互联网+”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现代化步伐、提升档案信息化系统整体功能的重要机遇,但另一方面,当前企业档案管理还处于相对传统和保守的阶段,“互联网+”也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面对诸多挑战和问题。具体来讲,当前企业档案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互联网+档案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不深,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部分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在信息化建设中表现出消极态度,反应迟缓;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部分企业把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看成是底层操作人员,没有花大力气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软件、数据格式不统一

无规矩不以成方圆。企业档案数字化软件的使用,需要统一标准、统一指导,但一些公司和企业在档案管理中盲目上马,各自为战。例如有调研表明,河南省范围内使用软件公司有量子伟业、上海中信、北京盛赞、清华紫光、新锐英城、世纪科怡、东方飞扬、泰恒、简帛、中信外包等20多家,个别名义上是公司,实际是一年至两年的代理商,甚至是一人公司。各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往往具有自定义数据的功能,再加上各单位情况不一致,上级部门没有统一数字化前的格式,造成了软件、数据格式的不统一。同时也造成主管部门接收所属单位的电子档案时,档号字段也没有著录,不能挂接,最关键的是公司倒闭将会引起更大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信息化建设平台落后,多以纸质形式保存档案,不便于查阅和共享

受“白纸黑字,立此为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企业在档案管理中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关注纸质档案。按档案管理的要求,纸质档案保存环境要求较高,要求温度、湿度适宜,防潮、防蛀,而且纸质档案体积庞大,保管需占用一定空间,随着时间推移,需要较大的专门档案库房来进行存放,不经济。

也正是在纸质档案管理的形式下,一些档案不便于查阅和共享,使用率低,价值降低。因为纸质成果在后续借阅时,要通过档案管理员先进行原始的检索、查阅,查询其保存准确位置后再进行借阅,费时费力,档案利用率低下。

(四)檔案整理质量不高

目前有些单位早期的档案本身整理就有问题,如页码漏编、跳号;题名拟写有误、过于简单;文件装订倒装、排列有误;页面破损等,这样扫描著录的电子档案也是错误的。

(五)数字化有泄密隐患

一是数字化前没有进行整理鉴定,有可能造成网络泄密;二是数字化企业人员的不确定性及电脑硬盘的失泄密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管理、监管不到位,后期服务、版本升级、黑客攻击等都有泄密隐患。

三、基于“互联网+”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也给我们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由此,我们需要基于“互联网+”思维,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策略。

(一)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互联网+”企业档案信息化技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青年档案信息化人才放在第一位,这是档案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培养大量既懂档案业务、企业管理,又熟悉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复合型、多层次的专业队伍,优化人员结构,这是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人力保证。

(二)加强企业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平台建设

企业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平台是“互联网+”企业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基本条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企业档案所有的原始资料一般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编制、处理,都存在电子媒介。即使是有关审批、签字的资料以纸质形式存在,也完全可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变成电子文档。因此,建立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为企业档案提供快、准、全的信息。

(三)统一软件、统一格式

最好是国家研发统一的软件、统一的标准进行数字化,根据各地情况的差异,选择一些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数字化企业,根据国家档案局的统一标准,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样有利于后期升级、连接和管理,便于档案人操作。

(四)严格管理,加强责任心,使保密制度落到实处

其一,要求数字化外包公司在承揽数字化期间,业务经理和工作人员不能调换,以制度管理所有人员;其二,数字化后的软硬件外包公司不能携带走,并且必须签订违约或破产后软件高端运行协议;其三,数字化前对档案必须进行鉴定,分别进行编号、扫描等处理;其四,网站的发布平台构建完成后,就要进行内容的录入和完善,这个工作也将成为档案部门的日常工作。因此严格计算机、互联网管理保密制度,在技术层面:部署网络版杀毒软件,硬件防火墙,配备或培训合格的网络管理员;在制度层面: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杜绝非法操作;在管理层面:经常维护、定期升级、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防止黑客病毒侵袭等。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无论是生产还是管理,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档案信息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非网络化、电子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技术含量,但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人才队伍不足、标准不统一、格式不规范、信息化平台落后等突出问题。因此,基于“互联网+”背景,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平台建设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天顺.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管理,2015(6).

[2] 曾凡丽.浅议“互联网+”在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林业科技,2015(4).

[3] 邹学思.“互联网+”背景下的荆门市人社系统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档案信息化策略研究互联网+
档案信息化的思考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