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自贸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选择和优化策略研究

2016-07-22王玉宁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金融业务广东省供应链

王玉宁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6-000-03

摘要在广东省自贸区发展供应链金融,有利于科学协调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处理好区内区外关系,促进广东省制造业优化升级以及整个珠三角地区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本文提出广东省自贸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广东省自贸区在粤港澳一体化、贸易自由化、通关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多元化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建立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同时发挥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广东省自贸区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金融风险防范

在广东省自贸区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对于自贸区经济的稳定、持久发展以及广东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广东省自贸区成立,自贸区以贸易、金融、物流、通关等诸多政策性优惠的实施使得自贸区成为众多国际供应链汇集的供应链集成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从供应链整体出发,对供应链上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的匹配和控制,有效释放自贸区经济增长活力,促进自贸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此外作为国内最大的制造业供应链枢纽,广东省存在大量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亟需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供应链金融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新型金融业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但受政策束缚以及产业生态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效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自贸区的诸多优惠性政策以及开放的营商环境使得自贸区成为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最优平台,在自贸区发展供应链金融,可有效降低自贸区内核心企业与广东省内中小制造企业间的资金运作成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撬动广东省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支点。在此背景下,对自贸区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展开研究,对于处理好自贸区区内、区外关系,科学协调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促进自贸区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提升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路径及主要模式

(一)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路径

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始于20世纪初,深圳发展银行是我国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先行者:2000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其广州和佛山分行开始试点贸易融资业务;2001年,创新性推出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在保持存货流动性前提下,允许企业随时赎取部分抵/质押物用于销售;2002年推出票据CPS业务以票据为核心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短期融資解决方案;2003年,首创“1+N”模式,利用供应链产业集群的伴生网络关系,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对其上下游的授信服务之中,并开展面向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批发性营销;2005年,提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2006年,正式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2008年,启动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工程。在深圳发展银行先行先试后,广东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供应链金融服务:2002年起,招商银行率先对电子供应链金融进行探索;2003年广东发展银行推出“民营100”金融服务平台,开展货押业务;2006年,工商银行在进行了沃尔玛供应商保理业务试点后推出了供应链金融产品;2007年,浦发银行提出了“供应链融资”的整体服务解决方案……虽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我国已逐渐推广,但总体来看,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二)我国供应链金融主要发展模式

从图1供应链的结构图不难看出,供应链是连接供应市场和需求市场,是围绕核心企业、以及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和需求商所形成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自由流动的动态网络系统。与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融资形式不同,供应链金融服务并不局限于对单一企业的资产状况和信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而是从该企业所处供应链的整体交易风险进行评估,利用供应链运营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存货等资产和权力作为担保进行融资。供应链金融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中大型核心企业凭借其优势地位向上、下游的弱势地位的中小型企业进行赊销、赊购,导致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又因资信状况不佳难以获得融资的财务困境,有效盘活了中小企业资金链。受供应链形态多样性的影响,供应链金融服务也有多种模式,其中最广泛、最典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针对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等带来的问题所设计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这三种典型融资模式的运作方式具体如下表所示:

(三)我国供应链金融现有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自深圳发展银行率先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至今,我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和服务形态都进行了诸多创新,但总体来看,我国仍旧尚未形成真正高效、普惠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以核心企业作为业务切入点致使服务覆盖范围有限;多方参与致使服务效率低下;商业银行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本质并无太大区别致使融资产品种类单一,创新动力不足;分业经营的体制致使商业银行难以从供应链整体出发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缺乏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致使供应链金融数据信息化的范围仅局限于其所在的节点,无法形成一个数据自由流转的、完善的、高效的供应链信息处理系统;缺乏风险监管机制致使供应链金融风险难以得到有效规避。

二、自贸区推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基础

2015年广东省自由贸易实验区成立,自贸区因其在贸易、金融、物流、通关等领域的众多优惠政策成为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最优平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是供应链发展的核心,广东省自贸区在市场准入与监管、通关、物流、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实质上是在推动供应链的改革与创新,具体而言,广东省自贸区发展供应链金融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大型国际企业落户为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

良好的产业链是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前提与基础,广东省自贸实行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负面清单制度),致力于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随着自贸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不断深入推进,必将会有大量处于国际供应链核心地位的企业入驻。大规模的企业落户不仅会带来大量的物流和资金流,更会使广自贸区将成为一个多元化、集群化的供应链汇集平台。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广东省传统制造业企业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利用自贸区平台,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于延伸制造业产品线和产业链,对接国际供应链金融,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粤港澳一体化助力广东省自贸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粤港澳一体化是广东省自贸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提出“粤港澳共同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设立总部,建立整合物流、贸易、结算等功能的营运中心,探索自贸试验区与港澳联动发展离岸贸易”、“加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以人民币进行新设、增资或参股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机构等直接投资活动”“在自贸试验区建立与粤港澳商贸、旅游、物流、信息等服务贸易自由化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港澳资保险公司进入自贸试验区的门槛,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保险公司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等政策将有效促资金流在自贸区的汇集以及资金流在粤港澳间的自由流转。

(三)通关便利化促进物流、商流自由流转

贸易便利化是自贸区的最基本功能,广东省自贸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通关监管服务模式,促进了物流在自贸区内的快捷、高效流动。2015年底,深圳海关提出了以“供应链协同”促进跨境电商B2B出口的理念,“先进区,后报关”“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等政策简化了报关流程,极大的减少了报关费用。此外,《方案》提出在交通航运领域放宽对粤港澳投资企业的限制,建立自贸试验区与粤港澳海空港联动机制有效促进了物流企业的国际航运服务业务的发展,为自贸区开展国际供应链金融业务打下良好基础。

三、推动自贸区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与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较于我国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自贸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应突破传统模式的发展瓶颈,释放自贸区改革红利,发挥自己的优势。具体来看:

(一)突破传统供应链金融发展瓶颈,构建多元化供应链融资模式

随着自贸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不断深入推进,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展,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中,银行独立完成供应链风险评估和在规定时效内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将会越来越困难,因此,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显的尤为必要。具体而言,第一,自贸区银行业逐步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逐步开放券商牌照,建立以银行业务为核心,辅以券商、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的综合化经营格局,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站式完备服务。第二,积极促进港澳金融机构参与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来。港澳金融机构的加入,不仅有效突破了银行融资规模瓶颈,更带来了竞争,打破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独大的局面,国内商业银行与港澳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将会有效的促进商业银行简化程序、提高效率、降低供应链金融服务成本。第三、充分利用自贸区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对接国际供应链,探索与港澳在货运代理和货物运输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对接。积极发展航运金融,建设航运交易信息平台,发展航运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等业务,探索以物流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缓解银行业务压力。

(二)建立电商+物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营造金融新生态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深刻的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自贸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便利的通关服务模式、金融领域的深度开放必然会使各个领域的信息和数据呈爆发式增长。在此背景下,将互联网金融与供应链金融有效结合,将电子商务平台引入供应链金融是实现供应链金融中海量数据高效整合与汇总、促进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自由流转的有效途径。互联网巨头和商业银行带头,电商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协作企业、物流企业合作,共筑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将传统的线性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连结成网,整合自贸区供应链金融运营过程中涉及的海关、税务、物流、仓储、保税仓储、生产、采购、分销等诸多环节,为各环节提供专业化、批量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服务,有效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风险与成本。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促进供应链金融向更垂直细分、更精准、更专业的方向纵深演变,整合和重塑产业链,构建一个新型金融生态圈。

(三)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监管,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相较其他信贷模式,供应链金融具有多方参与、信用共享、风险共担的特点,在供应链金融中,拥有雄厚资产和良好偿债能力的核心企业成为了资信状况不足的中小企业的“隐形担保人”,供应链每个节点上的企业都成为了风险的承担者,有效分散、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是所承担的信用风险。但供应链金融运营过程中跨越多行业、涉及多领域、多方参与等特点同样也增加了供应链金融的运营风险。核心企业与协作企业的合作关系破裂、供应链运行过程中信息、资源的不对称以及企业利用自贸区事后监管等政策及制度的漏洞不当获利行为均会给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风险。因此,为了有效规避发展供应链金融带来的风险,政府、银行、企业必须通力合作,加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监管,建立健全有效的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我国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已难以对供应链整体运营进行金融监管,难以适应自贸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因此,自贸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应在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风险处理数据库和风险协调、处理机构,从供应链运营的整体出发,有效防范和规避风险。

(四)发挥产业辐射、联动效应,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广东省作为我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受劳动力价格上升、土地升值,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国内经济整体减速等因素的影响,中低端制造业亟需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以广东省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将自贸区作为供应链的核心,发展供应链金融,发挥自贸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贸易自由化、通关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通过加强对自贸区内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带动自贸区辐射范围内供应链上下游加工制造、物流、航运、金融等行业的一體化发展,对接国际供应链,促使广东省传统制造业由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迈进,将成为促进广东省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最有效途径。

四、结语

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整合广东省自贸区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广东省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基于我国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服务范围有限、效率低下、缺乏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和风险监管机制等问题,自贸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广东省自贸区在粤港澳一体化、贸易自由化、通关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方面的优势,摒弃传统链金融发展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同时,广东省自贸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应构建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风险处理数据库和风险协调、处理机构对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金融风险进行监管和防范。此外,利用自贸区平台,发展供应链金融也将为广东省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武剑.中国(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展望[J].新金融,2013(11).

[2]裴长洪.中国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进展与前瞻[J].金融论坛,2015(08).

[3]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02).

[4]蔡春林.广东自贸区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议[J].国际经贸,2015(01).

[5]卞绩.探索自贸区对接国际供应链之路[J].浦东开发,2013(12).

[6]黄万安.谈利用自贸区平台大力开展供应链融资[J].时代金融,2014(03).

[7]丁俊发.上海自贸区给物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流通经济,2014(11).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广东省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业务拓展策略探讨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商业银行发展住房租赁金融业务的路径探析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商业银行发展县域网络金融业务的策略探讨
黑龙江省物流企业创新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与风险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