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模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2016-07-22卢立秋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行为模式企业管理人性

卢立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6-000-01

摘 要 依据动机激励理论和人性理论,本文重建行为模式,该模式对现在的企业管理有着很深的影响,本文通过诠释该模式,并提出了一些管理思想,对现代的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行为模式 人性 企业管理

一、缘起

动机激励的理论是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驱使的,动机是由需求决定的,动机激励理论实质上是研究如何根据各种人所具有的各种不同需要去激励人们的动机,从而产生符合组织需要的行為。”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这是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即如何看待职场中员工的人性,对行为的重构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行为模式重建

员工的行为一般受环境和动机的影响,环境属于外因,动机属于内因。环境包括企业工作环境,文化环境等,和谐的工作环境,肯定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不是持续的。因为人都有一定的适应周期,当过了新鲜感之后,就没有了原来的动力了。要想研究员工行为的可持续性,必须要研究员工的工作动机。如:员工没了以前的工作动力,这时是要驱动员工的“身”,还是驱动员工的“心”。显然,“心”是决定员工行为的核心要素。

“心”是行为动机背后的需求、欲望、人性等。马斯洛认为人有五大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动机是由于人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决定的,那需求是由于什么决定。欲望决定了人需求的多少和层次。人至少有五大欲望:性、情、名、利、子。欲望又来自人性的秉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秉性中有贪嗔痴。贪来自于我执,对我的执着。领导者只有明白了行为模式背后的机理,在制定企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时候,就会起到效果,否则只能形同虚设。

人性由三部分组成:天性、秉性和习性。天性是纯善无恶的,包含着慈悲喜舍净、仁义礼智信等能量。禀性是纯恶无善的,包含着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等能量。习性是可善可恶,包含吃喝嫖赌吸、财色名食睡等需求方式。

三、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一)对激励管理的启示

通过行为模式,行为来自人性中的秉性,秉性中的贪欲决定了需求和动机。欲望中有五大要素:名利性情子。企业可以设置晋升机制解决员工名的欲望;通过薪酬机制解决员工利的欲望;通过文化机制打造“家”的文化,解决情的问题;通过事业的使命解决本性中那种神圣的感觉;通过建立孩子教育基金或者建立职工幼儿园来解决子的问题。

(二)对管理模式的启示,建立“一体化”的模式

只有让员工感觉这件事是为自己干,员工才会自动自发。通过行为模式,清晰的看出,人都是贪婪自私的。只有把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进行连接,员工才会心甘情愿,持续干劲。企业可以采用全员持股的方式,解决一体化的问题,通过持股连接所有人才,为企业所用。就像华为一样,全员持股,让员工感觉华为就是自己的公司一样,只有这种感觉,员工才会持续的引爆自身的智力和才能。

(三)对文化管理的启示

管理最终的目的不是管人,而是影响人。而影响人最终极的问题就是用思想去影响。所以企业家首先是一个思想家。那思想解决什么呢,解决人的终极问题,就是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企业,未来将到哪里去。我是谁,我到哪里去的问题。这个问题恰恰是人性中最终极的问题,也就是精神问题。企业一定要解决员工的精神的问题,不仅仅是物质问题。什么是精神?从使用的角度来说,就是员工的行动是发自内心的,自内而外的流淌,不需要给谁看,也不需要证明,也不需要回报。那如何才能锁定员工的精神呢,可以通过文化管理来去影响员工的心性。可以通过培训教育来不断重塑企业使命和价值观。而企业使命和价值观一定是符合人性中的真善美,仁义礼智信。只有符合人性中的天性的内涵,员工的天性中的能量就会被激发或者引爆。文化管理中的建设一定有个核心原理,就是自利利他的原理。

四、结语

行为模式背后东西很广,很深。这只是冰山一角,只有了解行为背后的人性,才会知道如何去经营人。小老板经营事,大老板经营人。领导者一定是控制好自己的欲望,然后去运用欲望来去引导员工的行为的人。希望行为模式对企业管理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 潘宗光.心经与现代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

[2] 余凯成.组织行为学[M].大连理工出版社,2009.3.

[3] 王凤仪.王凤仪讲人生[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6.

猜你喜欢

行为模式企业管理人性
逼近人性
微媒体研究现状综述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自媒体对大学生影响几何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