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人文护理对骨外伤患者的护理效果

2016-07-22雷春华魏金荣张惠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医焦虑

雷春华, 张 玲, 魏金荣, 张惠萍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2)



中医人文护理对骨外伤患者的护理效果

雷春华, 张玲, 魏金荣, 张惠萍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人文护理对骨外伤患者焦虑心理、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72例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给予针对性的中医人文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干预组HAMA评分、MADRS评分及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人文护理能有效改善骨外伤患者焦虑心理,并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人文护理; 中医; 骨外伤; 焦虑

中医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情统称为“七情”[1],其是人体对客观刺激的正常反应,但受刺激程度过重,可造成情绪过度兴奋或抑制,则会使机体气血受损、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骨外伤疾病是临床急诊外伤患者较为常见的急症[2],多数情况下由创伤性事故导致,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患者部分生理功能可突然丧失,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易产生负性情绪,影响疾病的预后及康复。对骨外伤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给予精神呵护、心理安慰和行为方式指导,不仅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中医人文护理对骨外伤患者进行干预,旨在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31日—2015年8月1日本院收治的骨外伤患者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19~81岁,平均(47.7±12.48)岁,发病时间1~22 h,平均(10.9±4.86)h,其中上肢骨折26例(36.1%)、下肢骨折36例(50.0%)、脊柱损伤10例(13.9%)。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人口统计学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① 本院首诊的急症骨外伤患者,以往无骨外伤病史; ② 患者无严重躯体疾病和意识障碍; ③ 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7分; ④ 患者无既往精神病史和精神病家族史; ⑤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 ⑥ 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症状进行评估,制订护理方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人文护理干预。

1.3中医人文护理干预

1.3.1缓解不良情绪:了解新入院患者的病情和资料,及时与患者有效沟通,安抚患者,缓和不良情绪,避免过多的体位变动而进一步加重病情,配合医生的诊治工作,简单讲解病情,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1.3.2术前护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个疑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生活、饮食、睡眠及心理情况,包括对骨外伤治疗知识的认知度,制定个性化的人文护理措施,保护患者隐私,此外还应提前指导患者适应床上排便。

1.3.3术后护理: ① 严密观察病情,实施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引流液状况;密切注意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及周围皮肤的血液循环,防止伤口出血,做好伤口敷料的清洁工作,协助医生换药。根据患者对压力的承受能力来调节力度,配合按摩胰俞穴、肾系穴等穴位,每次3~5 min,每天1次,使患者的胃、脾、肾、肠脏器得到综合的调理治疗。② 预防并发症。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必要时予雾化吸入;按时翻身叩背,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力性褥疮;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被动或主动进行下肢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③ 心理护理。骨外伤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状况,患者常表现出忧伤、抑郁、易激惹等,护理人员应在术前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并根据患者术后的心理反应实施评估,采用支持性和疏导性的方法,改变以往说教式方法,尊重患者,建立一对一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性,重视交流效果。采用中医“移情”的情志疗法,转移患者对病情的注意力,扫除患者内心的负面杂念[3]。与患者交谈时,应尽量集中在患者喜欢听、喜欢议论的话题,同时采取“五音入五脏”的音乐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调节脏器生理功能。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术后恢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帮助患者应对不良情绪,强化其心理防御机能,建立早日康复的乐观心态。④ 疼痛护理。疼痛为骨外伤的主要症状,是一种主观感觉,而非生理应答。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定期评估疼痛的部位和强弱变化。骨外伤早期常规以冰袋敷于痛处,操作轻柔、准确,移动患者时应尽量一次性完成,避免加重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止痛。此外,护士应充分同情理解患者的痛苦,给予个性化的心理辅导,鼓励患者尽早在医师指导和监督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告知患者恼怒易伤肝,应节怒以养肝,舒畅心情,疏肝理气,方能早日痊愈。

1.3.4家庭护理:骨外伤多为突发性事件,可瞬间改变患者生活形态,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与家属积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多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采用“喜胜忧”的情志疗法,通过让患者听相声、讲笑话或鼓励患者参加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等方式让其忘记悲伤,用喜来缓解忧伤情绪,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4评价工具

1.4.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包括14个项目,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分为躯体性和精神性两大类因子[4]。

1.4.2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1979年由Montgomery SA和Asberg M从精神症状全面量表(CPRS)中发展而来,量表包括10个条目,采用0~6分的7级记分法。

1.4.3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命质量(QOL)测量工具[6],量表考察患者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

2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HAM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项HAMA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治疗前,2组患者MADR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MAD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MA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MADRS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骨外伤多发生在少年和青壮年中,是最常见的创伤之一。有报道[7]显示,骨外伤尤其是严重骨外伤的伤残率远远高于伤死率,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劳动力,骨折致残已成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骨外伤患者接受骨折手术,多可保全生命,但患者不但承受生理痛苦,还饱受负性情绪折磨,面对突发性事件,自我形象紊乱,加上顾虑疾病对工作、家庭、婚姻的影响,患者常焦虑、抑郁、情绪紧张,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肢的愈合及康复,忽略健侧的生理功能,降低生活质量。人文护理是从美国“人性照护”理念发展而来,是指护士必须具有人性科学的观点,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中医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和整体的统一性,而一旦这种平衡和统一性发生不可逆损害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且任何一种疾病的局部症状都可通过经络影响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然后又通过经络反馈到体表。中医人文护理重视生命的动态平衡和完整性,并将西方的人文护理融入进中医的整体护理中,可极大减轻疾病带给患者的痛苦。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医人文护理能有效改善骨外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参考文献

[1]冯怡, 王秀华, 张燕敏, 等. 七情评定量表的编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28(8): 572-577.

[2]Wimberly R L, Wilson P L, Ezaki M, et al. Segmental metadiaphyseal humeral bone loss in pediatric trauma patients: A case series[J]. Journal of pediatric orthopaedics, 2014, 34(4): 400-404.

[3]柯新桥. 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之研讨[J]. 湖北中医杂志, 2015, 37(3): 45-46.

[4]Filipovi B F, Randjelovic T, Ille T, et al. Anxiety, personality trait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functional dyspepsia-suffering patients[J].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3, 24(1): 83-86.

[5]Montgomery S A, Mansuy L, Ruth A C, et al. The efficacy of extended-Release levomilnacipran in moderate to severe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secondary and post-hoc analyses fro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International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2014, 29(1): 26-35.

[6]Mandorfer M, Payer B A, Scheiner B, 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severity of fatigue in HIV/HCV co-infected patien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antiviral therapy with pegylated interferon plus ribavirin[J]. Liver International, 2014, 34(1): 69-77.

[7]林宏艳. 浅谈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5): 192-193.

Nursing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umanistic care in patients with bone trauma

LEI Chunhua, ZHANG Ling, WEI Jingrong, ZHANG Huiping

(Yangzhou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Yangzhou,Jiangsu, 22500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umanistic care on anxious psycholog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one trauma. MethodsA total of 72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i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eni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umanistic car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Anxiety,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wo groups was assessed by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Montgomery and Asberg Depression Scale(MADRS) and the SF-36 scale(SF-36).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scores of HAMA, MADRS and SF-16 scales between the interveni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umanistic ca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sychology anxie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bone trauma.

KEYWORDS:humanistic c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bone trauma; anxiety

收稿日期:2016-03-17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2-098-03

DOI:10.7619/jcmp.201612031

猜你喜欢

中医焦虑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