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三因制宜”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6-07-22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血糖护理人员研究组

董 薏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32)



中医“三因制宜”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董薏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3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三因制宜”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护理组)和研究组(中医护理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 2组患者的FBG和HbAlc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FBG和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的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SDS以及SRS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SAS、SDS以及SR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三因制宜”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FBG、HbAlc水平,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三因制宜; 2型糖尿病; 护理

根据临床特征,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等类型[1],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世界糖尿病患者的90%[2]。糖尿病具有可防可控但又不能根治性,本研究采用中医“三因制宜”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53例,平均年龄(48.2±8.9)岁,平均病程(9.1±6.3)年,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72例、中学37例、大专及以上11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7.8±8.6)岁,平均病程(8.7±6.1)年,文化水平为小学及以下35例、中学19例、大专及以上6例;研究组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8.6±8.3)岁,平均病程(9.3±6.7)年,文化水平为小学及以下37例、中学18例、大专及以上5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经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精神类疾病以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及饮食。研究组实施中医“三因制宜”护理,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特点与气候、地理、患者3方面的不同,遵循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念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法。

1.2.1因“时”护理:根据《内经》中“医学气象学”的思想,四季气候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百草春回,百病发作,春季是细菌和病毒繁殖旺盛且易于传播的季节,患者受到病毒感染时,新陈代谢会明显加快,对胰岛素的需求量相应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也随之加重,因此春季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夏季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增高,加之活动量增大,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夏季炎热,人体汗出多,应及时补充水分。秋季瓜果丰收,患者的饮食易受影响,从而引起血糖波动较大,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严格控制含糖高的水果摄入。冬季由于寒冷的刺激,患者的血糖往往会升高,因此应提醒患者注意保暖。总之,护理人员应根据四季的变化以及患者自身疾病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措施,将疾病相关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1.2.2因“地”护理:根据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法。北方地区较干燥且雨水少,冬春季容易受风寒侵袭,因此应指导患者注意添加衣被,病室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在饮食上宜多食生津之品。夏季闷热潮湿之时,起居及饮食勿贪凉,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下,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针对秋季干燥的特点,指导患者多选择滋润、清凉饮食,尤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室内保持适宜的湿度。不同地区的患者,其患病情况以及疾病治疗情况相差比较大,在没有医疗保障或者生活比较贫困的地区,患者因需长期用药以及检查费用较高,经济负担比较重,常会选用基本药物治疗,而经济发达的地区,患者对疾病的投资较高,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因此,护理人员对于生活比较贫困以及没有医疗保障地区的患者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1.2.3因“人”护理:主要是对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因为不同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情绪、疾病状态以及文化程度都将对患者的疾病产生影响。目前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患者需长期服药,且并发症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老年患者的糖尿病基本知识相对缺乏,血糖容易控制不佳,而中年人的用药依从性明显低于老年人,这可能与中年患者处于工作阶段,压力较大有关;有配偶的患者和女性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比较高,可能与伴侣的细心照顾与督促以及女性患者具有更高的依从性有关。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关注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帮助患者做好疾病的自我控制和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对情绪低落的患者,采用语言开导和安神静志法稳定并控制其情绪,并鼓励家人和亲朋多陪伴、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避免对患者产生精神刺激,防止患者因情志失调或郁火伤阴而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良好的社会和人文环境有益于患者对疾病的管理,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往往缺乏健康知识,而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高,更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建立积极的自我防病、战胜疾病的意识。此外,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必须加强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护理:严格控制患者每日总的能量摄入,安排有规律的饮食,定时定量,调整患者以往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提前或延迟吃饭,避免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胆固醇以及含乙醇的食物或饮料。食用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清淡饮食,不随便加餐,不饮用含糖饮料,戒烟,禁止食用各种刺激性食物。糖尿病患者可适当选用健脾益气、生津之品,如白扁豆、山药、麦冬、百合、山楂、油菜等。糖尿病患者还应适当锻炼,如太极和八段锦等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提高其免疫力和代谢葡萄糖的能力。

1.3评价指标

① 护理干预前后代谢指标比较: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IC)进行测定。② 心理状况评价: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③ 睡眠质量评分:采用SRSS评分量表[3]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共10个项目,总分为10~50分,得分≥23分时表示患者有睡眠功能障碍,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2结果

2.12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代谢指标比较

干预前, 2组糖尿病患者的BMI、FBG以及HbA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2组患者的FBG和HbAlc水平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FBG和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的BMI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代谢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2组SAS、SDS以及SRSS评分情况

干预前,2组糖尿病患者的SAS、SDS以及SR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SDS以及SRS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的SAS、SDS以及SR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情况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糖尿病(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很多并发症,目前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9.7%[4]。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使患者的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使患者保持较好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5]。当患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理想时,可采用胰岛素治疗,尽可能地将血糖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避免出现低血糖现象[6]。

“三因制宜”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其理论基础为中医基本理论中的整体观念[7]。因时制宜,应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患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要求护理人员根据四季的变化以及患者自身疾病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将疾病相关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特点来制定护理原则,需要护理人员对于生活比较贫困以及没有医疗保障地区的患者给予特别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发生率逐渐升高[8]。多数糖尿病患者缺乏疾病营养膳食方面的基本知识,日常饮食搭配不合理,影响了对疾病以及并发症的控制[9]。长期的治疗过程对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考验,血糖和血压水平失去控制,可引起患者并发心、脑、肾、眼等器官的损害,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0]。糖尿病的治疗并不是单纯的血糖控制,还包括对系列代谢指标的良好控制[11],使用降糖药物以及规范日常饮食习惯是目前临床医师最为关注的方面[12]。本研究中,护理干预后, 2组患者的FBG和HbAlc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研究组的FBG和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2组患者的BMI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人护理中,不同的性别、年龄、情绪以及病理状态都将对患者的疾病产生不同的

影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关注没有配偶、中老年男性等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本研究中,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SDS以及SRS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的SAS、SDS以及SR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

[1]王丹蕾, 季梅丽, 唐文娟.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6): 670-672.

[2]卢丽琼, 谢小兰. 生命力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3, 27(1): 104-106.

[3]孙动梅. 舒适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7): 19-20.

[4]Yang W Y, Lu J M, Weng J P,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10, 362: 1090-1101.

[5]陈思, 潘颖丽, 孟立波. 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5): 995-996.

[6]李剑军, 张秀华. 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2): 411-412.

[7]段保湘. 中医“三因制宜”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期患者护理的观察[J]. 中国护理管理, 2015, 15(zl): 125-127.

[8]Brown S A, Garcia A A, Kouzekanani K, et al. Culturally competent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for Mexican Medical: The star county border health initiaive[J]. Diabetes Care, 2012, 25(2): 259-268.

[9]武传慧. 针对性营养护理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5, 29(11): 4205-4206.

[10]刘伟彦, 张仙春, 张小迎. 延续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7): 1780-1782.

[11]许万萍, 黄洁微, 葛果, 等. 个性化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19): 1751-1753.

[12]魏梅, 陈焕娣, 谭静, 等.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3, 34(9): 1473-1475.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differentiated treatment”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ONG Yi

(AffiliatedHospit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enyang,Liaoning, 11003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al “differentiated treatment”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basic care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sAfter nursing, the level of FBG and HbAlc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ursing before, and the level of FBG and HbAlc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vel of BMI of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SAS, SDS and SSR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intervention before(P<0.05).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AS, SDS and SSRS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 differentiated treatment " of Chinese medicina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HbAlc and FBG levels, impro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enhance sleep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three factors; type 2 diabetes; nursing

收稿日期:2016-03-05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2-046-03

DOI:10.7619/jcmp.201612015

猜你喜欢

血糖护理人员研究组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