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6-07-22卢燕飞朱彩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抑郁焦虑心理护理

卢燕飞, 朱彩兰

(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 1. 感染科; 2. 护理部, 海南 琼海, 571400)



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

卢燕飞1, 朱彩兰2

(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 1. 感染科; 2. 护理部, 海南 琼海, 5714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将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实施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SAS与SDS评分情况以及干预后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发生率12.90%、抑郁发生率16.13%, 显著低于对照组焦虑发生率48.39%、抑郁发生率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中国流行最广泛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具有病程长、易传染、易反复的特点[1]。急性感染的乙肝患者部分可被治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严重疾病[2]。大部分患者因担心病情及经济情况,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不利,还会降低患者应激反应能力,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3]。为进一步分析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本研究对部分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现将对照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4]。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23~40岁,平均(27.96±9.35)岁,病程1~3年,平均(2.01±1.24)年。观察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0~38岁,平均(30.03±8.99)岁,病程1~3年,平均(1.63±0.94)年。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均对本次治疗目的和治疗方法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 ① 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者; ② 年龄20~40岁,性别、民族、职业不限; ③ 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可以正常交流沟通者; ④ 无肝脏移植病史; ⑤ 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 ① 合并其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者; ② 有其他重要脏器衰竭,急、慢性感染,免疫系统功能缺陷者; ③ 有精神病史者或依从性差无法完成本研究者; ④ 自动出院或转院者; ⑤ 围产期、哺乳期妇女。

1.2方 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还接受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①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授课或制作小卡片的方式,向患者普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包括引发疾病的诱因、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在讲解过程中,护理人员态度应和蔼,讲解内容通俗易懂,以便患者接受,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同时告知患者负面情绪对疾病治疗的影响,通过劝解、鼓励、音乐疗法等,使患者保持愉悦心情,以正确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 个体心理护理。为患者准备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病情、用药、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心理活动等情况,根据每个人不同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③ 集体心理护理。科室可定期举行疾病座谈会,将患者集中在一起进行交谈,或进行小组讨论,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倾诉治疗感受,并为患者讲解慢性肝炎基本知识、防治措施、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同时告知患者不规则用药、滥用药的危害,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稳定患者情绪。④ 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患者在治疗期间因精神压力大及经济负担重,易过度焦虑或抑郁,护士应先做好家属思想工作,让其给予患者关心、鼓励和支持,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⑤ 放松训练。指导患者保持舒适体位,采用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肌肉、身体,保持心情舒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1.3评价指标

① SAS、SDS评分[5]: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每个量表含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将20个条目的各得分相加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得标准分,总分100分,SAS≥51分为焦虑,SDS≥51分为抑郁,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越重。② 2组患者依从性比较:根据MMAS-8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总分8分,量表内容包括患者是否忘记服药、自行减药或停药,外出时是否携带药物,病情控制后是否停药等,得分<6分者为依从性低、6~8分者为依从性尚可、>8分者为依从性高[6]。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发生情况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干预前后SAS、SDS评分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护理干预后依从性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依从性比较 [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除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社会心理负担过重也是乙型肝炎发生及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7]。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无特效药,病程长,且容易复发,可能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治疗费用较高,病死率也高,严重威胁者患者的生命质量[8]。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因社会歧视、对疾病担忧、沉重经济负担等,大多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使患者机体和心理功能紊乱,最终影响病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9-10]。因此,在基础护理过程中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心理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应首先了解患者关注的问题,耐心听取患者倾诉,采用安慰、劝解、启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个体心理干预,尽量满足患者需求,避免医源性刺激,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11-12]。采用小组讨论或授课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识,告知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进入社会工作、学习,使患者建立起良好而健康的生活观念,还可通过音乐疗法使患者放松,安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康复[13]。护理人员平时可以为患者制作小卡片,普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治疗方式及预防措施,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并指导患者适当休息,合理饮食,正确服用药物,从而加快康复,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消除不良情绪[14-15]。医护人员还可通过媒体和书籍等对社会普通人群进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知识的普及,纠正人们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错误认知和歧视态度,为患者加强社会支持,使社会支持系统为患者提供帮助,提高患者的心理及社会应激能力[16]。此外,安抚患者情绪,可使患者神经放松的同时减少下丘脑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刺激也随之减轻,最终起到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加快患者恢复[17]。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由此说明,心理护理可减少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发生,且能降低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即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此外,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可以增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助于患者康复[18]。

综上所述,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或减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郝秀荣.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应用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7(9): 1139-1140.

[2]路德艳, 杨慧玲, 杜鹃.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13, 28(9): 30-32.

[3]崔展宇, 王冶, 晁华, 等. 慢性乙肝患者一般心理压力水平、压力源、压力反应调查分析[J]. 山东医学, 2014, 54(25): 90-91.

[4]金生.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2012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指南简介[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33): 193-199.

[5]陈细定, 陆永秀.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研究, 2014, 28(5A): 1578-1579.

[6]于清, 蔡浩东, 王桂爽, 等. 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0): 2400-2404.

[7]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Virus infection[J]. J Hepatol, 2012, 57(1): 167-185.

[8]李良燕. 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时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2): 121-123.

[9]王爱珍, 符月珍, 李元菊, 等. 36例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 海南医学, 2014, 25(18): 2802-2804.

[10]袁伟, 张宇一, 张正国, 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5, 23(4): 310-312.

[11]李晓红. 心理护理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研究[J].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5, 22(zl): 71-73.

[12]赵江莹. 微信群护理干预对慢性重型乙肝患者抑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 2014, 16(10): 1678-1679.

[13]李媛, 路滟, 梅树江, 等. 深圳市社区居民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2, 16(10): 867-870.

[14]车丽萍. 中青年慢性乙型肝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J]. 浙江医学, 2013, 13(20): 1866-1867.

[15]孙素娥, 王晓燕. 舒适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4, 7(2): 171-173.

[16]Maynard M T, Gilson L L, Mathieu J E. Empowerment fad or fab A multilevel review of the past two decades of research[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2, 38(4): 1231-1281.

[17]吴蕴芸. 整体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24): 3390-3391.

[18]岳彩虹, 王新华, 曹嫚. 心理护理干预对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情绪障碍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3): 645-647.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care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LU Yanfei1,ZHU Cailan2

(1.InfectionDepartment; 2.NursingDepartment,ThePeople'sHospitalofQionghai,Qionghai,Hainan,571400)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care in treatment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s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eneral primary care,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primary care.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SAS scores,SD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as well as patient’s drug-dependence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incidence of anxiety(12.90%) and depression(16.1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8.39%,51.61% respectively)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SAS and SDS scor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but SAS scores and SD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drug depende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xerts obvious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effectively reduces patients’ anxiety and depression,and promotes the rehabilitation.

KEYWORDS:chronic hepatitis B; psychological care; anxiety; depression

收稿日期:2016-03-25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2-026-03

DOI:10.7619/jcmp.201612009

猜你喜欢

抑郁焦虑心理护理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