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比较

2016-07-22宋志平程俊标杨慧玲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手术时间胸腰椎骨折出血量

宋志平,程俊标,杨慧玲

(江西凤凰医院骨科,江西 上饶 334000)

程水凤

(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江西上饶 334100)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比较

宋志平,程俊标,杨慧玲

(江西凤凰医院骨科,江西 上饶 334000)

程水凤

(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江西上饶 334100)

[摘要]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后入路,观察组实行椎旁肌间隙入路,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腰背部疼痛评分以及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椎旁肌间隙入路比传统后入路有更好的应用效果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缓解较快,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旁肌间隙入路;传统后入路;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手术时间;出血量;Cobb角度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这种骨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来说,我们往往采取传统的后入路手术,这种手术虽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患者在术后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腰背僵硬以及腰背疼痛等[1]。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效果,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传统后入路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腰背部疼痛评分以及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经过相关的医学检查,全部符合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患者心肾功能严重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1.2±4.69)岁;致伤原因:车祸30例,坠落20例。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0.8±5.17)岁;致伤原因:车祸31例,坠落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后入路。首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麻醉,患者保持俯卧体位,并将患者的腹部进行架空。使用C型臂X线机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透视,然后在骨折的部位进行纵切口的入路,切口的长度是10cm左右,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皮肤以及皮肤下的腰背筋膜进行切开,并注意将患者的两侧的椎旁肌肉进行牵开,使得进针点充分暴露出来[2]。采用科学的定位方法将椎弓根螺钉置入患者体内,然后在插入定位杆,并在C型臂X线机的科学引导下确认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方向和部位是否准确,如果准确,那么就退出定位杆,将椎弓根螺钉拧入,并及时将坏死的肌组织进行剪除。最后注意放置引流管,对患者的腰部和背部的筋膜进行缝合。

观察组的患者实行椎旁肌间隙入路,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其次按照上述操作对患者进行切口,然后将患者的腰部和背部的筋膜表面进行牵开,并纵向切口患者腰部和背部的筋膜。第三,在分离患者的最长肌和多裂肌支架幕的间隙之后,使用电凝剥离患者关节突的外部,并使用椎弓根螺钉置入,然后放置引流管[3]。其他的操作步骤和对照组相同。本次研究主要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腰背部疼痛评分以及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其中手术情况主要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等方面进行衡量。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术后腰背部疼痛评分和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评分和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比较

3讨论

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效果,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然后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实行传统后入路,对观察组的患者实行椎旁肌间隙入路,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腰背部疼痛评分以及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椎旁肌间隙入路比传统后入路有更好的应用效果,它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缓解较快,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兆川,马超,吴德慧,吴继彬,等. 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稳定性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0(6):6451~6458.

[2]陈川,汪昌发,汪兰,等. 传统后正中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26~28.

[3]何友智,罗为民,王永福,等.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 中外医疗,2015(10):26~28.

[编辑]刘阳

[收稿日期]2016-01-19

[作者简介]宋志平(1977-),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临床工作, 13970379680@139.com。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24-0024-02

[引著格式]宋志平,程俊标,杨慧玲,等.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4):24~25.

猜你喜欢

手术时间胸腰椎骨折出血量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PDCA循环在缩短宫外孕患者抢救时间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作用研究
注射硫酸钙在20例胸腰椎骨折微创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胸腰椎骨折后腹胀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干预
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