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节目中记者出镜报道问题的分析探讨

2016-07-22孙德祥吉林省白城广播电视台吉林白城137000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出镜记者电视新闻

孙德祥吉林省白城广播电视台,吉林白城 137000



新闻节目中记者出镜报道问题的分析探讨

孙德祥
吉林省白城广播电视台,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文章重点对消息类新闻节目中的记者出镜报道进行问题分析,其中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同时还借鉴了传播学、心理学、信息学、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对我国当今电视消息类出镜记者存在和发展问题作出理论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视出镜记者未来的发展应当本土化的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出镜记者;评论

1 出镜记者的地位与作用

记者出镜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现象。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电视媒体。这一新的报道方式出现后,在诸多西方电视媒体中受到推崇,成为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中一个开拓性创新。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在一些专题专栏节目中频频出现,以至于这种形式成为了一种报道的主流。

在我国早期电视新闻节目中,其新闻报道多是以画面加播音员配音的形式出现的。直至20世纪80年代,这种现场采访报道的形式才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所采用。在当时,这种出镜的“记者”也多是受众熟悉的播音员。

在我国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随着电视新闻记者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记者出镜已经逐渐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常态。这种形式的广泛运用,有力的促进了出镜记者素质的提高和队伍的形成。一大批拥有较高水准的出镜记者活跃在各级电视台的新闻及专栏节目的舞台上,为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的生机,以至于使出镜记者这一称谓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有了专职地位和专属性。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的出镜大多数在两种情况下进行的。一是对事件当事人的采访,另一种是对事件现场采访和报道。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出镜记者的作用无疑是通过自己对事件事先的了解和现场的采访,发现、认知、用形象、情感、语言沟通和语言表达,报道和即时报道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它既有策划性,又具有随机性。它的魅力在于报道中的灵活性、深入性、真实性、便捷性、引申性和概括性。在于它快捷的时效性,现场感和用语言、情感与受众的真实交流。这不仅是对传统电视新闻报导的一种形式上的创新,也是对受众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一种深化和补益。同时也是对受到时空环境和条件限制后,而录像画面无法表达的新闻内涵的一种延伸。

正是由于出镜记者较好地表现了单纯用画面和事后的播音员配音无法完整实现的新闻部分,才从而奠定了出镜记者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中存在的意义价值和作用。

2 出镜记者要注意坚守职业操守

记者作为公众人物,坚守职业操守是做一名合格的新闻从业人员的根本。电视新闻的出镜记者尤其要注意做到这一点,这是其工作特点所决定的。

电视新闻的出镜记者用语言表达和其出境的画面构成了新闻的一个重要部分。记者本身的影像和事件现场构成的新闻画面,传递给受众的是一个整体。尽管事件现场的画面有时是作为背景出现的,但它仍能传递出新闻应有的价值。而有些时候,这种背景更能引起受众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出镜记者很多时候会出现在突发事件现场,他所展示的职业操守与水准,作为新闻的一部分会直接传达给观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丧失了职业操守,这种展示就会变成新闻中的新闻,成为受众争论的焦点。

在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特别是在灾难性事件的现场,记者首先应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是现场的目击者。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如果记者放弃了对生命的救援,而单纯的进行新闻报道,无疑是一种人性的丧失泯灭,会为受众所不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第一要务是救人,在这种参与中记者也会对事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更会为后期的深化报道奠定基础。

在一般性的电视新闻采访中,作为出镜的记者,注意自己的职业操守也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新闻采访的画面和语言可以做后期处理,从而给观众一个正常的可以接受的新闻信息。但这种有损于职业操守的表现往往会给采访对象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比如我们对一个刚刚失去亲人的人进行采访,作为出镜记者和被采访者的语言交流一定是要充分顾及被采访者的感受,避免其再次受到心理上的伤害。所以有价值的出境采访,除了能在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外,还应传递一种积极的正能量。而方式也是必须积极的,善意的。

3 出镜记者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出镜记者,不论是现场采访还是现场报道,都是通过对话和自己的语言表述来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这需要出境记者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第一,作为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面对突然发生的事件,必须具有临阵不乱、不惊的心理素质和个人气质,具有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场描述能力,就抓住重点高度概括思考的能力,具有善于发现的新闻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利用好现场的有效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最贴切的语言,结合画面语言向观众传递更多的信息。

第二,做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在平时采访中,不仅要事先做好功课,提前了解新闻事件做好策划工作,避免出现不客观、不完整、不深入的遗憾,同时更应该具备根据时间和被采访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深入的随机采访的能力。

出镜记者有很多时候是在公共场合及重大场合对事件的当事人及某项工作的负责人进行随机采访。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往往时间有限,又有其他媒体竞争。想要得到独家的新闻,出镜记者必须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抓住问题重点进行提问。如果出现记者提出的问题并不关键,而且很容易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答案,就会白白浪费一次宝贵的提问机会,这样的新闻播出后受众也不会给于关注。

相比而言,西方记者喜欢直奔主题,喜欢从数据、事例等具体细节入手提出关键问题,这很值得我们学习,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第三,出镜记者要注意摆正自身的位置。出镜记者要把自己的形象和自身综合素质展现给观众,他的提问是在行使提问者的权利,而不是在作为权力者在提问。现场采访的成功,对记者把控话题方向、时间节奏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同时也不能喧宾夺主,杨澜堪在这方面堪称表率。她能以不多的话语迅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采访氛围,激发采访对象的参与热情,同时还能在不经意间及时调整话题方向并掌握时间节奏,很好的把控了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角色关系。

而有的记者或主持人,对把控采访进程却无能为力,如有的控制欲过强,直接尴尬地打断被采访对象的话语,使被采访对象沦为不断附和的配角境地;更有的采访者为突出自己的强势地位,甚至扮演法官的角色。这都是在我们从业过程中需要规避的。所以,提问的技巧无非就是明白记者的职责和内涵是什么,然后进而再去提问。

第四,出镜记者需要有一定的现场评论能力。现场的评论能给观众带来触动,是深化报道的有效形式,也是一个成熟的记者必备的条件。现场的评论源于日常知识的积累,源于对专业人士的充分沟通,源于对有关政策、法规的了解掌握。现场评论要具有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切忌主观偏激,或情绪化。这方面我们也应该多借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学习借鉴主流电视媒体的此类节目,结合自身实际,善于学习积累,用于实践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评论水平。

在西方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适合现场报道的新闻绝不采用其他形式的报道。因为,现场报道最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这足以见得,现场报道对新闻本身的重要性,这也足以让我们以此为标准和动力,向着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努力。

参考文献

[1]俞振华.现代传媒与传播的途径研究[J].现代传媒,2010 (10).

[2]张敏.我国现代新闻事业研究[J].中外文摘,2009 (12).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0-0127-02

作者简介:孙德祥,文艺部主任,主任编辑,研究方向为电视新闻传播。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出镜记者正在成为电视新闻的“第一看点”。除播音员和主持人外,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出现在屏幕上。面对这种转变,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仅仅是记者功能的拓展,是形式上的变化,或者说是对记者功能的一种承认。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为电视新闻和广大受众打开了深度报道和灵活便捷了解新闻事件的一个崭新的窗口。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关系到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关系到一个新闻事件报道的成败,关系到电视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点对于一个地方台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欢

出镜记者电视新闻
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闻编辑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电视新闻直播中出镜记者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报道技巧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