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性报道采访的特点和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6-07-22高冬梅山西省大同市大同日报社山西大同037004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批评性报道关键问题

高冬梅山西省大同市大同日报社,山西大同 037004



批评性报道采访的特点和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冬梅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日报社,山西大同037004

摘要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批评性报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就批评性报道采访的几个特点和批评性报道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批评性;报道;关键问题

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批评性报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批评性报道引发的社会效应不可小觑。批评性报道是对一些影响较大的、典型的违法事实、歪曲的真相、未被发现的问题等做出报道,从而引起社会关注,使读者从中受到教育或以此为戒。通常来说,批评性报道的难度要大于一般性的正面新闻报道。其会涉及到某些单位、行业或个人的利益,容易产生纠纷。那么,如何做好批评性报道呢?

1 批评性报道采访的几个特点

1.1采访的艰难性和危险性

批评性报道因报道的是反面的、负面的新闻事实,会涉及到某个人、某个单位企业、某个行业的利益,采访的艰难性可想而知。不仅一些新闻当事人会直接拒绝记者的采访,甚至一些旁观者、目击者也会害怕事情牵扯到自己身上,又或迫于某方面压力而保持沉默。记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一手资料,不仅后期写作困难,即使写出来的也是不深刻或是不负责任的报道。

批评性报道的采访过程不仅仅存在着较大的艰难性,很多时候还存在着危险性,会受到当事人的攻击、谩骂,或殴打。近年来,记者因采访报道批评性新闻而被打的事件并不鲜见。2015年,河南郑州一在建楼盘着火,造成2名工人在大火中丧生。之后,该事件引发几十位业主到工地维权,死者家属也要求开发商给死者一个说法。面对这样的复杂情况,没有任何一方出来说话,工地保安则直接用暴力给出了“说法”。为避免自己的“暴行”被新闻媒体揭露,保安甚至出手打记者抢摄像机,最后还限制记者人身自由,把记者关进了候审室;记者刚参加工作时就碰到一起类似事件,一位多年从事新闻采访的前辈,因采写了一篇批评性报道而被当事人寻找到报社进行人身威胁。

1.2采访的隐秘性和隐蔽性

事实的真相往往隐秘在大量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采访批评性报道就是要拨云见日,从茫然无绪中寻找蛛丝马迹。在采访过程中还会有人为地设置障碍,或故意隐瞒事实、歪曲事实,使记者难以完成采访任务。即使是一些人们都知道的事实,有时也会因牵涉相关人的利益,而得不到采访对象的认可配合。记者曾采写过有关银行排队叫号VIP插队的现象,本身这一现象是银行客户都知道的,银行本身也心知肚明。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试图找几位银行业内人士对此现象做出解释,找了几位都不愿意出来发声。

批评性报道的艰难性和隐秘性就决定了,记者为达到采访目的而不得不在采访过程中有所“隐蔽”。隐蔽采访包括2种方式:一种是半隐蔽式,即不隐去记者身份,只隐去采访的真实目的;一种是全隐蔽式,即完全隐去记者的身份调查新闻事实。笔者曾报道过一篇有关美容院违规从事纹眉、割双眼皮等微型手术的新闻。采访时,笔者完全隐蔽身份,以消费者的身份到一家美容院进行咨询、探访、调查,最后取得了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写出了社会影响较大的批评性报道。

1.3采访要深入细致、全面

批评性报道刊发后引起的社会影响较大,极易产生矛盾,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就要做到深入细致,对事实的了解要全面。如笔者在采写一篇投资公司现“跑路潮”的稿件时,虽然这不完全是一篇批评性报道,只是对笔者所在城市此类现象的一个调查,但因涉及到一部分投资人的隐私和行业违规现象的剖析,因此,笔者为采写此稿进行了深入地调查了解,不仅找到多位当事人采录了他们亲身经历的投资被骗过程,而且隐匿身份以投资者的身份到一些投资理财公司探访,获取第一手材料,最后记者采访了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了解当时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地方政府对此情况的处理解决方法,当获知有关监管部门联合对投资理财公司进行检查时,记者通过申请跟随检查组深入一线,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经过一系列的深入细致的调查采访,最终笔者写出了一篇深刻的新闻稿,此稿刊发后引发较大社会反响。

批评性报道只有采访深入细致,了解到最全面真实的情况才能写出让读者、当事人信服的稿件,否则很容易给写作者本人,甚至报社带来不良影响。批评性报道因涉及到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利益,调查不仔细,稍有差池,就极易被当事人“鸡蛋里挑骨头”,给自己造成不利和麻烦。

2 批评性报道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2.1必须用事实说话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的观点》一文中强调:“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事实,新闻工作者要做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由此可以看出,新闻事实是一篇新闻报道的基石,采写新闻必须要尊重事实,批评性报道的事实更不能有一丝差错,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离开新闻事实,新闻报道也就无所谓存在了。

由于批评性报道极易引起新闻当事人的抵触,尊重新闻事实,也是批评性报道采写者保护自己的重要的屏障。20世纪90年代,某企业一位共产党员、老工人因英勇救人而身负重伤。治病期间,老工人所在企业不闻不问,甚至降低该工人工资,基本的医疗保障也不让老人享受,老工人家人只得靠借钱支付医疗费。得知情况的记者通过多方取证调查,用事实写出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新闻报道——《英雄之泪为何谈》。文章见报后,企业领导震怒之余,以组织名义写了《报道失实说明材料》,以驳斥记者的新闻报道。几经波折,该企业领导最终没有达到目的,只因记者所写皆为事实,真实的报道很好地保护了记者。

有一些记者,采访时虽然做足了功课,事实也都了解清楚,只是在写作时往往掺杂进自己的观点,抛开事实自行自说,容易给读者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用事实说话,一定要真实准确,避免误伤。如今网络发达,各种新闻资源共享,有的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图省事,不经调查不用事实说话,直接借用其他媒体的案例观点,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写出的稿件很难让人信服。这些稿件的失败之处,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用事实说话。写批评性报道,就要用事实说话,以事实为准则,这样才使报道中的看法、观点、论断更具有说服力。

2.2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

批评报道不是单纯地“打击”“揭丑”,其真正目的在于通过舆论监督,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特别是在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上,要做到鼓劲而不泄劲,帮忙而不添乱。

2016年3月媒体曝出的山东疫苗案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一系列关于疫苗的消息刷爆网络。在前期报道中,一些新闻媒体使用“这是杀人”的“醒目”标题引人关注,在新闻报道中也没有详尽解释涉案疫苗属哪一类?是疫苗本身有问题还是流通环节造成疫苗可能存在安全风险?是否所有的疫苗都不能用?缺乏详尽解释和对事实的过度解读,让疫苗案迅速升温发酵。与此相对应的是,之后有媒体对此新闻事实再次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用事实说话,指出涉案疫苗质量本身没问题,只是在流通冷链的环节中出现了问题导致疫苗失效;问题疫苗属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按上报接种计划由国家分配发放,有着比较完整的渠道,二类疫苗目前存在着渠道比较小和分散的问题,在管理上有所缺陷。对于疫苗是否还安全?还能接种吗?这样的问题,有媒体也给出了专业的回答,肯定了疾控部门对于疫苗的监测还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当前的事件没有必要去猜测和恐慌,建议人们到正规的医院或正规渠道接种。

有勇气揭发并不是批评性报道的最终目的,批评性报道要以事实为依据,依法办事,严格遵循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与党的工作目标相一致。报道什么,怎样报道,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不能为了追求新闻影响力,偏离大政方针,对事实的叙述以偏概全,或者有意误导舆论。新闻工作者始终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才能敢为人民群众鼓与呼,当好劳动者的代言人和舆论监督的排头兵,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总之,批评性报道是整个媒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批评性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采访批评性要报道要做到深入细致有策略,写作时则要建立在尊重事实、坚守原则的基础上,真正让批评性报道成为治疗社会弊病的良药,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成连.新闻官司防范与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吴锦才.怎样当新闻记者[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0-0093-02

作者简介:高冬梅,山西省大同市大同日报社。

猜你喜欢

批评性报道关键问题
本期导读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从发现问题到反思历史——历史学科批评性思维
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网络语言暴力研究框架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NFV技术及其引入VoLTE IMS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解决好改革关键问题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都市类报刊批评性报道技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