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爸爸去哪儿》受众心理分析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

2016-07-22路商丘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受众心理使用与满足

李 路商丘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爸爸去哪儿》受众心理分析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

李路
商丘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特定需求的人”,而他们选择或者接触媒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特定需求”。《爸爸去哪儿》以明星爸爸和孩子们的生活旅行为主线,聚焦家庭教育,寓教于乐,满足了受众“求新、求趣、求同、求异、求真、求美”的心理需求,让观众在欣赏节目过程中产生共鸣,得到观众的肯定和赞许,既传播正能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又提高了收视率,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受众心理;使用与满足;《爸爸去哪儿》

1 “使用与满足”理论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卡茨在《大众传播调查和通俗文化研究》中第一次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该理论研究是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出发,把受众看成是积极主动地并且是有“特定需求”的人,把他们接触媒介的活动看成是基于这种特定需求来使用媒介的,从而使这些需求得以满足的过程。1974年,卡茨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首次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传播模式,将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理论指出受众的心理动机是多样的,主要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主要是指受众在接触大众媒介过程中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等等,人们是怀有某种意图来接近大众传播媒介的,并以此来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求;社会因素主要是指人们的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和价值观念等因素也会影响对媒介的选择。总之,受众接触某种媒介的过程就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的过程。

从“使用与满足”角度来分析,因为受众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更是有特定需求的,《爸爸去哪儿》恰恰满足了受众的“求新、求趣、求同、求异、求真、求美”的心理,得到观众的肯定和赞许。

2 《爸爸去那儿》受众心理分析

2.1星爸萌娃、清新自然——满足受众的求新心理

求新即指追求新鲜、新颖的东西,表明受众乐于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也是受众心理动机的一种表现,所以富有新意的内容才能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爸爸去哪儿》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正是因为它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出富有新意的电视节目,以“星爸萌娃”为亮点,吸引受众,满足受众的求新心理。

2.2父爱伟大、童真童趣——满足受众的求趣心理

求趣心理是指受众会比较喜欢有趣的事物,或者说喜欢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事物,属于一种得益心理。《爸爸去哪儿》童言童趣便是节目的一大亮点,也是吸引受众的关键。《爸爸去哪儿》内容新鲜、有趣、真实,比起一般的家庭教育节目少了硬性的理论说教。

2.3父亲教育、亲情流露——满足受众的求同心理

求同心理就是指受众希望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和自己有相同之处的事情存在,会被与自己具有同种特质的电视节目吸引。现实生活中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生活在爱与被爱的过程里,《爸爸去哪儿》就是在家长与孩子的世界里引起观众的共鸣,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进一步引起观众一系列关于亲子教育的反思。

2.4独辟蹊径、大胆创新——满足受众的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就是指受众对于新鲜奇怪不同于平常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关注,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求异心理是一种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喜欢“独树一帜”的事物,而近几年各个电视台流行歌唱类节目和相亲类节目,特别是相继推出形形色色的草根歌手选秀节目,观众却早已产生审美疲劳,湖南卫视恰逢适时地推出《爸爸去哪儿》,以新颖、异于平常的节目来缓解这种审美疲劳,抓住受众心里需求,走出一条“不同寻常路”,传播社会正能量,在满足受众求异心理的同时,也引起观众中国式教育的反思。当然,观众的新鲜感是具有时效性的,《爸爸去哪儿》播出后,由于线上线下的好评不断,随即引发了亲子互动体验真人秀的热潮,如《爸爸回来了》《老爸老妈看我的》等换汤不换药的节目,其内容形式都是大同小异,这种跟踪模仿并没有取得良好收益,因为它们都没有像《爸爸去哪儿》那样进行本土化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满足受众的求异心理。

2.5真情流露、成长感动——满足受众的求真心理

真实性才是现在真人秀节目中吸引受众的精髓所在,节目内容越真实,就越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力,越能受到观众喜爱。《爸爸去哪儿》正是满足了受众的求真心理,才获得一致好评,我们知道五位爸爸和五位孩子用的都是真实姓名,拍摄的内容没有事先彩排,里面的活动场景也都是真实展现,就连他们回到房间休息时的对话和举动也会被具体记录下来。《爸爸去哪儿》把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感动,每一种心情都真实的呈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满足了受众的求真心理。

2.6风景清新、以萌为美——满足受众的求美心理

求美心理是指受众对美好事物的心理指向,人们在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过程中,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产生愉悦和欢乐。《爸爸去哪儿》所旅行的地方都是欠发达的农村,那里的条件虽然比较简陋,甚至苛刻,父亲和孩子住的地方也都是民宅甚至是自己搭制的帐篷,但这里与城市相比民风淳朴自然,能给观众以清新舒适,世外桃源的美感,像灵水村、沙坡头、普者黑等地方都符合原始和奇观的特点,这里的风景都是从来没有没开发过的地方,所以五位孩子爸爸和萌娃们去的都是原始而又淳朴的大自然环境,释放自己的内心,感受大自然的清新。还有对流沙、蜥蜴、黑天鹅等景与物的真实呈现,这种“世外桃源”的惬意、清新自然的美感满足了受众的求美心理。

《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受众“求新、求趣、求同、求异、求真、求美”心理的准确把握,通过精心的节目制作和和后期剪辑包装,成功地吸引住了观众,让观众在生活的快节奏中观看到轻松有趣的节目内容,既放松了心情,又能从中得到孩子教育新方式的启发。《爸爸去哪儿》在传播正能量,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收视率,获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喻国明,杨雅.真人秀节目演绎社会担当:央视改版的一种进路——评央视大型公益节目《社区英雄》的创意和探索[J].当代传播,2013(5):112-113.

[2]尹鸿.解读电视真人秀[J].今传媒,2005(7):14-18.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0-0014-02

作者简介:李路,商丘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爸爸去哪儿受众心理使用与满足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受众的动漫媒介接触动机研究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