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测二胎政策对中国女性职业影响

2016-07-22宋成俭张心仪

法制博览 2016年21期
关键词:产假就业率生育

宋成俭 渠 帅 张心仪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预测二胎政策对中国女性职业影响

宋成俭渠帅张心仪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三十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过多的老龄人口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养老压力。2013年,国家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三十年后第一次对人口政策作出调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国家对人口政策作出新的调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本文以举例等方法,研究了人口政策和女性就业的关系,预测了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女性的就业趋势和境况,探究了全面二孩政策对于女性就业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以解决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就业性别歧视。

全面二胎政策;女性就业;性别歧视

一、引言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截止到2050年,中国超过60岁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5%,青年人将背负沉重的养老负担。为了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过快的问题,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并修改了相关的政策,例如延长生育假。在我国目前的职业市场上,本就存在着性别歧视,女性较之男性承受着更大的就业压力。生育政策的调整势必使女性调整其生育计划,也影响着职业市场对雇佣女性职员成本的评估。市场经济下,企业往往以谋取最大利润为目的。因此,企业会相应调整其职工结构以谋求最大的利益,这对女性的职业前景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预测生育二胎对女性就业影响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女性16岁以上人口为86825840人,其中就业人口为31204460人,16岁以上女性就业率为69.48%;中国男性16岁及以上人口为44105351,其中就业人口为37813202人,16岁及以上中国男性就业率为83.36%。中国女性就业率比中国男性就业率低将近14个百分点,见表1、表2。

表1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男性就业情况表(人)

相对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男性就业率下降了大约4个百分点,女性就业率下降大学7个百分点,说明在这十年中,女性就业率下降幅度高于男性,从侧面反映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在就业方面面临比男性更多的压力。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女性就业率比男性就业率低约11个百分点,但是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这一差异扩大到14个百分点,反映女性的就业率和男性之间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市场经济下,企业雇佣员工需要考虑企业利益,雇佣未婚未育女性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例如,适婚年龄的女性在短时间内可能需要请婚假、产假,无法在一个岗位上连续工作。根据法律规定,这些假期属于职工的带薪假期,用人单位为此要付出一定的“空饷”。另外在哺乳期内用人单位还要给女性职工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哺乳时间。在考虑用人成本的情况下,一般单位并不希望招聘女职工,造成了目前女性就业的困局。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施后,进一步增加了用人单位雇佣女性职工的成本,使未育有二胎的女性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

表2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女性就业情况表(人)

图1 人口普查男女就业率表

三、生育二孩对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

(一)求职压力增大

产假是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给女性职工的福利政策。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前文中提到,妇女生育期间的带薪休假给用人单位带来了用人成本,以江苏省为例,根据《2015薪酬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江苏省2014年人均收入为234346元。而根据江苏省有关政策,江苏省产假有128天,其中有98天基础假和30天晚育假。通过计算:34346/360*198=12211.91,江苏省用人单位为每个女职员休产假所付出的工资成本为12211.91元。用人单位除了需要付出薪酬之外,女员工休产假将会带来工作岗位空缺等问题,特别是在女性占比比较重的行业,一旦女性职员集中休产假,用人单位将面临临时招聘或调用员工的风险。

实行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后,用人单位为未育女性付出的成本将是以上的两倍。因此,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女性的歧视会更加严重。虽然国家《劳动法》等法律中规定男女平等,用人单位不得在招聘中性别歧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用人单位即使不明确表明不雇佣女性,但在招聘选拔时会有所偏向男性,隐蔽地拒绝雇佣女性。因此,产假带给女性隐形的就业压力。

(二)晋升之路受阻

面对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很多符合条件的育龄女性开始思考是“生”还是“升”的问题。李劲峰、张乐、肖思思、李江涛在《两孩政策落地女性是“生”还是“升”》中写到有15%的受访女性担心生育会导致职位变动或影响职位升迁,生育加剧原本就存在的隐性就业歧视。企业会尽力规避将来因为生育问题而产生的劳务纠纷,企业用人是要考虑效率和效益的。以一个大学本科毕业女性为例,大学本科毕业一般为22岁,假设该女性25岁结婚,26岁生育一孩。27岁才能回到工作岗位,再将孩子养育到3岁,那该女性已经30岁。而且工作8年的员工,正是符合晋升条件的时期,但是这时如果打算生育二胎,用人单位势必不希望刚刚提拔的新主管离开工作岗位,所以在升职过程中用人单位会偏向男性或者一定时间内不打算生育孩子的女性。

(三)牺牲职业生涯

我国传统的两性模式认为男性应该寻求事业上的成功,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而女性应该寻求家庭上的成功,主要承担家庭任务。这就形成了提倡“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环境。我国保护妇女权益的相关法律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但是在法律顾及不到的地方,“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依然影响着人们。

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三十年中,出现了大约1.9亿个独生子女。因为一个家庭只能养育一个孩子,所以独生子女家庭从不吝惜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独生子女的身上,中国家庭渐渐形成了以养育孩子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虽然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后,家庭从一个孩子变为两个孩子,家庭成员需要将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入到抚养孩子身上,这无疑会迫使家庭成员从工作中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家庭中。但是由于传统两性观念的存在,牺牲工作的往往是女性。

生育二胎会使得家庭养育孩子的成本增大,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非经济的方面。因此,对于男性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当夫妻双方工作繁忙缺少照料孩子的精力时,家庭成员更期望女性放弃工作,养育和照看孩子,以减轻养育孩子的非经济成本。这类女性在生育完二胎之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家庭妇女,远离社会工作,从事家庭工作。

(四)工作质量下降,影响自我发展

根据刘汶蓉的研究,女性因孩子原因人均误工15天,男性仅为0.4天。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在生养孩子过程中消耗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母亲角色往往是作为孩子的照顾者,父亲角色作为孩子的教育者,社会上基本还是遵循抚养孩子的责任主要在于女性。

由于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性别角色的培养,女性对于孩子会有更多的投入自己的感情、精力和时间,负担起更多的照料孩子日常起居的责任。当女性生育两个孩子后,会在潜意识中更加重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这就会使女性从工作中分出一部分精力来照顾孩子。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女性的工作,比方说会因照看孩子而误工、迟到早退等。这将影响用人单位对女性员工的价值判断,进一步增加女性的就业压力。

四、解决措施

(一)男性“陪产假”

男女就业不平等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在于女性休产假所带来的经济成本和非经济成本。所以消除假期待遇上的不平等,用人单位雇佣男性女性的成本将会趋于相同,女性就业歧视相对会减轻。因此,国家应该做出相关规定,妻子因生育休产假的男性职工可以享受“陪产假”福利政策,“陪产假”时间相对于产假可以适当缩短,减少对用人单位的工作影响。这样一来,用人单位雇佣男性职工和女性职工的成本大幅度缩小,预计能使男女就业更加平等。

(二)国家给予女性职工补助

在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的用人单位要考虑雇佣女性职工的成本问题。因为休产假女性的薪酬全部由用人单位支付,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一些生育率低下的国家都颁布有奖励生育的政策。比如,在日本,每生一个孩子政府会一次性奖励42万日元“生育金”。我国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支付一定比例的女性产假薪酬,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以此鼓励用人单位雇佣优秀的女性职工,减轻女性职工的就业压力。

五、结论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施行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之前,中国女性就业率就低于男性就业率,并且在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中差距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施行独生子女政策时,女性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女性在招聘市场上遭遇困境主要是因为其需要生育时间,根据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在女性休产假时期依然需要支付其薪酬和生育保险,这就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经济成本和非经济成本。在市场经济下,自负盈亏的用人单位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选择减少雇佣女性职工以降低这些成本。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实施以后,雇佣有意生育二孩的女性职工将进一步推高这些成本,因此可以预测该政策实施后会带给女性更大的就业压力。

生育二胎影响着女性的职业生涯。生育二胎所带来的休假、工作交接等问题推高了用人单位雇佣女性职工的成本,用人单位雇佣女性职工的意愿下降,有意愿生育二胎的女性在招聘市场中会受到更大的歧视。拥有升职机会的女性一旦决定生育二胎,升职几率会大大下降。因为用人单位并不希望主管等职务长期缺位或者频繁换人,生育二胎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女性在职场中的自我发展。在中国传统两性观念中,男性应该主外,负责社会工作,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女性则应该主内,负责家务并且照料家庭成员。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虽然有所淡化,但是依然影响着中国家庭。生育二胎会给家庭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成本和非经济成本,另外由于多年来中国家庭逐渐形成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观念,家庭成员需要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如果夫妻双方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在家庭男性收入较好的情况下,家庭往往选择牺牲女性的职业生涯,使其照顾孩子以减少非经济成本。女性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培养使其对于招抚孩子有着更高的责任感,通过调查研究也得出女性为孩子投入的精力多于男性。所以生育二孩的女性照顾孩子的压力更大,也需要从工作中抽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女性的工作质量,进而影响女性的职业生涯。

女性在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后所面临的种种职业困境,都将影响其生育二孩的信心。国家应该做好妇女就业保护,消除就业歧视,男女同权,才能真正鼓励家庭响应人口政策,进而取得良好的政策效果。

[1]叶文振.“单独二胎”生育政策的女性学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12:58-63.

[2]谭雪萍.成本-效用视角下的单独二胎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徐州市单独家庭的调查[J].南方人口,2015,02:1-12+22.

[3]韩肖肖,张红.职业女性“二胎”生育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学周刊,2015,34:240.

[4]吴愈晓,王鹏,黄超.家庭庇护、体制庇护与工作家庭冲突——中国城镇女性的就业状态与主观幸福感[J].社会学研究,2015,06:122-144+244-245.

[5]唐向红.日本女性就业状况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1,05:64-71.

[6]郝冉.我国女性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01:114-117.

[7]赵友宝.女性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0-74.

[8]任虹阳.“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权利的影响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

[9]於嘉,谢宇.生育对我国女性工资率的影响[J].人口研究,2014,01:18-29.

[10]曹星,岳昌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性别差异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01:68-72.

[11]刘汶蓉,徐安琪.生养孩子的非经济成本研究——以上海为例[J].青年研究,2006,10:25-33.

C924.21;C913.68

A

2095-4379-(2016)21-0014-03

宋成俭(1994-),女,山东成武人,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本科,研究方向:管理会计;渠帅(1994-),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本科,研究方向:管理会计;张心仪(1995-),女,汉族,安徽合肥人,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本科,研究方向:管理会计。

猜你喜欢

产假就业率生育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休了一年产假 杨幂正在“满血复活”
女职工流产能享受产假吗?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