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派文化视域下的上海市体育社团发展对策研究

2016-07-22徐业栋

运动 2016年20期
关键词:海派上海市社团

徐业栋

(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上海 200092)

海派文化视域下的上海市体育社团发展对策研究

徐业栋

(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上海 200092)

依据上海市体育社团的海派文化特征及存在的现实困境,从政府、市场、体育社团自身及第三方社会机构的角度探讨了上海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以期探索出一条体育社团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国范围内优化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引领。

海派文化;上海;体育社团;对策

上海市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一直走在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前沿。自开埠100多年以来,上海市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汇的中心,在同不同地域文化交汇、融合和碰撞的过程中,上海市也逐渐形成了其趋势求新、多元包容等特点的海派文化。同海派文化一样,海派体育的产生也来源于对于本土体育文化的继承,以及对于外来体育文化的吸收、借鉴、融合,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体育流派放置在同一领域中和谐共生,使其既不失去自身文化的特点,又能够拥有融合后多种文化的优秀特质。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社会组织对于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因此,体育社团作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社会组织之一,将会在我国今后的体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我国体育社团起步较晚,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却遭遇瓶颈。相对于具有海派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上海体育社团来讲,则呈现不同于其他地域体育社团的显著特征。本文对上海市体育社团的突出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期探索出一条体育社团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国范围内优化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引领。

1 上海市体育社团的海派文化特征

1.1 体育社团的开放性

上海市许多体育社团的活动项目是来源于其他文化,通过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后衍生出新型的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被广大群众所接收喜爱,从而发展成为体育社团,如上海棒球协会、上海击剑协会等就是来源于西方体育文化。通过查阅这些社团登记注册于上海体育总会的相关内容我们发现,这些协会小部分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有着明显的西方特点。上海棒球协会是以指导全市群众性棒球运动,组织全市各类竞赛,促进运动水平提高为业务范围的社会团体,主要在社会群体中自发开展各种棒球、垒球活动,彩虹棒、垒球俱乐部,熊猫棒、垒球俱乐部等活动,并在基层指导青少年训练,开展各项活动,彩虹网站宣传棒、垒球运动,扩大棒、垒球运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协会自成立后虹口区、闸北区、浦东新区、杨浦区、普陀区、闽行区、宝山区7个区共24所小学开展了青少年棒、垒球运动,1 000多名青少年参加,这些项目已被市民所接收,变成为了上海体育社团的特色之一。这一协会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学习了西方的理事制度,并设有专门的法人代表,为协会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灵活的机制保障。

1.2 上海市体育社团的创造性

对于社团的发展来说,上海市体育社团的管理机制也是不断地向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吸收了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然后再同上海市的实际相融合,从而创造出一套适应于上海市的体育社团管理机制。从社团项目来说,上海市体育社团吸纳了不同文化的特色后,并没有一味地照搬,而是将这些优秀文化进行二次加工和创造,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体育项目, 如海派秧歌就是上海市体育社团创造性的体现之一。秧歌这一运动在我国已有千年的历史,被誉为群众体育文化活动的实验室和观察室,在我国的群众体育运动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相对于传统秧歌而言,海派秧歌在其表现形式和表演内容上有着很多的创新。传统的秧歌配乐采用喇叭、唢呐等传统音乐形式,而海派秧歌则采用江南名曲为主题和基调;海派秧歌的舞蹈表现形式结合了西方的的体育舞蹈元素,使其动作更适合人体生理结构,增加了其科学健身的效果。

1.3 上海市体育社团的扬弃性

上海市由于历史条件和地域位置的独特性,使得上海市体育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众多的选择。然而,有些项目或者文化并不适合上海市体育社团的发展,有些传统文化不适用现当代上海体育社团的发展需求。因此,上海市体育社团对于部分项目进行了改进,毅然抛弃掉不适合自身发展的部分。上海市体育社团发展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由于各种传统武术的普及,大量的武术结社产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武术社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当时国人强健体魄、抵御外敌的作用。后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上海市存在着大量的体育社团,通过对民间体育社团的整顿和清理,逐步确立了体育社团的合法地位,为我国当时的体育事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现在,发展至今的上海市体育社团则开始注重其对于群众体育的作用,增添了大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与娱乐需求。例如,具有海派特点的木兰拳。木兰拳是从崆峒派花架拳部分套路中演化创编的,木兰拳初期具有中国功夫防身、御敌等的典型特征,随着后来继承人的改变与发展,使其删截了不适合的现代文化的部分,又创新地融合了太极拳以及符合现代人群的音乐动作,通过对于木兰拳文化的扬弃,使得发展至现在的木兰拳依然深受广大上海市民喜爱。

1.4 上海市体育社团的多元性

通过查阅上海市所注册的86家体育社团的服务内容不难发现,上海市体育社团拥有囊括上海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既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养生类项目,也拥有极具西方特色的健身类项目;既有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三大球”运动,也有小众所接纳的贵族式娱乐项目。同时,上海市体育社团的参与成员的构成也有所不同,他们来源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年龄结构、不同的地域文化,由于对体育运动的共同爱好而汇聚到体育社团中。另一方面,不同的体育社团其社会功能也不尽相同,如上海健身气功协会是倾向于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上海市风筝协会倾向于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上海市农民体育协会针对人群为农村人口,而上海市篮球协会则注重对裁判员、教练员等专业性人员的培养。上述多元性的内容共同构建了上海体育社团,满足了广大群众不同的体育需求,也是海派文化背景下上海市体育社团的重要表现之一。

2 上海体育社团发展面临的困境

在海派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下,上海市体育社团同样具有了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帮助了上海市体育社团的蓬勃发展,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激发社会活力、塑造上海城市形象、构筑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如同其他地区的社团一样,上海市体育社团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瓶颈,上海市体育社团在今后的发展中依然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

2.1 上海市体育社团独立性差,官办色彩较为浓厚

上海市体育社团多为体育单项协会构成,而这些单项协会的发起人多为政府,有着较强的官办色彩。有关数据表明,上海市体育社团自发成立的仅占22.95%,由社会人士担任协会负责人的比例仅占10%。一方面,这样的社团组织模式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团的自主性,过度依赖于政府,无法充分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而且由于机构设置的模式化,导致各个社团的工作内容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雷同;另一方面,官办社团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存在部分社团管理者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因此导致社团不能有效而充分的发挥其自身作用,并且阻碍其今后的发展。

2.2 上海市体育社团影响辐射面窄,社会公众影响力较小

上海市虽然体育社团众多,但是由于其组织规模较小,参与人数较少,导致其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度较低,无法在推动体育运动项目或独立开展体育活动中产生推动力,不能达到理想中体育社团在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体育社团由于自身发展规模的限制,导致了自身内部管理能力和外部综合实力的欠缺,这些也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团的体制改革,并影响社团今后的发展。

2.3 上海市体育社团与市场经济相脱离,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

有关数据表明,上海市的体育社团中仅有7.27%拥有独立经营实体,12.73%的社团与其他部门经济实体携手联营,剩下的76.36% 的体育社团没有经营实体。另外,在仅有的几家经营实体中,有近50%的经营实体运作情况较差或差。从上述情况来看,上海市体育社团依然面临着实体化程度低,与市场经济相背离的现状。上海市体育社团现阶段的运行方式多为政府统一集中管理,多数社团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的统一拨款,管理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相背离,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差,使得体育社团无法行使自身的义务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3 融入海派文化精髓,培育上海市体育社团发展的现实构想

3.1 对于政府来说,融合海派文化兼容并收的特点,要借鉴先进理念,推动社团管理机制改革。通过结合上海市体育社团发展实际,可以将其应用于体育社团的发展中去。在坚持国家政策为主线下,积极推动体育社团管理机制改革,将原有的政府调控转变为与市场经济相适用,让具有社团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社团的管理者,将社会责任和其他管理职能尽可能转移到体育社团中去,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

3.2 对于市场来说,在海派文化多元化的特性下,要充分发挥市场包容的特质,允许各类合法体育社团充分发展。一方面,市场要承担其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平衡各个社团间的发展,充分运用社团的无形与有形资产,帮助各类社团进行品牌和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创新,帮助体育社团增加创收渠道,使其在脱离政府资金的扶持下,能够独立的生产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发挥市场的筛选作用,通过其自身强大的流通功能,加大对于体育社团的筛选和淘汰,发挥“看的见的手”的重要作用,帮助政府遴选和甄别体育社团。

3.3 对于体育社团自身来说,结合海派文化这一大文化环境,要继续继承和发扬其兼收并蓄,用于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体育社团的社会作用,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上海市体育社团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结构的建设,增强独立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加强自身的独立性,不过度依赖政府,寻找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向适用。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在扩大社团规模后,有着更加坚实的社团基础,从而增加体育社团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扩大自身的社会辐射面,发挥其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3.4 对于第三方其余的社会机构来说,应充分吸纳海派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吸收发展先进的理念,协同体育社团共同发展。通过逐步设立专门办公机构,加大对于体育社会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宣传力度,增加工作人员链接体育社团,逐步适应体育社团工作的特点与需要来设置工作机构,为体育社团今后发挥社会作用进行铺垫。通过这些手段,体育社团才能逐渐实现政社分离,依托良好的社会与市场环境进行独立的发展,才能在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体育项目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繁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1 ]陆遵义. 上海学校海派体育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探索[ J ].现代继承教育研究,2013(3).

[ 2 ]李伦新.海派文化是上海城市之魂[ 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

[ 3 ]邱伟昌.论体育在上海“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

[ 4 ]于善安. 海派体育文化阐释[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5).

[ 5 ]李伟听. 上海体育社团的评估指标[ J ].体育科研,2008(4).

[ 6 ]周信德. 宁波市体育社团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4).

G812.4

A

1674-151X(2016)10-13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0.069

投稿日期:2016-09-11

徐业栋(1965—),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海派上海市社团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5月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路画廊落户恒大古玩城 浦东打造“新海派”画廊创意集聚区
社团少年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