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龄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7-22范娟娟

运动 2016年20期
关键词:保龄球竞技赛事

范娟娟

(盐城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 盐城 224001)

保龄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范娟娟

(盐城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 盐城 224001)

分析研究保龄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借鉴管理学理论中SWOT分析方法,探讨如何在我国保龄球运动发展过程中,发挥项目优势,克服制约项目发展的劣势因素,充分利用机遇,化解威胁因素,立足我国当前各方面综合环境,研究保龄球运动在我国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保龄球;现状;SWOT;威胁;对策

中国自1984年正式开展保龄球运动以来,这一源于西方的现代贵族项目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提高。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发展,保龄球运动发展的步伐也在减缓。针对目前国内保龄球运动的发展态势,国内学者有必要从理论上对保龄球运动的走向做出回应,并加以讨论和研究,结合中国实情,进一步挖掘保龄球竞技运动本质规律,以适应世界保龄球竞技运动的发展。本文借鉴管理学理论(SWOT分析法)对目前我国保龄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探讨保龄球运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研究其内部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保龄球发展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保龄球运动在我国的良性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我国保龄球运动发展现状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完善的竞赛体系 我国的保龄球赛事已经形成了层级有别的竞赛体系。保龄球赛事在1999年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以来,其运行组织程序逐步得到规范,赛事管理水平也在稳步提高。既有国家体育总局承办的正式赛事包括锦标赛、全国体育大会等,也有地方政府和企业自组织的邀请赛、俱乐部赛等等。这不仅给国内保龄球运动员提供了参加比赛的平台,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运动员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扩大了保龄球运动在全国发展的影响力。大规模的赛事既能提高当地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能借助保龄球赛事的举办,提升举办地城市的形象。

1.1.2 彰显现代休闲理念 休闲健身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保龄球运动从贵族项目到城市化的转变,从欣赏转向休闲、娱乐,不仅可以增强人体的心肺和四肢功能,锻炼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也可以愉悦身心,提高人们休闲娱乐的文化素养。

1.2 劣势分析

1.2.1 后备人才缺乏 保龄球运动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经济效益不明显,项目认可度偏低,加上国家政府职能部门一直未把此项目列为奥运会项目,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没有比较完备的保龄球运动人才的培养后备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保龄球运动发展。所以,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保龄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

1.2.2 训练和参赛人员结构老化 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到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使得现在年轻人的爱好泛化,健身的项目可选择性加大,积极主动参与保龄球运动的兴趣衰弱,政府引导和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我国保龄球运动后备人才严重匮乏,参赛和训练队伍人员结构老化,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1.2.3 发展存在资金瓶颈 保龄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对场地设施、技术装备、参参赛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政府对全民健身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各地保龄球场地的建设和维护也在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保龄球发展的资金保障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

1.2.4 市场化程度低,项目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域差异性,导致保龄球运动项目出现参与主体和项目发展不均衡。目前,我国保龄球竞技运动的开展主要还是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由于经济制约,北部和西部的发展还很缓慢。赛事商业开发的引进、走市场化道路是我国保龄球运动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取得,必然会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地域宽广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严重制约着我国保龄球运动发展市场化开发程度,保龄球运动体系还不健全、竞赛市场管理不规范、竞赛规程执行不严、缺乏专业化程度高的市场开发人员等等问题。

1.3 机遇分析

1.3.1 推广平台逐步扩大 在我国每年举办不同层次的保龄球赛事,其中“香港公开赛”“马来西亚公开赛”“泰国公开赛”等已经成为国际赛事,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保龄球1978年被列为亚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在世界很多洲际比赛中也被列为正式或非正式比赛项目,表明保龄球运动越来越被世界各地爱好者认可,发展的舞台越来越广阔。

1.3.2 经济发展促成休闲意识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普遍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现代人为了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迫切需要在余暇时间调节情绪、放松身心。休闲健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被普遍接受,休闲消费热点话题。在追求休闲为主题的现代社会,为保龄球运动寻找到发展空间。

1.3.3 全覆盖的多媒体 不同年龄、不同国家的体育爱好者注重彼此之间的联系,媒体、网络也拉近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包括赛事信息的发布网站、运动员微博、赛事承办和组织单位、赞助商和参赛要求等,借助互联网成立的世界保龄球俱乐部有300多家。

1.4 威胁分析

1.4.1 项目竞争力低 任何运动项目的推广普及受到其他竞技运动发展均衡性的影响,我国保龄球运动发展同样受到这一因素的制约。从项目的推广平台来说,目前我国保龄球运动由于条件限制,管理归口于国家小球中心,属于非奥运项目,加上社会认可程度低,严重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必然处于弱势地位。然而其他项目,如网球,由于在世界上的普及率较高,已经在1988年被列为奥运会的正式项目,拥有了巨大的推广发展平台。国家对保龄球运动重视程度不高,还未形成完备的竞训体制。

1.4.2 系统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我国培养体育运动人才的模式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2个系统共同培养,体育系统有足够的高水平教练,但是缺乏后备人才的保障;而教育系统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源优势,却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这种培养体系和制度决定了系统矛盾,使得运动员输送环节的关联性脱节,没有满足不同层次和功能要求,影响各项运动的整体发展水平。

2 保龄球运动的发展对策

2.1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是坚实后盾

由于我国保龄球运动发展的不均衡,以及保龄球运动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是促进我国保龄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主管部门要做好保龄球竞技运动发展顶层设计,确定完备的竞赛规程;积极组织保龄球项目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工作;对各地高水平保龄球训练基地重点投资;扶持保龄球运动市场化发展。政府除了对保龄球赛事提供组织保障、安全保障以外,还需加强保龄球基地的建设,分析和研究城市对保龄球赛事的承载能力,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市场开发,为赛事市场化运作奠定基础。

2.2 全方位提升保龄球运动的竞技水平

2.2.1 建立多元化运动训练格局 我国在淡化金牌战略的同时,借助全民健身要求,充分利用保龄球自身经济诉求,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组建保龄球队伍,逐步将保龄球项目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在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上,逐步形成以“职业俱乐部、业余兴趣班、学校、训练基地”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格局,合理配置资源,增强我国保龄球竞技水平。

2.2.2 建立完备的竞赛制度 竞赛制度的完善是保证运动竞赛的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建立健全完备的国内竞赛制度和奖惩制度,充分整合国内国际赛事资源,在重视国际赛事的同时,想方设法让国内高水平运动员更多的参加高水平世界大赛,提高竞技水平。

2.2.3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和理论研究深度 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是加大保龄球运动在我国健康发展的保证,国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保龄球运动科研基地建立,汲取保龄球运动发展的前沿科研成果和成功的赛事案例,借助项目自身特点、本质规律,全面、科学地组织保龄球训练,科学探讨竞技保龄球技战术研发。

2.3 加快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步伐

2.3.1 政策倾斜,鼓励投资 高水平的体育比赛能够给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运用和利用保龄球运动内在的活力,依靠政府的支持,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在鼓励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市场开发的同时,在政策方面有所倾斜,大幅度拓宽保龄球运动在我国的生存发展空间,提高项目投资人的积极性,是解决我国保龄球运动发展的瓶颈。

2.3.2 塑造赛事品牌 良好的品牌赛事不仅可以带来具有潜力的投资商家、媒体,也能吸引众多的爱好者,从而使举办赛事的城市组织者在资产实力、经营规模和市场开拓方面有更浓厚的兴趣,高水平、有持续生命力的赛事才能扩大城市社会影响力。

2.3.3 引进中介,培育经营管理人才

高效益的项目经营、管理队伍是保证竞技保龄球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提。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经营和管理水平,积极引进成功的赛事中介机构和经纪人队伍,促进人、财、物各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保龄球赛事的运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2.4 扩大保龄球运动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

2.4.1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大众认可是保龄球竞技运动的国际推广的助力。通过赛事与国际社会进行文化交流,以球会友,举办展览及研讨活动;学习和借鉴保龄球项目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训练手段,为项目发展营造优质的外部环境,提升我国保龄球运动影响力。

2.4.2 挖掘保龄球运动的时代内涵 保龄球运动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不断丰富着自身内涵的同时,也在不断融合时代的气息和文化内涵,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汇点作为突破口,促进保龄球运动在世界的推广发展。

3 结 语

在政府的宏观布局和大力支持下,加强我国保龄球运动的自身建设力度,通过完善竞赛制度、改革训练体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等方式,提升我国保龄球竞技运动的技术水平。在各类学校开展保龄球运动,加大宣传,扩大保龄球运动的社会普及度,适时引进世界先进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提高我国保龄球运动建设,并且能借助保龄球运动推广,加强与世界沟通,增强我国保龄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 1 ]黄明强.我国保龄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6).

[ 2 ]刘岳.关于近年来我国保龄球成绩的初步分析与比较[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04.

[ 3 ]赵晶.我国保龄球运动员的现状与保龄运动发展研究[ J ].山西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 4 ]郑却撮.保龄球产业低迷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06(3).

[ 5 ]朱冰燕.上海市保龄球的发展状况[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4).

[ 6 ]张昕.保龄球呼唤年轻化[ J ].中国体育报,2006(5).

[ 7 ]钮振德,潘军,谭立静.SWOT类方法分析的理性化思路[ 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 8 ]孙月舟.牡丹江市企业职工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 J ].成人教育,2010(1).

G849.9

A

1674-151X(2016)10-15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0.081

投稿日期:2016-10-03

范娟娟(1984—),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保龄球竞技赛事
本月赛事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幼儿园大班课程叙事:玩转“保龄球”
图画捉迷藏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狗熊打保龄球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花与竞技少女
狗熊打保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