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6-07-22廖延鹏

运动 2016年20期
关键词:美的创设教材

廖延鹏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霍桥学校中学部,江苏 扬州 225104)

理论与方法探索

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廖延鹏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霍桥学校中学部,江苏 扬州 225104)

情境教学是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境体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参与度和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情境教学法基本理念和体育课堂教学情境教育的操作意义,并提出了体育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法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利用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体育教学;情境教学;理念;操作;美;情;思

1 情境教学法基本理念

1.1 以“以生为本”为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的目的。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就需要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锻炼身体,如何增进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需要确保健康第一、以生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

1.2 情境的创设来源于生活

体育来源于生活,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组合和加工,保持生活和情境一体化,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1.3 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也是一样,也应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来开展快乐有趣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创设教学情境,就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考虑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

1.4 情境教学法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理念下的体育教学重视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在情境教学中也应该体现评价的多元性,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过程、技能的掌握、技能的运用都应该涉及,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2 体育课堂教学情境教育的操作意义

2.1 以“美”为主线,探寻“突破口”

2.1.1 再现美的教学内容,寓美于教体育本身就是力与美的展现,如篮球运动的突破上篮,排球的大力扣球,足球的运球过人、大力射门,田径的走、跑、跳、投等都是力与美的诠释,还有体育比赛的艺术美、游戏的和谐与竞争美。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体育带来的“美”,再现美的教学内容,以“美”为主线,探寻体育情境教学的“突破口”,在寓美于教、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在体育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2.1.2 以优美的体态语言,煽动运动情绪 体育教学由于其特殊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教学示范、讲解、口令、肢体语言和学生形成互动,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以优美的体态语言,让学生在练习中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吸引学生参与到技能的练习中,来煽动运动情绪,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如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就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让学生有美的感受。

2.1.3 以美的教学手段,使课堂艺术化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无论是课前场地器材的布置,还是课中队列队形的调动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手段。情境教学要以美的教学手段,追求最佳的课堂结构和教学顺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配合,使教学有弹性和力度,使教学有节奏的韵律,在结构上有美的组合,使课堂艺术化。例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或者表演者穿戴武术服装,将传统武术中的动静疾徐、节奏鲜明完全展示出来,就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武术的美。又如,教学中队列队形的调动、活动的组织、教学的管理,每一步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就可以形成活而不乱、井然有序、节奏鲜明的教学画面,达到美的意趣。

2.2 以“情”为纽带,学会合作

2.2.1 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会合作 在体育情境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奠定了基础,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形成相互纠错、相互切磋的局面。在情境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在合作中正确定位自己,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不管是游戏、活动还是竞赛情境中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成果,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逐渐懂得合作的快乐、合作的重要。

2.2.2 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情交融 体育情境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消除距离,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真情交融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形成师生之间的真挚友谊,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和教师在交流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上的个体差异及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情交融,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来开展快乐有趣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例如,在教学生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时,教师先做一个“一小、二大、三上冲”的3步上篮示范,让学生思考,找不足之处。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最后统一到关键的一点:教师的3步上篮示范是由于第一步跨得太小,第二步跨得大,所以最后起跳投篮时身体往前冲,大家认为正确的动作应该是“一大、二小、三向上跳”才对。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故意错误示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从而把错误找准了,而这种错误又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因此,教学效果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传授方法好。

2.2.3 教材与学生之间,引发共鸣 在体育教学中,教材是联系学生和教师教与学的桥梁,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情境教学的出发点,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通过创设与教材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让学习的主人和教材之间产生共鸣。让学生去尝试发现,就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例如,在教授肩肘倒立时,就可以创设“盖房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2人1组盖尖尖的“房子”,然后进行单人的“盖房子”,并语言引导看谁盖的“房子”又结实又稳固。学生在“盖房子”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自己的体会,感受翻臀立腰、夹肘展髋的技术动作,练习的情绪也随之高涨起来,再也不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纠错、展示的教学环节,学生和教材之间搭起了桥梁,让学生随着教材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驻情(对运动的态度)。

2.3 以“思”为核心,提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但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应积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来启发学生质疑,构建自主课堂,引导学生释疑,关注实际问题,学会娱中创新,在质疑、释疑中建立问题意识,以问题意识为切入点,学会质疑、释疑,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韵律操教材,教师只进行单个动作的教学,然后让学生自行将各个动作串联成套进行练习,怎样串联?如何串联最佳?能促进学生主动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才能。如果更进一步,教师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集体练习要求串联动作,自由变化队形,自主增加一些动作。随着要求的提高、问题的增多,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思考能力、明辨是非能力都会相应提高,在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贯穿的这种创造、构造、发现体育的学习精神,最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意识。

3 体育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法应注意的问题

3.1 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突出趣味性,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有趣,能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才能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的转变。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紧扣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要同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紧密结合。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偏离了教学目标,情境教学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3.2 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合理,特别是对教材的情境化处理,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动作技能教学中的图画情境、口诀情境、动作模仿情境等,要能使单调枯燥的教材,变得变得生动有趣才是合理的。

3.3 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可以通过问题、音乐、故事、想象、语言、责任等来进行情境创设,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 1 ]朱永春.初中体育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J ].新校园,2011(9).

[ 2 ]张明胜.小学体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J ].新课程学习,2011(3).

[ 3 ]袭建儿.浅谈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 J ].体育教育,2004(3).

[ 4 ]郑春环.例谈小学体育教育中的“情境”创设[ J ].都市家庭,2010(1).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0.056

G807.0

A

1674-151X(2016)10-104-02

投稿日期:2016-09-11

廖延鹏(1970—),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美的创设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创设未来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