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探索

2016-07-21张春燕

关键词:翻译教学语篇语境

张春燕

(广东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320)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探索

张春燕

(广东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320)

摘要:在Halliday的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下,论文从语篇语境与译者多重身份协商角度,探讨了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翻译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模式,并示例化呈现该模式下的翻译教学有益于提升学生的源语篇识解与再现能力以及译语篇的批评与赏析能力。研究证明,功能文体学理论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功能文体学;语境;语篇;翻译教学

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往往采取的是句子层面的翻译,学生更多地侧重字词句的对等翻译,而欠缺着眼于全局的语篇翻译的灵活性,容易忽略翻译时信息之间的衔接与连贯。与此同时,在不同的文体语篇中,源语篇文体知识的匮乏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的解读,即便通过查词典解决了生词意义,语篇意义识解存在障碍,翻译难以为继。如Kussmaul所言,“初学者常缺乏整体翻译策略,有明显代码转换倾向,过分依赖词典,将翻译视作一种语言联系,忽视原文文体及译文对象”[1]59。在翻译界,有不少翻译家和学者都重视文体特征的翻译,Tytler于翻译三原则之第二条提出“(译文)写作的风格和笔调要与源文一致”[2]9,Nida & Taber给翻译下定义时强调“译语首要在意义上其次在文体上最贴切、最自然地对等再现源语信息”[3]12,持译意并要译体观点的学者还有Dubois,Boase-Beier等,后者认为“文学翻译就是文体的翻译”[4]112,并指出,“文体理论知识不仅能促进文学翻译实践,还能使译者摆脱依赖原文本字句获得意义的状态,有利于提升译者的创造力”[5]107。可见,文体学模式下的翻译教学具备其理论意义。对此,刘世生指出,中国语境下应用文体学方法进行教学具有可行性:一方面我国学生具备文体学方法所需要的系统的语法知识、语言学知识,有些院校开设了文体学课程,具备较好的文体学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文体学方法促使学生注重文本的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解读文本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在语言分析实践中提升欣赏文本内容并巩固语言基础知识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分析问题时重视证据”[6]10-11。自从Halliday 1971年构建功能文体学以来,国外学者Baker,Marco,Hatim & Mason,国内学者胡壮麟、黄国文、申丹、张德禄、张美芳、王东风、戴凡等运用其文体学观点来进行语篇/翻译研究,成果颇多。而在翻译教学应用方面,成果并不多见,丁岚探讨了“从上往下”的功能文体学翻译教学模式[2];朱纯深和慕媛媛则基于篇章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文体学和话语研究理论,构建了以文本解释力为导向的语料库翻译教学模式[7]。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将功能文体学理论与翻译教学结合起来,以语篇分析理解为基础的功能文体翻译教学模式来指导英汉翻译教学。

一、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理念

根据研究路径出发的不同,Carter & Simpson将功能文体学与形式文体学区分开来,前者指以功能语言学理论为依据下进行的文体学研究,狭义地讲,是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的文体学理论[8]1。功能文体学强调语言的功能观,认为文体学可以“从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起某种作用,服务于集中普遍的需要这一角度出发来解释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9],Halliday将此观点贯彻于论文《语言功能和文学文体》(LinguisticFunctionandLiteraryStyle:AnInquiryintotheLanguageofWilliamGolding’sTheInheritors)的文体分析中,由此奠定了功能文体学的理论基础[10]。与此同时,功能文体学强调语言与语境的互动关系。Halliday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意义符号[10],语境影响着语义成分组合,而作为语义完整表述的交际单位语篇,其识解需要结合其发生的语境来考察。其后,功能文体学家和学者们注重从语言、语篇与社会语境的关系出发来进行文体研究,凸显语言是社会符号,语篇受制于情景语境[11]。换句话说,功能文体学分析强调语言的社会因素,采用三元交叉模式,将语境、语篇和语义有机结合,全方位考察语言的各种要素,以更全面地识解语言特征。从功能文体学角度看,文体风格即意义潜势,因为“符号结构与语义系统之间存在着系统上的一致性,这对辨认文体风格起着决定的作用”[2]54。从而,“文体风格是作者或说话者在语篇构成过程中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分别同情景的符号特征语场、语旨和语式相联系”[12]234。此外,功能文体学强调语言的多层次性,文体风格的前景化通过语篇语义与多维度的语境变量的触发、进而通过词汇语法层和语音层特征体现出来。总而言之,功能文体学分析将语境、语类、语域和语言功能以及语言语篇的语义、词汇语法及语音各个层次有序纳入,提供一个全面的综合分析模式。

功能文体学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教学注重启发学生对语篇、语义、语境的多维度思考。翻译是通过译者实现源语篇与目的语篇之间的有效转码,这种转码的效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源语篇和目的语篇的潜势程度,这可以从个体语篇发生学的角度得到很好的诠释。语言作为意义潜势,由大大小小的系统网络构成,社会人个体的语言习得同时经历种族发生学、语篇发生学和个体发生学过程。换言之,个体从母体脱离的那一刻起,对世界周围的体验使他(她)获得各种经验,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沉淀积累大量的信息,丰富着个体经验的同时,内化了该语言社团的文化特征,构建出宏观的意义潜势网络,为各种信息的识解提供参照。个体的语篇发生学过程是在大大小小的语篇系统网络中进行丰富发展的,语篇翻译也是如此,从而,目的语语篇在译者的意义潜势网络的重合度越高,该语篇的解读与翻译就越容易。因此,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强调具体情景语境下的语篇翻译活动和语篇阅读拓展支撑的融会贯通,在文体阅读与翻译中锻炼发展学生的翻译互文能力。与此同时,译者作为源语篇的读者和译语篇的作者,其翻译过程是其个体在多维语境下(包括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多重身份的互动对话,因而,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强调学生承担翻译主体的多重身份协商,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加强协作翻译。对于协作翻译,国内学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证,如张萍主张集体合作学习模式能提升翻译能力[13];陈葵阳鼓励学生个体在课本译文基础上进行创新式重译或改译[14];赵颖、刘敏霞要求学生对同一语篇不同译文分析评价并阐述其理由[15];王峰、王正指出协作中加入直接或间接影响翻译行为的“干预角色”,学生同时兼为译者角色和某一干涉角色[16]。我们认为,翻译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还要引导他们发挥译者的主体间性,从而协作翻译应囊括上述这些方面,并具体体现到教学过程中。

综上所述,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区别于传统的词句翻译教学,其凸显语篇语境与话语双方互动,即从语篇出发,着眼于整体意义的识解与再现,“强调由语篇推测语境进而判明语体,以便有效地转换文体特征”[1] 59,同时注重译者与周围环境的对话,最终达到信息的衔接连贯、遣词造句及音韵美。以此为理论支撑,接下来具体进行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探索。

二、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探索

(一)教学设计

从上文可知,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强调具体语境下语篇翻译活动和语篇阅读拓展的协作与互补,在文体阅读与翻译中锻炼发展学生的翻译互文能力。结合本校具体教学情况,文体与翻译课程为16周学习周,一周2个课时,共32个课时,课时少,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前、课后时间来准备与拓展。采用任务教学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布置不同的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基本教学思路如下。

(1)课前的准备与操练。本阶段在课前完成。根据语篇发生学观,学生具有越充足的该类语篇的阅读背景及相应的目的语篇积累,则对源语篇的翻译越发得心应手。为此,在进行具体的语篇翻译任务前,教师先从同一文体语篇中抽取若干语境配置不同的语篇发给学生阅读(3~5个为佳),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扩充学生的同题材语篇潜势。同时发送需翻译的语篇作业。学生个体完成相关文体语篇阅读及翻译,并传回教师其翻译作业。教师在线批改,发现问题,并进行集中归纳,选取典型翻译语篇为案例以供课堂分析与讨论。

(2)课堂上的小组分析、点评与译文修改。课前准备以个体活动为主,课堂上则以小组分析与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一个完整的翻译活动涉及到源语篇的分析与理解以及目的语篇的生成、理解与评价。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源语篇进行功能文体视角分析,了解其语境、语域和语言语义修辞、词汇语法和语音层次特点,再出示译文案例,学生小组协作学习,具体分析讨论译文的优点与不足,合作生成修改意见,教师予以点评、归纳和总结。

(3)课后的文体阅读拓展与译文提升。一般的翻译教学中,学生容易满足于自行翻译之后获得参考译文,并以之为标准。我们认为,翻译是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对于初学者尤其如此,翻译教学课堂旨在提供翻译过程的典型范例,在精讲精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翻译过程,体会翻译活动与文体阅读的相辅相成,获得翻译心得,从而举一反三。由此,重点不在于揭示参考译文,而在于学生经历了既定语篇的个体初译、个体与小组协作改译和师生共同评译阶段之后,自我对该语篇翻译的吸收、借鉴与改进,形成翻译定稿,内化为个体语篇翻译的一部分。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自行拓展相关文体阅读,以进一步巩固该类文体语篇的吸收与翻译。这一过程概括如图1所示。

(二)教学呈现

翻译实践包括译者对源语篇的理解和译语篇的产出,翻译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培养语篇语境观和译者与语篇及其周围环境的多重对话等功能文体意识可提升学生的源语篇识解和再现能力、对译语篇的批评与赏析能力以及译语篇产出的综合能力。

1.多维度语篇语境重构下的源语篇识解和再现能力的提升

目的语篇在译者的意义潜势网络的重合度越高,其语篇的解读与翻译就越容易,此理念受启发于Martin等的语类写作教学法,该教学法采用语篇支撑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此,我们认为同样可以用于翻译教学,有助于学生源语篇识解和再现能力的提升。如新闻文体翻译中,以硬新闻BlastsinLondon翻译为例,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并分析印尼洪灾英语报道,并从广州网络报纸摘取当时关于台风海鸥的汉语报道发送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比较英汉硬新闻报道的不同点,在课堂上进行语类结构、表达风格及词汇语法特点概括。由于声音、图像这类社会意义符号的直观性特征,多模态语篇往往更容易充分调动译者的各种感官机能,从而获得更为生动而深入的意义释读。在上述分析基础上,随堂播放两篇关于叙利亚、以色列等地发生的汽车爆炸袭击、自杀式爆炸新闻的动态性多模态视频语篇,帮助学生全方位感受该类报道的正式语体风格、措辞使用以及报道人的客观立场,模拟体验该类事件所处的国际大环境,进而帮助他们从报道的语境配置等方面来识解和再现源语篇。

图1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设计

翻译过程中需辨析源语篇的语域变量要素,译者对源语篇的语场、语旨和语式的分析有助于其达到文体特征对等的译文。如例1一则广告的翻译。

例1Congratulations! Olympus youth series has reached 20 million cameras sold.Within the promotion period,get a special free gift with every purchase of a selected Olympus camera or digital recorder.Distributed by the Hong Kong sole agent.Don’t miss it!

译文1热烈庆贺奥林巴斯青春系列照相机产品销量突破2 000万!促销期间,每购买一台精选的奥林巴斯相机或数字录音机,即可获得由香港独家代理商提供的特别免费礼品一份。千万别错过噢!

看到源语篇,学生不经分析便习惯性地将congratulations对应翻译成“庆贺/祝贺”,随后引导学生分析源语篇的语域三要素即可发现,源语篇的语场是奥林巴斯数码产品推销,语旨是该品牌推广方与消费者,语式属于非正式语体和口头语,这从开篇的“Congratulations!”和篇末的“Don’t miss it!”可知。而译文1中“热烈庆贺”用于正式语体和书面语表达,而“千万别错过哦”则是非常典型的非正式语体和口头语,从而并不匹配。在汉语语境下,街头巷尾充斥着大量的类似广告、广播,也为大众群体所熟知。经提醒后,学生立马重现该类情景语境,将源语篇翻译如译文2。

译文2好消息!奥林巴斯青春系列照相机销量突破2 000万大关!促销期间,凡购买指定相机或数字录音机一台,即可获赠由香港独家代理商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千万别错过哦!

学生译文把congratulations翻译成“好消息”,get(a special free gift)译为“获赠”,语旨上以消费者获益的角度切入,语式上句式短小精悍,符合口头语特征,语场上作为产品广告推销,达到吸睛的目的。把congratulations译成“好消息”,还有双关之意,从下文可知该系列产品非常畅销,暗含该产品质量好,受欢迎,以及公司以买赠活动来回馈消费者之意,学生将第三句处理为“凡购买……一台,即可获赠……一份”,句式齐整,朗朗上口,礼品用“精美”形容,符合广告夸张事实。从语域对等的角度来看,译文2更佳。可见,语篇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不同语域的语言运用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翻译时需要参照具体语境,实现对等翻译,最终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17]。

2.多重身份承担下翻译批评与赏析能力的提升

由上可见,源语篇的语境重构及其语域变量分析有助于源语篇的全方位再现。同时,从功能文体学角度对译语篇的语境、语类、语域变量分析,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翻译批评与赏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翻译综合能力。遵循黄国文提出的功能语言学途径下翻译研究的六大步骤:观察、解读、描述、分析、解释与评估[18],以一则软卖广告为例来分析。

例2I Came Back

I came back to softness and comfort.∥I came back to Dr.White’s.∥And I wonder why I ever went away.∥Because only Dr.White’s gives me two kinds of comfort.The super-comfort of their cotton-wool content that makes them so much softer.And the comfort of a safe,more absorbent towel,with a flush-away design,too,for even more convenience.∥I tried the rest,but I came back.∥Isn’t it time you came back to Dr.White’s?∥Dr.White’s∥Two kinds of comfort[19] 50-54

该广告为图文并茂的多模态语篇,抽离出图像部分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该语篇的语类和语域。学生能识别其诗歌文体特征,而在语场分析上,仅有个别学生通过语篇中产品特点描写部分与他们日常接触到的卫生巾广告资源重合,分析出是卫生巾软卖类广告。随后将整个多模态广告展示给学生,结合图像模态和文字模态,使之具体化,唤醒内在知识的关联性,学生直观地识解出这则软卖广告的隐喻意义,将家庭的温馨舒适与卫生巾的柔软舒适糅合一起,双重隐喻为该产品的两种舒适。源语篇以情动人,将日常个人用品赋予高雅情怀,学生在感受软卖类广告的文体特征的同时,也能体会出译文“应生动形象,富有色彩,传神传情,以求得接受效果的等值”[20]223。分析完源语篇的语类特征,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其语篇结构。除去首尾的标题和口号,正文包含三个部分,分别侧重不同的言语功能。第一部分(第1~3句)总起,采用诗歌文体来抒发表情功能,采用双重隐喻,激发读者的兴趣;第二部分(第4~6句)是广告的核心部分,介绍商品优点,重在传达信息功能;第三部分(第7、8两句)力荐商品,重在呼唤功能[21]52。最后引导学生批评与赏析译文。

译文1我回来了

我回到了Dr.White’s身边。∥我又感到了柔软与舒适。∥真奇怪!我为什么曾离它而去。∥因为只有Dr.White’s 能给我两种舒适。内含的棉絮使它们更加柔软,尤为舒适。有“冲洗”设计的吸水性特强的毛巾使它们更安全,更方便。∥我曾经试过其他的,但是我又回来了。∥您也该回到Dr.White’s 身边来了吧?[20]222

译文2我归来了

归来享受柔情与安乐。∥归来再与白仕重相聚。∥真不懂我为何会离去。∥唯有白仕让我获得双重享受。∥棉絮内衬,分外柔软。∥吸水毛巾,更加安全。∥易冲易洗,方便无比。∥我也曾作过别的尝试,∥但我还是归来了。∥难道您不该也归来吗?∥白仕,∥让您拥有双重享受。[20](223)

学生普遍反映译文1不美,没有诗歌动人之感,拘泥于与源语篇对应词句的直译,尤其是在产品推介部分,“冲洗设计”和“毛巾”措辞理解有误,从而意识到这类广告的翻译需要在意境上营造氛围。而译文2,学生评论明显更佳,主要体现在诗歌意境的塑造和结构安排上,以产品的双重享受为主题,开篇点题,中间呼应,结尾总结,结构形式上讲究排比与对仗,整体上反映出家与该产品的意境美。学生也指出,译文2同译文1一样在产品特点翻译上有不妥之处,或因对该类女性用品性能的不了解,导致字面意思的翻译有误。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兼多重身份于一体的活动者,作为源语篇的读者,需要尽可能全面去解读源语篇各类显性和隐性信息,在具体的再现过程,则需根据目的语读者的社会文化因素来合理安排信息转换,同时,从批评者或欣赏者的角度,则需要分析他人译作中的亮点与不足,从而吸收借鉴经验,为己所用,这也是翻译批评与赏析的妙处所在。

译文3我归来了

那绵绵的柔情,∥那缕缕的温馨,∥唤我归。∥我归来了,∥白仕!∥我不解,那时为何离去?∥唯有那白仕,让我拥有双重舒适。∥那松软洁白的棉衬,使我倍感柔软适意,∥那良好的渗透性能,让我倍感舒爽称意,∥还有那易冲易消融的特点,使我使用更加方便随意,∥我曾徘徊踌躇,情有他钟,∥可我还是归来了。∥难道您——∥不想也拥有白仕的那份柔情,那份温馨?[21]

译文3的翻译相当出彩,学生为之阵阵叫好。与译文2一样,诗歌文体结构特征明显,较之更甚的是意境更能打动人。我们可从语旨方面来重点分析。译文3抓住了产品的特定消费群体即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和心理预期,开篇大胆使用叠词以及修饰的名词“柔情”和“温馨”,移情效果生动,也符合该类产品的特点;结尾以叙述者的身份呼吁潜在消费者行动也是以情动人,而非如译文1、2用表义务的意态动词“该”来生硬要求,更符合广告交际双方的身份。在译文的批评和赏析过程中,学生提出译文3略有缺憾之处,即产品性能介绍部分将flush-away译成“易冲易消融”,形容卫生巾不够妥当。我们随堂在线观看两则卫生巾广告,一则为动态视频广告,另一则是网页商店广告,通过这类多模态广告,学生找出这类产品的核心性能,并直观积累大量的广告用语,从而进一步鼓励学生分小组重译该语篇。在学生小组展示之后,肯定他们的优点,并指出可改进之处,进而给出自己的修改版如下译文4,鼓励学生大胆评价。

译文4我归来了

那绵绵柔情,∥那缕缕温馨,∥唤我归。∥我归来了,∥白仕!∥我不解,那时为何离去?∥唯有白仕,予我双重舒适:∥轻柔棉衬,贴身呵护;∥超瞬吸收,透爽随意;∥即冲处理,方便无比。∥我曾徘徊犹豫,∥如今我已归来。∥难道您——∥不想也拥有白仕的柔情与温馨?∥白仕,∥予您双重舒适。

译文4是在译文2、3的基础上获得的,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强调这一步骤,是因为学生尚处于学习翻译的初始阶段,在语篇翻译练习时,学生普遍反映出两大问题:一是语篇大意把握有困难,二是翻译表达不地道,读着很别扭,而且学生容易满足于拿到参考译文大致了解翻译答案即止,这种模式导致学生思维上习惯于一个标准译文,而非自己动脑思考。同一语篇的不同译文的批评与赏析则向学生展示了译无止境,鼓励学生进行批评性评估,多方位思考,在译语篇提升过程中学为己用。

三、结束语

传统的翻译教学侧重句子翻译以及孤立的翻译策略讲解,而采用语篇语境视角、学生主体多重身份承担的功能文体学指导下的翻译教学,则以语篇分析为切入点,全方位考察与之紧密关联的语境因素在语篇语义上的体现,纳入语类、语域(语场、语旨和语式)分析,有助于源语篇的识解与再现,与此同时,译语篇的批评与赏析活动也有助于拓宽翻译视野,提升翻译能力。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功能文体观下的翻译教学为学生翻译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的新视角,有助于学生提升翻译能力。由于我们的翻译教学是根植于丰富的语境下大量的语篇阅读和对比理念基础之上的,教师需要搜集足够多的同一文体及其不同变体的双语语篇以及同一语篇不同译文范式以供学生分析,在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的个人翻译与协作翻译中全面掌控与积极引导。建议在该翻译教学之前一学期,增设相关的功能文体学课程,打好相应的文体学理论基础,初步形成语篇的功能文体分析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体翻译教学,效果会更佳。

参考文献:

[1]丁岚.从上到下的视角——浅论文体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外语,2005(4):58-61.

[2]Tytler A F.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07/2007.

[3]Nida E A,Taber C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

[4]Boase-Beier J.Stylistices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2006.

[5]杨红梅.《翻译文体学研究》介评[J].外语研究,2012(6):106-108.

[6]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朱纯深,慕媛媛.以文本解释力为导向的语料库翻译教学——香港城大翻译与双语写作在线教学/自学平台的设计与试用分析[J].中国翻译,2013(2):56-62.

[8]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9]Halliday M A K.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TheInheritors[C]∥Chatman S.Literary Style:a Symposiu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

[10]Halliday M A 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Arnold,1979.

[11]申丹.功能文体学再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3):188-193.

[12]Birch D,O’Toole M.Functions of Style[M].London:George Pinter Publishers,1987.

[13]张萍.合作学习法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法对翻译的能力影响[J].南京理工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6):72-75.

[14]陈葵阳.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J].中国翻译,2005,26(3):78-81.

[15]赵颖,刘敏霞.论翻译课堂教学的建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6(33):144-145.

[16]王峰,王正.能力导向的翻译教学探究——兼谈“翻译工作坊”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4):76-80.

[17]庞继贤,程乐.ESP研究中的语类分析路径[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4):253-258.

[18]黄国文.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J].中国翻译,2004,25(5):15-19.

[19]Vestergaard T,Schroder K.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M].Oxford:Wiley-Blackwell,1985.

[20]陈新.英汉文体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1]苏淑惠.广告英语的文体功能与翻译标准[J].外国语,1996(2):51-56.

(编辑: 朱渭波)

Functional Stylistics-based Translation Teaching

Zhang Chun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angzhou 510230,China)

Abstract:Within the framework of Hallidayan functional stylistics,the paper,centering on the concepts of discourse context and the negotiation of translator’s multiple identities,explor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constructs a functional stylistic mode of translation teaching.It then illustrates that functional stylistics-based translation teaching ma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to construe and reproduce the source discourses and to appreciate and evaluate the target discourse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functional stylistics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translation teaching.

Keywords:functional stylistics;context;discourse;translation teaching

收稿日期:2015-08-28

作者简介:张春燕(1980-),女,讲师。研究方向: 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E-mail:zhangcy09@163.com

中图分类号:H 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95X(2016)02-0124-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16.02.005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语篇语境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