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下的经济学课程建设

2016-07-20陈晓娟尹双明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经济学校企合作

陈晓娟 尹双明

【摘要】在高校经济学课程建设过程中,渗透校企合作的形式既有利于重要技术的掌握,又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同时也是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高校经济学课程建设渗透校企合作内容将会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加快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步伐。经济学课程可以有效的促进产业机构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充分够突出其实践性是当前高校课程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校经济学课程建设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充分展现专业性人才的优势。因此本文针对校企合作形势下高校经济学课程建设方案展开讨论,从而得出促进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 经济学 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课题名称: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实践及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基于校企(所)合作视角。批准号:SDYY1405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52-01

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最终是要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需要推动文化建设内容的不断创新,也要求高校课程建设不断与社会形势相结合。高校课程建设最终培养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观念、专业知识等方面内容,因此高校课程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的培养占据优势地位这一方面。在校企合作形势下,高校经济学课程建设应着眼于提高人才质量,于课程建设中实现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对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全面提升。

一、校企合作与课程建设融为一体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教学工作的不断变革与创新,课程改革工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然而在高投入之下高校课程建设依然问题突出。所学知识与岗位需求脱节,人力物力浪费等问题困扰着广大学子。例如在经济学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虽然并不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但是会从长远角度指导学生提高综合技能,同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仅仅凭借理论知识也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无从下手,更加突出了岗位需求与所学知识相互分离的矛盾。因此以校企合作形式存进经济学课程建设无论对当时的课程学习还是对以后的工作能力都会起到很好的实践方面的促进作用。目前高校以工学融合为立足点,培养校企合作形势下的经济学人才会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同时不断完善专业课程建设,更新发展教学方法,以促进课堂与社会的高度融合[1]。不难看出,校企合作形式对高校经济学课程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校企合作是高校经济学课程建设的灵魂所在。

二、校企合作形势下经济学课程建设方法

(一)课程设置根据信息反馈不断调整

针对学生反映的社会工作岗位上难以发挥所学知识这一问题,调整课程设置以不断满足学生的工作需求势在必行。岗位上更多的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如果课程设置忽视这一特点的话,就会造成闭门造成的现象,因此高校经济学课程建设中校企合作理念的体现应从具体的职业目标追求出发[2],通过多渠道积极掌握就业信息,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和技能要求,从而完善课程设置,并且结合职业经验这一模块内容,嵌入课程改革之中。使专业内容契合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现状,同时要职业岗位中展现的新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充分体现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市场价值。

(二)建立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走出专业理论与逻辑知识对课程体系的框架,从工学结合方面突出课程任务的应用性,结合实际岗位要求,重新规划经济学课程结构。课程改革需要以工作实际需求为立足点,通过对教学资源的不断整合,将实际案例、真实项目、职业规划、工作经验等内容融入教学环节中,从而与学生的职业目标高度融合起来。其中关于逻辑关系的建立这一内容需要契合学习内容,不能如空中楼阁般单独存在,同时还要将课程建设视为标准化教学的重心。

(三)构建校企合作下的教师团队

经济学课程建设要想更好的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教师的综合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方面可以充分抓住寒暑假时间,要求教师完成对应的企业项目或者工程谋划活动,不仅为企业建言献策,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结合项目活动丰满教学内容,案例与理论相结合,更加有利于高教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合理嫁接企业课程资源

课程建设能够有效的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企业课程资源若被很好的嫁接到教学环节中,会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结合企业的真实案例和实践环节总结的知识技能,实现两者的充分结合。校企合作方面要积极引入更加与时俱进的课程资源,将企业课程资源与高校的教学资源合二为一,从而充分展示出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

三、结束语

校企合作理念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经济学课程与企业发展相互融合,因此高校对经济学课程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教学本身还要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突出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实际性,从而促进高校课程建设的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春.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9-12+48.

[2]易伦.校企合作下的经济学课程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426.

作者简介:

陈晓娟(1982.2-)济南人,职称:讲师,学历: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尹双明(1976.1-)济南人,职称:副教授,学历:博士,研究方向:外国经济思想史。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经济学校企合作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