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2016-07-20冯天妮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文实践理解积累

冯天妮

【摘要】语文课应该是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课,应该具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课要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要加强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训练。语文课应有浓浓的读味、品味、写味,应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

【关键词】理解 积累 运用 语文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4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语文课应该是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课,应该具有浓浓的语文味。

一、语文课要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要加强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训练。

词句的理解、积累、运用是语言理解、积累、运用的主体,特别是课文中能够凸显思想内容、表达思想情感的的重点词句是语言理解、积累、运用的重点。阅读教学要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要加强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训练。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理解应有两层意思:一是理解语言的内容,二是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理解应该侧重于理解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既是对词、句、段、篇等精典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是对规范语言模式的积累。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运用主要是指将学到的语言模式、或语言材料、或表达方法运用到听说读写中。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不可估量” 、“众星拱月”、七个“有”、“自”和“至”、“侵入”、“闯进”、“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连烧三天”等词语及所在句子品读——①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作者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②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a.说说:“众星拱月”的布局是怎样的布局?b.勾画出建筑景观的名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c.想想: “自”和“至”各是什么意思?可以分别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圆明园的文物的多和珍贵?③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 a.“侵入”、“闯进”能不能换成“进入”、“走进”?为什么?b.“统统掠走”是怎样掠走?“统统”能去掉吗?c.“任意破坏、毁掉”是怎样破坏、毁掉?“任意”能去掉吗?d.“大火连烧三天”,想象会烧掉些什么,然后填空: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都被烧掉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④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样,不仅可以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理解了语言的内容;而且理解了语言的表达形式,领悟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用大量笔墨具体写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是为了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和填空,是对文本语言的扩展和重组,落实了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训练,也加深了学生对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的认识。

二、语文课应有浓浓的读味、品味、写味,应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

语文课的语文味体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书写(表达)的写味。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语言的理解: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深究,通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上下文、由表及里等方法,体会语言的含蓄之意、比喻之意、言外之意;比较,合理运用换词比较、删词比较、换句比较、易位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要在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促进语言的积累:通过感悟品味、熟读诵读、实践运用、博览广记等促积累。要积极创设语言转化的机会,强化语言的运用:通过语言重组、语言转换、语言扩展、语言补充、语言迁移等方式进行语言运用训练。

如教学《月光曲》第2至7自然段时,可以围绕“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两个问题,抓住重点词句品读:a.贝多芬从“断断续续”的琴声中听出了什么?b.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的吗?贝多芬听了兄妹的对话,会怎么想?c.从“多纯熟”、“多深”、“您,您”体会到盲姑娘怎么样?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赞叹,又会怎么想?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而且体会到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断断续续的琴声触动了贝多芬,兄妹的谈话感动了贝多芬,遇到知音让贝多芬激动万分。在教学第9自然段时,首先,要求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其次,出示三幅画面(月亮初升、月亮穿云、波涛汹涌),要求学生读出与这三幅画面相对应的句子。然后,看画面描述看到的景色,感受音乐(你仿佛听到什么样的乐曲)。接着,配音朗读,讨论:写“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这些句子可以去掉吗?为什么?最后,要求学生听一段音乐,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描述音乐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再次体会到了贝多芬感情的变化,进行了语言转换训练,还领悟到了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并将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说写之中,使课堂具有浓浓的读味、品味、写味。

猜你喜欢

语文实践理解积累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创新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