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带团建的实践探究

2016-07-19杨绪霞李亚敏

中国市场 2016年29期
关键词:团建学生党建实践探索

杨绪霞+李亚敏

[摘要]在党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党建带团建,用团建来助党建,进而实现党建与团建的充分有效互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党建和团建互动关系现状的剖析,探索了高校学生党建和团建互动新动向,通过团建来助党建,党建带领团建,党建和团建有创新的互动,进而达到党建、团建共同有效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生党建;团建;实践探索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232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履行政治责任,全面加强思想建设。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检验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而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对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共青团组织是党组织的后备军,两者必须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建立学生党建与团建互动的意义

第一,推动“党建带团建”,是促进党对共青团工作的引导,推动党的青年工作稳步前进的根本表现。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帮手和储备力量,是党联系青年的枢纽,是为党的青年工作服务的,在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时代要求和任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党历来重视共青团青年工作,一直贯彻党对共青团的领导是共青团成长、发展、壮大的基本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继续发扬党领导团、团紧跟党、党重视团、团依靠党的传统,切实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推动党的青年工作平稳发展,继续增强团组织建设,从而推动党的建设。

第二,加强“党建带团建”,是努力实现团组织新发展、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举措。只有坚持“党建带团建”,才能确保共青团的先进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实现,才能确保青年工作始终紧随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只有坚持“党建带团建”,才能确保共青团组织更好地肩负起团结带领青年的重任,组织、引导、激励青年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才能保证共青团组织真正成为党的坚强助手和后备军,增强党的事业的生机和活力。

2 目前高校党建与团建工作互动的现状

通过对我省几所高校学生工作调查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的进程中,学生团建工作开展的比较丰富精彩,党建工作开展比较少且形式单调缺乏创新。在党的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党建和团建的互动不足,使两者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关注高校团建活动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党建工作在部分高校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与学生团建工作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首先,两者内容上常常脱离,缺少良性互动。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对党建活动的重视程度和引导不够,二是党建和团建的理论联系不够,三是党建和团建互动不够,缺乏有效措施将党建和团建结合起来。这些问题问题导致团建活动缺少目标和动力,党建活动呈现“形式化”和活动匮乏现象。并且两者活动的开展也是随机的,缺少互动和联系,收效甚微。

其次,两者工作往往顾此失彼。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是大部分的学生党建团建工作由辅导员承担。但是由于辅导员日常工作琐碎繁忙,且这两项工作繁重,要将党建和团建工作做到精细并有效结合互动起来,往往是很困难的。

最后,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和部署易将两者分开。例如,团委要求给出团建活动要求,党委给出党建活动要求,但两者之间相互分割,未能有效联系和互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者活动的开展,党员在团建活动中的带头作用无法体现。

3 如何实现党建和团建的有效互动

党建带团建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对党建和团建的指导,以党的方针路线为中心,自觉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服务,为青年服务;二是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齐抓,把领导班子和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三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党、团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四是建立健全党建和团建的工作机制,把团的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形成新型创新的工作互动模式,使党建工作和团建工作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 实现党建和团建的有效互动主要开展内容

第一,发挥基层团组织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校团委、院(系)团总支、班级团支部是高校团组织的分级。作为党组织的帮手和储备力量的基层团组织,在青年团员中的政治思想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充分有效的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是党建的中心。所以,在加强党建带团建的工作中,高校党建带团建的根本所在是加强和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首先,在开展较为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中,增加一些党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党的知识竞赛,纪念建党95周年主题演讲等。其次,积极发挥团组织的储备力量作用,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推优过程中我们创新地采取推优学分制的管理办法,进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管理、评价与激励体系,这种制度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利于有效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为培养新型人才创造了条件。推优学分制通过对团员建档的方式进行,标准统一,一人一档,把学习成绩、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研与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等几个方面综合记录,根据具体情况给团员记录相应分数,通过量化来真实的反映每位团员的综合素质。按规定时间公示优秀团员的得分及排名,进而达到激励同学们积极进取,形成争优秀、求上进的良好氛围,最后根据团员的得分,按照从高到低排名确定推优名单。要做到:统一标准,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思想教育把关、组织把关、质量把关;规范具体步骤,保证程序严格。

第二,创建党建和团建建设新模式,例如通过互联网建立微信公众号来进行党务学习和团务公开,利用网上论坛来表达和传递青年学生对党的期望和诉求。结合当前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开展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系列活动。再者,通过活动场所共建,实现思想上互动。青年学生,尤其是90后的一代人,是具有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一代人,党组织要结合广大青年的特点和变化,强化网络应用的能力。网络具有开放性、便捷性,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所以,首先,党建带团建活动可以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开展线上系列活动。例如,网上课堂、网络党校等,将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进行线上宣传,利用网络大环境来扩大党建带团建活动的影响力。其次,在学院网站上开辟党建栏目,成立网上党支部,通过网站,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团员青年递交入党申请书或者思想汇报积极性;并且,通过引导和鼓励广大团员青年进行热门话题的探讨,达到充分有效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党组织通过网络进行线上丰富多彩的党课文化活动。例如线上时事热点辩论竞赛、党建知识比赛等活动,这些线上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关注和提升参与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党建工作人员准确了解青年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党员的思想动态。结合当前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开展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系列活动。再者,通过活动场所共建,实现思想上互动。解决团建活动缺少目标和动力,党建活动呈现“形式化”和活动匮乏现象,并且两者活动的开展有效结合和互动,收效显著。

第三,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设立班级党小组,形成“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支部设置格局。高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党小组,年级成立党支部,并遵循“形式多、范围广、影响深”的原则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同时,实行高年级带领低年级党员开展党建促团建活动,即高年级班级按照手拉手责任制帮扶低年级计划,带领和引导低年级党员多多参加组织生活会,并且和学院的学生会、社团相结合,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团建活动的开展,负责学院的党和团的制度建设、理论学习、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社会实践活动和组织宣传的各项工作。并由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和评价,且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活动。评比可以按照各团总支和党总支共同制定相关的《党支部工作细则的内容》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党、团的制度建设,理论学习,党课培训,社会实践,组织宣传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形式及实际效果。评议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党总支和团总支老师在公平公正、客观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分级评议,对优秀的高年级班级小组予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并对党小组成员进行个人评奖;对于所带低年级班级授予优秀称号,并酌情增加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名额。合格的高年级小组给予精神鼓励,个人给予表扬;对于所带低年级班级授予优秀称号。基本合格的高年级班级小组,分别找小组成员进行谈话,所带领的低年级班级给予警告。对于不合格的班级高年级小组提出批评,并对党小组成员给予警告和谈话;所带领的低年级班级酌情减少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名额。采取这种分级带领方式,有利于减轻以辅导员为中心的党支部的工作压力,并且有利于党建带团建互动工作的精心化和有效化。对这种方式进行评优,有利于调动各班级党小组表现突出的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对表现消极的学生也起到鞭策作用。

参考文献:

[1]任熙玲.浅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的互动关系[J].新西部:理论版,2012(3).

[2]郁晋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党建[J].现代领导,2009(4).

[3]张焱.互动:高校学生党建与团建工作机制构建趋向[J].理论界,2008(10).

猜你喜欢

团建学生党建实践探索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平台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团建科学化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