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汽修工匠

2016-07-19陈志军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外籍学徒技师

文:陈志军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汽修工匠

文:陈志军

2016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人耳目一新。

在笔者看来,不光产品和技术创新需要工匠精神,每一份工作,每一个人,都需要多一点踏实专注的“匠气”。作为一名入行20年的汽修技师,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谈谈对汽修行业“工匠精神”的理解,与正从事或即将从事该行业的年轻人探讨一个汽修行业亟需解答的问题: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汽修工匠。

首先,要有对车的热爱和敬畏

回首一步步走来的这些年,从最初跟在师傅身后的小学徒到如今自己经营多家汽修店,最大的助力就是我对车、对汽修行业的敬畏。

印象中,小时候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坐在舅舅开的拖拉机上,当时闻着柴油燃烧散发出来的味道,觉得特别好闻。那是我对汽车最初的喜欢,这种喜欢虽然懵懂,却如一颗种子埋在了心里,成为我进入山东交通学院、选择汽修专业并一门心思扑在学习和研究汽修上的原因之一。我喜欢车就好比因喜欢一个人身上的味道而喜欢一个人,直到今天我仍然对汽车尾气的味道情有独钟。

光喜欢是不够的,真正的汽修人还需要懂得敬畏,对车上每一个零部件的敬畏。修车的过程是“治病”的过程,是人与车的沟通,医生要有医德,要有对生命的尊敬,修车亦如此。朱军老师早在2000年就在汽修行业提出了汽车医生的概念。记得在北京百得利跟师傅修奔驰140的时候,一次换气缸盖垫,我蹲到了水箱框架上,胡建军老师发现后,一脚就把我踢了下来:你这样修车是修不出成绩的!我当时不理解,后来慢慢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修理工,首先要有对车最起码的“尊敬”。

对于年轻人,我想说的是,选择专业很重要,如果没有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敬畏,荒废的不仅是3、4年的大学时光,还关系到自己未来人生定位及发展方向。做什么事情,唯有热爱,才是最持久、最忠诚的“发动机”。

其次,要尊师重道、明礼求学

尊师重道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各行各业都有敬拜自己行业祖师爷的传统,在当今的汽修行业更要如此。记得有一次去听阚有波老师的课,他讲到,作为一个手艺人,想快速地从师傅那学到技术,首先得尊重师傅。他讲了他在原汽修六厂学习维修进口雷诺时的一个例子:当时的工程师是个外国人,对中国的语言以及生活方式都很不习惯。他就把外籍工程师请到自己家里,和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吃住,给予充分的关照和敬重。几年后,这个工程师回国时,已经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完完全全地传授给了阚有波老师。

试想,如果当初阚有波老师不把外籍工程师当回事,不要说学到对方全部的技术,我想仅仅是语言上的沟通都未必能畅通吧。当然,这里面更存在着一种主动“偷艺”的方法和精神。

我能走到现在,特别感谢我的第一个老板。记得有一次我去老板家串门,他对我说:“你来跟我沟通是好的,但你最应该去看的是你的班组师傅,他才是手把手教你的人。”这句话,影响到了我日后的整个学艺路,敦促我从离自己最近的师傅身上学到了不同的技能和手艺。

现在,跟厂里的老师傅们聊天,经常会听他们说起年轻的学徒。其实真不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而是现在的90后孩子们不懂得最起码的“尊重”怎么去做:下班点到了,师傅还在忙活着,他们却按时下班走人了;上班的时候,师傅打扫卫生,他们却姗姗来迟;师傅纠正他们的问题,他们却觉得师傅小题大做…… 这样的学徒,凭什么让师傅心甘情愿地把手艺传出去呢?

所以,请在行业里找到当下的榜样,在现实的工作单位找到当下的师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给予师傅应有的尊重,虚心学习。一门好的手艺,真的不是上几年专业课、参加几次行业培训就能学到的。

再次,要有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

自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自己约束自己”,也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在北京百得利修车时,更换奥迪6缸发动机的正时皮带,前面水箱框架需要往前移,要用专用工具把水箱框架固定住,我们习惯性地直接把螺丝刀插在孔里。这时,外籍技师们就在边上一个劲地提醒我们要用专用工具。起初我们觉得外籍技师太呆板、死脑筋,后来吃了很多次亏才发现,正如他们所说,这种直接插在孔里的做法不够精准,容易出现固定不牢、移位等问题,甚至可能撞破水箱散热器,省1分钟却要拿10分钟来换回。

自律的反面是随意,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正如中国语言中的高频词汇——差不多,显示了一种负面的不求精确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也是在北京修车时,一辆全新的奥迪A8 6.0轿车出现水温高的故障,有经验的师傅提出采用“经验排除法”维修,外籍技师则坚持根据故障现象用诊断仪一步步检测、引导、精准维修。结果是,经验法的“三板斧”我们都用过后,发动机水温依然很高。然而外籍技师用诊断仪严格按照检测程序引导走,虽然检测耗时较长,但能精准发力,修复快速。咱们行业有句话:别人修过的车是最难修的,原因就是我们过分依赖自己的经验,被我们忽视的盲区和操作中遗留的一个个小问题,可能会把很小的故障修成“疑难杂症”。

对于初入行的年轻人,除了这种在“标准”和“精确”上的自律,更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日常言行。比如,你自己要干干净净的,修出来的车才会给别人规整利索的感觉;你是认认真真上班,还是心心念念地想着谁发朋友圈了,谁又给我发信息了。一个连自己的基础言行都不能有效管理的人,真的很难让人相信他会遵守那些看似繁琐、多余的步骤、标准和制度,更难以让人相信他的专业性。

第四,要有脚踏实地、不急不躁的工作态度

这些年,接触到很多年轻的学徒,眼高手低,动不动就与那些高级技师们比较,嫌自己干的活太脏,觉得自己当学徒太屈才,福利待遇与师傅们差距太远。干了没几天,自己跟自己较真,汽修厂换了一家又一家,到头来连基本的修车技能都没学会。当初刚入行时,我有一段时间也很浮躁,正巧我的大学恩师吴际璋教授来东营维管处做培训,晚上我去找老师诉苦。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好孩子,你可能3年之后不如你同学,5年之后还是不如你同学,但如果你坚持下来,10年后你肯定是你同学中最好的。”如今老师的话早已成为现实。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定律——1万小时定律。该定律的核心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1万小时,基本上都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其关键在于,1万小时是最低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 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 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万小时——10年,每天全身心3小时!

如果你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了,却仍然不成功,请想想你自己是否认真对待这件事情了。在纪录片《寿司之神》中,在小野二郎家店里做学徒,首先必须学会用手拧毛巾,毛巾很烫,到了顾客手里展开时依然有滚烫的手感。如果学徒没学会拧毛巾,就不能碰鱼,然后要学会用刀和料理鱼,10年之后,才有资格煎蛋,才能成为一名“职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太浮躁、太功利、太以眼前结果为重。在拔苗助长寻求快速成功的路上,丢了沿途最美的风景,忽略了对自身扎实基本功的培养。就拿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洗车来说,也是对汽修工的一种锻炼,锻炼你对车的认识,锻炼你的眼睛穿透能力。没有对车的足够亲密接触了解,你是不能真正走进汽车的神秘内心世界的。

送一句话给大家,这也是当初我的第一个老板徐总送给我的:当你10个手指上都留下工作的烙印时,你才是一名合格的修理工。同时附赠著名汽修技师邬胜华的一句话:调试100遍刹车间隙,你就有手感了;做1 000次保养,你就是保养专家了。

第五,要能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作为汽修人,同样需要不断学习,超越自我。换言之,要根据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学习未来行业里的新技术。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上学时,实习汽修接触的都是化油器发动机,我在学校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研究电喷发动机,毕业论文《电喷发动机的结构原理和维修》成为本专业唯一的优秀论文。这份“早一步”,让我搭上了“化油器换电喷”的时代大潮,顺势成就了自己。反倒是当时很多优秀的师傅们安于现状被新技术逐步淘汰了。

眼下,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做汽修,还请提早关注和研究。胸有丘壑笃行远,多关注整个行业和政策支持认可的东西,多接触和学习相关方面的原理和维修,与时俱进,才不会被困住,才能走地更长远。

最后,借用《寿司之神》里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和大家共勉:要一直向前看,超越自己。

猜你喜欢

外籍学徒技师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上万外籍儿童没在日本就学
今日菜色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