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高校艺术专业师资人才协作交流途径探析

2016-07-18王伟杨光

中国市场 2016年30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协同发展京津冀

王伟 杨光

[摘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地位的提高,三地的教育和人才合作也会逐步加强。目前,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三地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区域内人才资源流动不畅,高端人才数量不足,人才利用率低。在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艺术文化多元,互补性强,师资背景的关联度高,地缘优势较大,高校艺术专业师资人才协作交流优势很大。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校;艺术专业;协作交流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83

1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现状

11京津冀三地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

北京和天津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河北高,使得它们在三地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向京津两地集聚,带动了人才和技术的集聚。因此,在京津冀区域内,人才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河北到京津,导致京津冀的人才在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大中城市高度集中。这是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在区域内经济地位的体现。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不仅仅体现在不同城市之间,而且体现在同一个城市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

12京津冀区域内人才资源流动不畅

在京津冀区域内,三地的综合实力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实力悬殊。北京和天津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高,而且具有一定的政治优势,它们所拥有的人才比较充裕;河北的综合实力较为薄弱,与京津两地的发展水平差距大,在人才利用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利用上处于不利地位。人才流动会影响一个人的户口、档案、工作待遇和发展环境等许多方面,所以三地之间的人才流动率比较低,常常处于静态模式。这不利于京津两地科技和人才优势的发挥,不利于三地的一体化发展。

13京津冀区域的高端人才数量不足

虽然京津冀地位的人才总量很大,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三地的高端人才还显得很不足,特别是新兴行业的高端人才。这种局面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虽然每年培养的人才数量大、素质高,但大多进入了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京津冀的高端人才需求还会增长,使得综合人才的缺口会更大。

14京津冀区域的人才利用率低

与京津冀区域人才配置不均衡同时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区域的人才利用率不高。这一方面导致人才的闲置严重,另一方面导致人才的浪费。

2京津冀三地高校艺术专业师资人才协作交流的可能性

21艺术文化多元,互补性强

京津冀三地虽然地理位置十分接近,历史渊源的关联性较强,其文化的相通性较高。但是,京津冀三地毕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各自的发展规划和定位也不同,导致它们的艺术又各具特色。阳刚质朴是河北太行山文化的特征,正统是北京文化的特征,开放是天津文化的特征。这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可以以一定的平台为载体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为京津冀都市圈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22师资背景的关联度高

河北籍的著名画家数量很多,在中国画坛中独树一帜。河北的水土养育了他们,造就了他们。北京和天津的美术学院有很多河北籍的大师,他们与河北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比如,史国良、何家英和贾浩义等都是河北人,现在在天津美术学院从教。

23地缘优势较大

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历史渊源很深,邻居和亲戚是三地关系的真实写照。清朝在燕赵大地设直隶省,北京和天津是直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民国初年,在京津冀地区设京兆和直隶两个省,天津依然包含在直隶省中。

中华民国后期,撤销了京兆,把北京和天津都划归河北。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和天津北被划成直辖市,形成了现在的行政格局。从区内各地的距离看,石家庄和北京相距200多公里,天津与石家庄相距300多公里,保定离北京更近,只有100多公里。石家庄和保定是河北省高校的集聚地,而这两地与京津的距离都很近,这为三地高校艺术专业师资人才协作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三地之间的交通也比较方便,区域内火车的数量多,速度快,出行时间短;公路也四通八达。

3京津冀三地高校艺术专业师资人才协作交流的途径

31转变人才管理模式,加大政府引导力度

要实现京津冀三地高校艺术专业师资人才的协作交流,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人才一体化中的作用。政府要对现有的人才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新的统一的区域人才市场。要使得京津冀三地高校艺术专业师资人才能够合理有序流动,国家要整合统一现有的人才政策法规,使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和流动都有统一的法规政策,最终形成开发统一、运行规范和体制健全的人才市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京津冀三地高校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为京津冀一体化注入新的活力。

32更新艺术教育培训理念,树立新的协同共享的教育培训理念

在艺术人才培养上,京津冀三地坚持协同和共赢的原则,使统一的高层次人力资源库得以建立。要实现高端艺术人才的智力共享,应该把主要着力点放在有关项目合作上;实现高端人才的柔性流动,可以采用科技攻关和研发创新、项目论证与项目合作、学术研讨和专家讲学、兼职等多种形式。实现京津冀人才的协同发展,要使高端艺术人才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他们通过成果转化、知识创新和产业培育等方式为京津冀三地经济和社会的一体化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33优化艺术人才的素质结构,为三地高校的发展需要服务

京津冀艺术人才的一体化发展可以借鉴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的有关成功的经验,把握三地的共同点,做到调剂余缺、优势互补,最终实现三地人才的一体化发展。在“环勃海经济圈”的大战略下,京津冀三地应该分析不同点,找到合作点,创造共赢点,对京津冀三地的人才发展战略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积极实施一体化人才发展规则和战略,在区域人才协调发展中走出一条对三方都有利的新道路。

34鼓励高校艺术专业师资的互相交流,推动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都有自己独有的专业优势,同时也有一定的不足。教师通常不是全才,只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因此有必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集思广益、众志成城,使每个艺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使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有关教育部门和各个高校应当具有协作意识,努力达成共识,促进合作效率和水平的提高,为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理想而积极奋斗。如果各个教师没有共同的意愿,没有团结协作的意识,那么他们就不会拥有强烈的统一感和归属感,就不能提高彼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常态化的交流机制也无法建立。

35统筹安排京津冀三地的艺术讲座和研讨会

教师之间的正规接触就是讲座和研讨会。通过开展研讨会,教师可以在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方面有比较直接和全面的认识,从而对其自我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往往会看到自己与其他优秀教师的差距,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这样形式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推动京津冀三地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润东,郭建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人力资本竞争力状况比较[J].经济问题,2009(1)

[2]李小亭,高新文利用环京、津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河北高等教育[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协同发展京津冀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高职艺术专业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对接研究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