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户土地流入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江西省农户调查为例

2016-07-18肖芳文杨国强郭锦墉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330045江西农业大学农村经济研究所南昌330045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2期
关键词:户主市场化农户

肖芳文,杨国强,郭锦墉(.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 330045;2.江西农业大学农村经济研究所,南昌 330045)



·问题研究·

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户土地流入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江西省农户调查为例

肖芳文1,杨国强1,郭锦墉2※
(1.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 330045;2.江西农业大学农村经济研究所,南昌 330045)

摘 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农业经营者在一定的制度环境约束下将土地围绕外部利润进行博弈,选择更加有利的土地经营方式,成为土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文章利用江西省834份农户调查样本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户土地流入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户土地流入行为存在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离农贸市场距离、农产品销售比例等变量上。另外,农业劳动时间比、土地细碎化与户主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务农年限及5年内担任村干部亲属的人数、参加农村合作社等因素均对农户土地流入行为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基于此,该文对如何有效引导与推进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提出了加快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完善农产品流通模式;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替代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与受教育水平;鼓励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成立土地股份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由传统的产销合作向新型的产权合作方向发展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化 土地流入 Heckman两阶段模型

0 引言

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与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它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3],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现实路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农产品市场化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然而我国农业市场化远远落后于其它行业,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暴露出诸多问题,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严重打击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更愿回避风险选择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一旦农业生产不能给农民带来更多利润,农民便不愿流入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影响了土地这一重要资源在市场的流动,使农民维持着分散经营的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反过来又阻碍了农产品的市场化,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如何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必须从市场角度探析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了解农产品市场化如何影响着农户土地流入的决策行为。

近年来,土地流转在农村市场逐步活跃,成为了学者与政府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金松青与Klaus Deininger[4]、Klaus et al.[5]研究认为,农户农业生产能力、教育水平、具有非农就业的经验、人均土地面积及非农业资产比重是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樊帆[6]认为,法律、政策对土地流转的肯定与支持,农业比较收益的低下,小农经济的缺陷,以及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都是推动土地流转的深层次原因[6]。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有:户主性别、教育水平、身体状况、婚姻状况[7-9],家庭人口数、非农人口比例、产权、制度、土地区位条件[10],第三产业收入、农户对地权稳定性的预期、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无中介组织、农户是否参与社保等[11-12]。以上大部分的研究都是运用回归模型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见进一步探究影响土地流转的潜在虚拟因素与机制影响十分必要。

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配置土地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流入土地的一方来说,一般从事规模种植或养殖,生产的农产品主要通过现有农业市场体系来销售而获得收益,参与到商品化与市场化的农业生产中后,农民收入提高,市场意识增强[13],这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有研究通过区域案例验证了土地流转对农产品商品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4-16]。高珊、黄贤金[17]围绕农产品销售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两方面,揭示农村市场化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耕地流转费用与农产品销售价值的高低决定着农户土地预期与农业效益的实现程度,对耕地流转概率与流转面积产生了显著影响。

基于对前人研究的考察,笔者认为从市场角度阐释农村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有利于科学配置农业资源,丰富土地流转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因此,该文以江西省834份农户调查数据为例,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研究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户土地流入行为的影响,最后对如何有效引导与推进农村土地的市场化流转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1.1 数据来源

该文所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 (973项目)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与适应策略”的研究基于江西省的调查。调查于2012年11~12月在江西省鄱阳湖区的10个样本县 (市、区)展开,在样本区域选择上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样本县 (市、区)抽取3个样本乡 (镇),每个样本乡 (镇)抽取3个样本村,每个样本村抽取10个农户。为确保数据获取的质量可靠,调查过程中要求样本农户必须近3年都从事农业生产,对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予以排除;另外,受访者均为样本户的户主,要求调查人员确保受访者在全面理解问卷的基础上进行填答。最终,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900份。该文根据研究的需要,对900个样本户中具有土地流入行为的进行筛选,确定了834个农户作为该文的研究样本,对数据进行Heckman模型处理。

1.2 变量设定

农产品的市场化是向其他行业开放农业的过程,也是农业融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必然需求。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第一要素,农业生产地区对于周边地区劳动与资本要素产生吸附,并形成区域限制性,农产品市场化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区域限制,将农产品由内部流通转变为外部流通,也使农业生产中的相关要素如土地、资本等都得到高效利用[18]。农产品的市场化意味着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再是自给自足,而是通过市场交换以实现农产品价值,农产品的商品属性得到增加,先进的技术得以推广,农业生产的利润水平也得到良好增长,从而农业主体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为追求农业生产利润与土地收益的最大化而进行土地流入。

为研究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户土地流入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与程度,该文在自变量的选取上引入农产品市场化特征变量,同时农户是农产品市场的主体,也是农业资源转移的主体,农户的个体特征与社会资源会使其对农产品市场化的感知与认识水平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土地流入行为的决策,为此综合前人研究结果,又选取了生产投入特征、农户个体特征及社会资源特征等3类变量,变量的选取具体如下。

(1)农产品市场化特征

农产品市场化的直接体现的是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也是构建良好的市场结构的重要基础[18],该文基于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了农产品市场化特征的3个变量,包括离农贸市场的距离、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距离及农产品销售比例。

(2)生产投入特征

农业生产投入包括劳力投入与农地投入。农户是农业生产的投资主体,农户农地投入指的是农户为了获得生产经营利润或满足家庭消费,将劳力与资本等生产要素投于农地之上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行为[19]。据此,该文选取的生产投入特征的2个变量包括农业劳动时间比、土地细碎化。

(3)农户个体特征

周曙东等[20]认为农户户主个人特征会影响其土地流转的意愿,并证实了户主年龄与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户农地转入意愿的主要因素。许恒周等[21]发现农户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等对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据此,该文选取农户个体特征的4个变量包括户主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及务农年限。

(4)社会资源特征

任何一个农户都拥有多样化社会资本的集合,P.Bourdieu与J.S.Coleman[22]将社会资本视为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孔祥智等[23]研究认为对于存在亲缘、地缘关系的农户,转入户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农地使用权。因此,该文选取社会资源特征的3个变量包括5年内担任村干部亲属的人数、常联系朋友数及是否参加农村合作社。

据此,该文共选取影响农户土地流入行为的因素4类12项,变量定义与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定义与描述

2 实证模型

农户土地流入行为决策存在两步过程,首先是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流入,在此基础上才是农户流入土地面积多少,这是两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阶段。为了避免土地流入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偏误问题,该文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农产品市场化对土地流入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首先,以“农户是否土地流入”作为第一阶段估计的被解释变量,使用全部参数对所有样本进行Probit估计,以确定农户进行土地流入的决定因素,具体如下。

式中,Y=1表示农户发生了土地流入行为;若未发生土地流入,即Y=0,则对应的函数为:

其次,考虑到在OLS估计中可能存在选择性偏误,需要从Probit估计式中得到转换比率λ,作为工具变量以修正第二阶段的选择性偏误。其转换公式为:

式中,φ(ziγ/σ0)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φ(ziγ/σ0)为相应的累积分布函数。

最后利用OLS方法对方程进行估计,把λ作为方程估计的一个变量引入模型,以纠正选择性偏误。模型表达方式如下:

式中,Yi为土地流入面积;Zi为包括农户个体特征、社会资源特征、生产投入特征、销售能力特征在内的自变量;β0为常数项;μ为随机扰动项。值得说明的是,βi为自变量Zi的回归系数;α为转换比率λ的待估系数,如果该系数是显著的,则证明选择性偏误是存在的,就可以认为OLS估计是有效的。

3 模型检验结果

该文运用Stata12统计分析软件,对农户土地流入行为进行了Heckman模型计算,其模型估计结果详见表2。土地流入面积的λ(逆米尔斯比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土地流入存在选择性偏误,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是合适的。

表2 模型估计结果

3.1 农产品市场化特征

(1)离农贸市场距离在土地是否流入模型与土地流入面积模型中分别达到1%与5%的显著性水平,且符号都为正,表明离农贸市场距离越远,土地流入的概率与流入面积越大。可能的原因是农贸市场越近的地方交通越发达,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机会更多,因此更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而不愿流入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农产品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农贸市场没有对周边农户产生强大的吸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交易平台的作用。

(2)离农产品批发市场距离在土地是否流入模型与土地流入面积模型中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离农产品批发市场距离对土地流入意愿的影响不明显。从离农贸市场距离、离农产品批发市场距离对土地流入的影响结果来看,也可以理解为当前收购市场以无形市场为主,在多数地方多数农产品是由生产者送到收购者手中,或者由收购者到生产者那里购买,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有形市场交易为数不多,因此离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距离远近对于农户销售农产品并无太大影响,也就不会对农户土地流入决策产生明显影响。

(3)农产品销售比例在土地是否流入模型与土地流入面积模型中都达到了1%的显著性水平,且符号都为正,表明农产品销售比例越高即商品化率越高,土地流入的概率与流入面积越大。这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率越高,农户在农业上获得的收益越大,越倾向扩大农业生产规模[17]。

3.2 生产投入特征

(1)农业劳动时间比在土地是否流入模型与土地流入面积模型中都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符号都为正,表明农业劳动时间投入越多的农户,土地流入的概率与流入面积越大。农业劳动时间是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之一,劳动时间投入越多的农户,说明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越高,因此更愿意进行土地流入。

(2)土地细碎化在土地是否流入模型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对土地流入意愿的影响不明显。但在土地流入面积模型中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符号为负,表明农户土地越完整,流入土地面积越大。原因是土地越完整流入土地更利于采用机械化生产与规模化经营,从而加强了农户流入大块面积的意愿。

3.3 农户个体特征

(1)户主的性别在土地是否流入模型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性别对土地流入意愿的影响不明显。可户主性别在土地流入面积模型中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符号为正,表明男性户主比女性户主对土地流入面积的影响更为显著,原因在于男性比女性在劳动体能上更具优势,加上男性家庭责任感更大,更倾向流入更多土地扩大生产。

(2)户主年龄在土地是否流入模型与土地流入面积模型中都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都为负,表明户主年龄越大,土地流入的概率与流入面积越小,原因是农地对于年龄大的户主来说其主要功能是养老保障,因此不愿意也没有能力耕种转入的多余农地,这与周曙东等[22]的研究一致。

(3)户主的教育年限在土地流入面积模型中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正,表明户主教育年限越长,越倾向于流入更多耕地,原因是户主有更高的文化,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掌握程度更高,因而倾向于扩大土地经营规模,降低单位面积土地经营成本。

(4)户主的务农年限对土地流入面积有正向作用 (10%的显著性水平,符号为正),原因是务农年限长的户主农业经验更丰富,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与销售能力都有可能更好,从而将流入更多土地进行生产经营。

3.4 社会资源特征

(1)5年内担任村干部亲属人数在土地是否流入模型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对土地流入意愿的影响不明显。但在土地流入面积模型中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符号为负,表明农户家庭中亲属担任村干部的人数越多,越不会流入更多土地,原因是担任村干部使农民农业劳动时间减少,并且担任干部可以获得工资性收入,使得这些农户不愿流入土地从事更多生产。

(2)常联系朋友数在土地是否流入模型与土地流入面积模型中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常联系朋友数对土地流入概率与流入面积的影响不明显。反映出农村土地流转中人情因素在逐渐淡出,土地流转市场化较明显。

(3)是否参加农村合作社在土地流入面积模型中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符号为正,表明参加了农村合作社的农户更倾向于流入更多土地。农村合作社是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生产与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因此对农户土地流入有积极影响。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该文运用江西省834份农户调查样本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户土地流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户土地流入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影响,农户土地流转受到农产品市场化特征、生产投入特征、农户个体特征、社会资源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户主性别、教育年限、务农年限、农业劳动时间比、离农贸市场距离、农产品销售比例、参加农村合作社对土地流入面积有显著的正效应;户主年龄、5年内担任村干部的亲属人数、土地细碎化对土地流入面积有显著的负效应。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该文对如何有效引导与推进农村土地的市场化流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快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完善农产品流通模式。传统的农贸市场在卫生条件、经营管理与购物环境等方面弊端日益凸显,越来越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有利于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加快农村市场化的发展意义重大。(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替代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户主年龄越大的农户转入农地的意愿越弱。因此,将农村劳动力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当中,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减弱,最终实现土地使用权的顺利流转。(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与受教育水平。改变农户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同时加强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培训力度,有效地组织农民与农业经营者走向市场,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4)鼓励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成立土地股份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由传统的产销合作向新型的产权合作方向发展。政府对通过成立合作社方式实现土地成方连片规模化经营的农民合作组织在财政给予更多的支持与补助。

参考文献

[1] 谷树忠,王兴杰,鲁金萍,等.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效应与创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1):1~8

[2] 陈章体,周东鸣.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1):12~15

[3] 潘啸.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与对策选择.山东社会科学,2008,(6):110~112

[4] 金松青,Klaus Deininger.中国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发展及其在土地使用公平性和效率性上的含义.经济学季刊,2004,(4):1003 ~1027

[5] Klaus D,Songqing jin.The Potential of land Rental Market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78(1):241~270

[6] 樊帆.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层原因探析.农业经济,2002,(11):25~27

[7] 焦玉良.鲁中传统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实证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86

[8] 林善浪,张丽华.农村土地转入意愿和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农村的调查.财贸研究,2009,(4):35~41

[9] 陈美球,彭云飞,周丙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农户耕地流转意愿的对比分析——基于江西省21个村952户农户的调查.资源科学,2008,30(10):1491~1496

[10] 叶剑平,蒋妍,丰雷.中国农村农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中国农村观察,2006,(4):48 ~55

[11] 周亚越,姚蕾,俞凯骅,等.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意愿与政策建议——基于江浙沪6个乡村的调查.农村经济,2009,(7):19~22

[12] 陈美球,肖鹤亮,龙颖,等.农户耕地流转意愿及驱动力研究进展及展望.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2):70~73

[13] 姚涛.土地流转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县域农业市场化运作的影响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12~10014

[14] 涂军平,黄贤金.区域农地流转与农产品商品化关系分析——以江苏省宝应县农户调查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7,(2):35~39

[15] Michael R.Madison and Dina,Mesbah:Can land Market Reform Mitigate the Exclusionary Aspects of Rapid Agro-export Growth,World Development,1999,21(7)

[16] 钟太洋,黄贤金.区域农地市场发育对农业商品化的影响——基于农户层次的分析.经济地理,2009,29(3):461~465

[17] 高珊,黄贤金.农村市场化对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以沪苏皖农户调查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7):816~820

[18] 李建国.农产品市场化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作用研究.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2013,(10):193

[19] 杨钢桥,靳艳艳,杨俊.农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基于江汉平原和太湖平原的实证分析.中国土地科学,2010,24(9):18~23

[20] 周曙东,卞琦娟,翁贞林,等.种粮大户农地转入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0): 1165~1170

[21] 许恒周,郭玉燕,石淑芹.农民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中国土地科学,2012,26(8): 74~79

[22] Pierre Bourdieu,James S.Coleman,Social theory for a changing society.Westview Press,1991

[23] 孔祥智,徐珍源.转出土地农户选择流转对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综合视角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0,(12):17~25

THE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BASED ON FARMER'S LAND OUTWARD TRANSFERRING——PEASANT HOUSEHOLD SURVEY IN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Xiao Fangwen1,Yang Guoqiang1,Guo Jinyong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China;2.The Rural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China)

AbstractWith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based degree was continuously improved.Land resources as the most important material bas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were gamed by the agricultural operators around external profits in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s.To choose a more benefit land management becomes a key driving force of land circula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based on farmer's land outward transferring using Hecckman two-stage model and 834 sample data from Jiangx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based had great influence on farmland inflow,such as the distance of the farmers market,the proportion of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In addition,the factors such as percentage of farming time,land fragmentation,along with peasant household's age and gender,years of education and farming,and the number of relatives as village cadres within five years,members of rural cooperatives had different impacts on farmer's land area outward transferring.Finally,the paper made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such as speeding up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farmers market to the supermarket to perfect circulation patter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replace social security functions of land;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rural education to improve farmers'cultural quality and level of education;and encouraging farmers to set up land shares typ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on a voluntary basis,guiding farmers to develop cooperation transforming from traditional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cooperation to the new property cooperation.

Key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based;land outward transferring;Heckman two-stage model

中图分类号:F323.7;F3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2-0045-07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206

收稿日期:2014-09-12

作者简介:肖芳文 (1991—),女,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通讯作者:郭锦墉 (1968—),男,江西遂川人,所长、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营销、农业与农村市场化、农户消费行为。E-mail:gjytyh40@sohu.com

*资助项目: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的资助项目“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107093-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行为、绩效与扶持政策研究——基于江西的抽样调查”(71463026);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助项目 (YC2013-S128)

猜你喜欢

户主市场化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回来(外一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汉唐户主资格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