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火阑珊处

2016-07-18文丨

遵义 2016年10期
关键词:梅岭铁合金长征

文丨 记者 汪 溪

灯火阑珊处

文丨 记者 汪 溪

三线企业,在特殊的年代里它曾是无数人羡慕与自豪的所在,然而和平的气息和体制改革却将它的光鲜逐渐销蚀。有些三线企业就此消失,有的却随着时代一起脉动。(潘义军/摄)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

在遵义的群山中,一批大型骨干军工企业铲起了第一锹土。在遵义的密林中,响起了阵阵伐木声和号子声,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来自北京、上海、郑州等地的多个军工单位陆续迁入。

这些军工单位就是“传说”中的三线企业。

辉 煌

三线企业,在遵义曾经大大地风光过。

1968年,来自上海6个单位的近万人,按照国家关于三线建设的方针:“靠山,分散,隐蔽”,在遵义偏远的娄山关的山坳里组建了国营群建机械厂和群岭机械厂,主要负责武器的大修和保障等配套。

1970年,北京航天系统工厂从北京整体搬迁到遵义附近的沙湾,迁到遵义后甚至没有名称,被冠以655的编号。迁徙而来的30多家航天军工企业构成了061基地,负责防空导弹的生产。国防工业建设是三线建设的重头戏,投入人力2万多人,基本建成导弹、火箭主机、辅机生产体系。到1971年,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配套完整、专业齐全的航天科研及生产综合工业基地。完成建设任务时,总投资达到8亿元……三线建设初期,国家在遵义投入约20亿元,除国防工业外,一大批冶金、机械工业企业也实现首次迁徙,超过8万援建人口带着满腔热血从祖国各地赶来,分散在遵义的大山深处。

当时年仅12岁的李成就跟着在北京航天系统工厂当工人的父亲,从北京来到了这个山旮旯。

那个年代遵义十分落后,初到遵义的三线企业,很多都被安置在没有马路的地方,有的甚至在远山深谷。常常是援建人口一边迁入,马路一边铺建,厂房、宿舍也紧挨着马路拔地而起。

三线建设初期,遵义地区尚属艰苦落后山区,交通不便,缺医少药,物资匮乏。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使遵义地区的交通、城市建设、医药、卫生、教育事业及工农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也造就了遵义三线企业的黄金时代。

那个年代,生于三线单位颇受当地人羡慕,因为迁徙来的不仅仅只有工厂。三线子弟,意味着更好的教育机会、完备的医疗、安稳的工作以及分配的公房。无论是就读于当地重点中学航天中学,还是去417医院看病,职工及家属都不花费一分钱。

大连医学院整院南迁至此,挂着军工代号的医院也在遵义扎根。上世纪80年代,061基地的职工总数已近3万人,原航天工业部批复在这里设立航天子弟学校,涵盖小学到高中,有些孩子就直接在系统内的航天职业学院完成学业。其他如八七厂、长征电器基地、八五厂等大型企业也是一样,从幼儿园到职业技术学校,从公共澡堂到职工之家,应有尽有。

工厂职工的子女多是由工厂安排子承父业,李成就是当兵复员后重新回到061,成为了第二代航天人。“外面有的,厂里都有,而且比外面的更好,三线子弟一般都不想出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李成说,“那个时候,三线企业就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

如果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三线企业内外大概仍是一片春风沉醉。

阵 痛

如果按照最初的设想,三线企业称得上是一个小天堂,不用考虑市场,甚至不用纳税,只需要完成国家的指令任务,上缴管理费和利润,经营上可以说是稳赚不亏。

遵义铁合金厂因靠近遵义锰矿,利于铁合金生产而成立,由于曾以编号“85”代替厂名,出于顺口,遵义人仍称其为八五厂。虽然现在厂区一片寂静萧索,但这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厂,早在1982年就已经是一家具有采矿、选矿、烧结、冶炼及辅助生产能力的大型铁合金企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三线系统内部提出逐步市场化,一些三线工厂开始尝试生产少量民用商品。国家经济改革也拉开大幕,八五厂项目赶上国家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也即“拨改贷”。从1983年开始,国家部门只给贷款规模,具体要企业向银行借贷,然后用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归还本息,与之前国家拨款建设发生根本改变。八五厂的中锰生产线由于集中力量,资金到位,不到两年时间建成投产,产品适应市场需要,曾迎来一轮辉煌。

三线建设主要项目分布图

上世纪90年代起,铁合金市场越来越不景气,受全国钢铁行业“三角债”的影响,刚刚走上发展巅峰的八五厂,迅速滑落谷底。

“从1995年开始,八五厂就开始走下坡路。”负责编修八五厂厂志的高言常是老八五人,退休后又被返聘回来,他说,“1997年是最困难的时候,那一年厂子四次停产或者限产,很多工人都回家待岗了。”

熬过市场的第一轮“考验”之后,1999年至2001年,铁合金市场开始回暖,八五厂生产又回到正轨,并且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2001年,八五厂产品产量达到29.87万吨,居当年全国行业第一。

而到2002年,工人们还没有从上一年的辉煌中回过神来,由于资金量太大且迟迟不到位,项目拖的时间过长,没能按期投产,八五厂错过了市场回报黄金期,导致资金链断裂。在拖欠数亿元电费之后,又由于“债转股”失败,八五厂被迫全面停产,申请国家政策性破产,这个曾经辉煌一时,屡次成为行业第一的铁合金厂,在市场经济中败下阵来。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破产,八五厂在铁合金行业的历史、生产规模、资产、影响力仍然有着一定的吸引力。2007年,在贵州省政府的主持下,盘江集团公司与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公司合资组建遵义汇兴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开始着手八五厂资产重组工作。2009年,汇兴公司逐步恢复生产,电炉声又在厂区内响起,沉寂多时的八五厂,又有了往日的热闹。然而铁合金行业的长夜并没有结束,重组之后恢复了部分生产的八五厂,3000多名工人也仅有不到1000名有工可开。

在如今去产能的大形势下,“挣扎”成了三线工业企业的常态,与八五厂情况类似的还有贵州省冶金建设公司、贵州钢绳厂等,大范围下岗、提前退休、买断工龄……工人们前路迷茫,多靠自谋生路。尽管还处于困难时期,但那颗老三线人的心,逆境之下,仍然跳动不息。

因为保密,三线企业均有代号,有些代号今天仍叫得响亮,但有些代号被时代的洪流所裹胁,逐渐消失。 3653厂、 3194厂、3407厂……他们带着“三线”烙印,成为传说。如今,除了冷清的厂房,空旷的教室在向每个来到这里的人述说着曾经的辉煌,已经再也看不到过去那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的景象了。

涅 槃

有的企业历经体制改革、破产重组,为了生存苦苦挣扎,更有企业被市场经济的浪潮狠狠拍下再也爬不起身,闪耀着过往荣誉与责任的编号渐渐淹没在时光里,被人遗忘,然而也有企业迎着大浪越战越勇,山重水复之后,走上了康庄大道。

1967年,以永佳电器总厂为主的十几家电器企业在遵义建设了长征电器基地。此后几十年,长征电器基地生产的智能开关、断路器、控制屏、工控等几百个规格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尤其是由一厂、九厂组成的低压事业部,在低压行业更是口碑良好,声誉卓著。然而在九十年代国家政策转向之后,长征电器成本暴增,利益大量向社会转移,受到了市场和资金的双重制约,发展困难重重。

2008年,来自深圳的泰永电气将长征电器低压电器事业部并购重组为贵州长征开关制造有限公司,保留原长九断路器品牌并继续运营。并购重组对低压电器事业部是个好消息,长征开关行政部门的范雪告诉记者,泰永电气接收了原低压电器事业部的所有退休和下岗职工。80后的范雪不是老长征人,但从2008年就加入长征开关的她,也亲眼见证了这个老三线企业的改变。从2013年开始,每年产值增长都在30%以上,目前正在筹备上市。

还有的企业迎着市场的大浪,多年以来稳站行业尖端。

2015年10月14日,国家科技部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建设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申报的“特种化学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建设批复,成为贵州省首个获得科技部批准建设的、遵义市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在遵义市,梅岭电源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梅岭厂,这个我国化学电源行业的佼佼者,在很多遵义市民的眼中,是一个生产月饼和糕点的食品厂。

上个世纪60年代梅岭化工厂刚刚成立,伴随着工厂的修建、运行,大批北京和上海的技术工人、研究人员也举家来到遵义,如何解决工厂职工家属的工作也成了当时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因为当时上海糕点在全国都非常有名,而随迁家属中又以上海人居多,于是厂方决定开个食品厂来解决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

遵义三线建设陈列馆“三线后来人”展区(潘义军/摄)

无心插柳柳成荫。多年经营,这个权宜之下的三产食品厂成为了遵义副食品界的领头羊。

从为我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研制生产配套电源开始,几十年来,梅岭电源为我国“海、陆、空、天、电”等领域的200多种飞行器型号研制、生产了1500多种配套电源产品。

2005年9月,通过自主研发,梅岭电源研究出了进口舱外航天服的配套电池,容量甚至比原产国配套的电池高出12%。由于自主创新打破了国际电源技术封锁,技术成果卓著,获得了当年的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上搭载了3名宇航员。9月27日下午16时34分,神舟七号飞船运行第29圈,地面飞控中心下达出舱指令,航天员翟志刚身穿舱外航天服,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而翟志刚所穿的舱外航天服,用的就是梅岭电源研制的电池。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梅岭电源无数次为我国导弹、卫星、火箭、飞船等各类航天发射任务保驾护航,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及发射该卫星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配套电源,第一枚捆绑式运载火箭配套电源,第一艘载人飞船用电源,第一次航天员太空漫步航天服配套电源……

回望,灯火阑珊处。最初,三线企业的高度保密和独立性,使它们身上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掩映在红墙绿叶之中,与遵义当地社会如同两条平行线,难有交集。三线企业,在特殊的年代里它曾是无数人羡慕与自豪的所在,然而和平的气息和体制改革却将它的光鲜逐渐销蚀。有些三线企业就此消失,有的却随着时代一起脉动。

大浪淘沙之后,时至今日,不管是嫦娥奔月、神舟飞天还是太空之吻、舱外行走,都凝聚了三线人的智慧和心血,也在默默告诉世人,三线企业活力仍在,生命仍在。

猜你喜欢

梅岭铁合金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读陈毅元帅《梅岭三章》
南昌梅岭风景区旅游开发策划
外燃式铁合金烘烤炉的设计特点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2012年8月全国分省市铁合金产量
2012年7月全国分省市铁合金产量
2012年4月全国分省市铁合金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