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的作用

2016-07-15刘立红

考试周刊 2016年53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

刘立红

摘 要: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提高话语权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决定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影响力和主导力。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面临西方“话语霸权”不断挤压、混乱多元的话语格局、互联网技术的冲击等诸多挑战。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马克思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破西方话语霸权、赢得话语发展空间、夯实话语基础、增强话语自信、探求有效话语方式、掌握现代网络话语载体方面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话语权 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形势与政策课程 构建

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表明,一个国家要发展强大,必须在各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话语权越大,影响力和主导力就越大,但真正掌握话语权的逻辑前提是建立完整科学严密的话语体系。话语权最终是通过构建一系列话语体系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这就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问题,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一个多系统、多角度、多层次的复杂工程,本文拟就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作用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涵

话语作为一个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术语,拥有不断丰富和变化的内涵。从哲学视角看,话语是表达一定思想、观念、理论、知识和文化等的载体或符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话语从权力关系的各种立场建立、培养、维护和改变世界的意义。……作为一种政治实践的话语,不仅仅是权力斗争的场所,而且也是权力斗争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话语实践利用了那些孕育特殊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习俗,而这些习俗本身,及它们得到表达的方式是斗争的焦点”[1]。话语在其形成过程中必然打上特定阶级和集团意识形态的烙印,一定阶级和集团的意识形态总是通过某种话语体系表现出来。法国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家米歇尔·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一书中指出:话语即权力,话语蕴含、显现、释放并行使着权力,话语的拥有意味着对权力的实现。“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所认识的过程”[2]。话语权实际成为维护自己和自己所在利益集团及控制他人和他人所在利益集团的工具。话语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话语主体、话语表达和话语传播,包括话语创造权、话语表达权、话语传播权、话语设置权和话语自主权,它是一种显性霸权,具有极强的排他性。

掌握了话语权就赢得了主动权,而掌握话语权的逻辑前提是建立完整科学严密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包括概念、范畴、表达、词汇等。不同特色、不同风格、不同气魄的话语表达,对于科学表达某种思想理论体系和增强传播力、竞争力、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的效果是不一样的”[3]。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不能沿袭和照搬传统话语,而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契合、传统与创新的衔接、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因此从学理角度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系要素构成的系统,它包括话语基础、话语核心、话语体系、话语方式、话语自信、话语传播、话语权和话语创新八个方面[4]。话语基础要言之有物,话语核心要言之有道,话语体系要言之有理,话语方式要言之有效,话语自信要言之有信,话语传播要言之有声,话语权要言之有力,话语创新就是要与时俱进言之有新。总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以话语表达的创新为重点、以话语系统的完善为手段,以话语权威的树立为目标。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挑战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世界享受中国发展的红利的同时,却频频误读、抹黑,甚至妖魔化中国国家形象,世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但是很少见到“中国话语”,在世界话语体系中,中国话语影响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极不相称,那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主要挑战在哪里呢?

第一,西方“话语霸权”不断挤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就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存在本质的制度冲突和斗争。西化和分化中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长期国策和既定方针,并为此进行了精心的理论研究和实现路径准备,建立了完整严密的话语体系。他们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侵略和渗透,宣传“普世文明”和“普世价值”,企图动摇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消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西方大国利用“话语霸权”竭力遏制中国话语的正常生成和正常表达,他们无端炒作中国话题,制造负面舆论,发动意识形态围攻,极力抹黑中国形象,妄图干涉中国内政。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目前话语体系建设滞后,不但缺少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学科之间缺乏贯通照应,难以形成系统和体系,而且中国话语传统在以西方话语为背景的国际话语环境中很难得到恰当而正确的理解,加上中国传统话语中内核价值理念、中介转化和生活化运用之间缺少应有的通道,无形中削减中国传统话语的魅力。

第二,复杂的社会存在导致混乱多元的话语格局,消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主导力。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处在经济发展转型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个人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和对道德观念的定位趋于多元化,不同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存在明显的差异,加上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观等错误思潮陈渣泛滥,更有甚者,极个别别有用心的人趁机鼓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企图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主义,进而煽动人们不满党和政府,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混乱多元的话语格局,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度。

第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推进,冲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控制力。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络不仅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为意识形态的交锋提供了崭新的话语平台。互联网络话语平台中,每个个体不但是话语的接受者,而且是话语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海量的话语和难以置信的传播更新速度,挤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传播空间和关注程度,更何况网络话题容易聚焦在群发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负面效应上,如果加上敌对势力的推波助澜,就极容易扭曲群众的价值观,诱发大面积失控性事件,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三、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的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形势、解读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灌输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重大使命。其教育内容蕴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形势与政策课开放、公允、全面地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了解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的合理诉求,通过中国故事,使世界受众理解、接受“亚洲安全观”、“中国梦”、“一带一路”、“中国和平崛起”“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诸多话语主题,并在交流中产生共识,这不但能有力回击世界“话语霸权”对中国的围攻抹黑,而且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赢得平等的发展空间。

第二,形势与政策课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阐述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和世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新建构了人类社会主义理想,为处于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摸索出了一条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人类探索和创造现代化道路的社会实践,挑战了“西方现代性模式唯一正确”的历史神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了符合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情的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话语基础,这种源自对自身价值充分肯定的价值自信有利于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话语自信。

第三,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剖析世界话语大国对世界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话语解说,依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探求既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又符合外部世界话语背景的言之有效的中国话语方式。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中的语言、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并不能轻易被国际受众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话语体系中缺少符合外部世界话语背景的话语方式,外部世界只能从自身认知系统出发,通过零碎的、片面的、虚假的信息,甚至是敌对势力处心积虑的蛊惑资料拼凑出所谓的中国图景,其结果是中国失去与其综合国力相匹配的思想创造国际影响力,也削弱一个负责任大国所本应获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第四,形势与政策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解释现象、厘清曲直、预测未来、指导实践,有利于普通群众透过现象看破本质,把握国内外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实质,形成和巩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利于广大群众理性看待发展中所遇到的障碍和挫折,有利于形成共识减少矛盾和冲突,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五,形势与政策课与媒体保持天然的联系,形势由媒体来记录,由媒体来传播,由媒体来解读,而政策大多通过媒体来发布,通过媒体宣传鼓动,通过媒体审视政策效果,形势与政策课有丰富的掌控驾驭媒体的经验,对于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驾驭现代媒体,提高话语权控制力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特别是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中国作为互联网+国际标准的倡导者、制定者和领导者,在信息化水平、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水平方面已大大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具备弯道超车的条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强有力的话语传播平台。

参考文献:

[1][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62.

[2]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59.

[3]姚桓.构建中国执政党理论的话语体系[N].北京:光明日报,2012-10-31.

[4]韩庆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八个层次.北京:人民网,2014-11-19,16:29.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