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研究

2016-07-15静,邓

重庆医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微量元素疗效

黄 静,邓 静

(1.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儿科 402260;2.重庆市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402260)



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研究

黄静1,邓静2

(1.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儿科402260;2.重庆市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儿科402260)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对体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入选的109例厌食症患儿据电脑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患儿给予健脾和胃汤治疗,每天200~250 mL,对照组给予健胃消食片和复合维生素B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与微量元素变化,判定临床疗效。结果入组2个月后两组血Zn2+、血Ca2+较入组时不同程度上升,治疗组治疗后血Zn2+(84.57±11.61)μmol/L、血Ca2+(1.80±0.20)m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25±10.72)μmol/L、(1.72±0.1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BMI分别为(21.55±2.08)、(22.71±1.87)kg/m2,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9.84±3.71)分、(13.03±4.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052、3.994,P<0.05);两组临床疗效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6,P<0.05),治疗组治愈率(40.4%)和总体有效率(94.7%)均高于对照组(25.0%、8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7、2.193,P>0.05)。结论中药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性厌食症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症状、体征,进而改善患儿体内微量元素水平。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健脾和胃汤;微量元素;中医症候积分;疗效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该病是指儿童较长时期地表现为食欲减退、食量下降,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厌食症会因食物摄入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贫血、佝偻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变在脾胃,病机在于脾胃虚弱、肝脾不调、肝旺脾虚、中焦湿热等导致运化功能失调[1]。笔者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通过调理脾胃、辅助运化,近期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9例厌食症患儿。纳入标准:年龄大于或等于4岁,食欲不振大于或等于3个月,形体偏瘦,中医症型为脾胃气虚或阴虚者。排除标准:治疗前2周服用其他改善食欲药物者,精神异常者,伴肝炎、结核及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服药依从性差者。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厌食症诊断标准,中医症型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订。109例患儿中男59例、女50例,年龄4~10岁,平均(7.24±2.17)岁,病程3~20个月,平均(8.72±3.41)个月,脾胃气虚型69例、阴虚型40例。所有患儿据电脑产生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症型、体质量指数(BMI)、中医证候积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

1.2.1治疗方案(1)治疗组:给予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方案。基本方为:白术15 g,茯苓12 g,陈皮12 g,山楂10 g,砂仁10 g,党参10 g,柴胡10 g,生麦芽6 g,山药6 g,甘草6 g。脾胃气虚者加人参10 g,黄芪10 g;阴虚者加石斛10 g,麦冬10 g。每日1剂,上述组方加水混匀后,大小火依次煎煮15 min至200~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6岁及以下者每次100 mL,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Zn2+、Ca2+水平比较

6岁以上者每次150 mL,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服药1疗程后检测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服药完毕后再随访4周,4周后判定临床疗效。(2)对照组:给予小儿健胃消食片与复合维生素B治疗方案。健胃消食片(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6021464),6岁及以下者每次2片,6岁以上者每次3片,每日3次;复合维生素B片(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498),6岁及以下者每次1片,6岁以上者每次2片,每日3次。其余同治疗组。

1.2.2观察指标(1)BMI:用于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 BMI=体质量÷身高2(kg/m2)。(2)微量元素:采用北京华盛谱信AA2630 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患儿入组后与开始治疗2个月后末梢血血锌(Zn2+)、血钙(Ca2+)水平, Zn2+正常参考值76.5~170.0 μmol/L,Ca2+正常参考值1.55~2.10 mmol/L。(3)中医症候积分与疗效判定,主症:食欲不振、脘腹作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少多饮。次症:大便干结或不成形、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无力或细数。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赋值0、2、4、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赋值0、1、2、3分,舌象、脉象不计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指数(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3]判定临床疗效。治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95%;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70%,但小于95%;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30%,但小于70%;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结果

2.1微量元素比较治疗前微量元素检测,2组患儿血Zn2+、血Ca2+均处于较低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2个月后两组血Zn2+、血Ca2+较入组时不同程度上升,入组2个月后治疗组血Zn2+、血C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2.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家长主诉饭量有所增长,活动量有所增加;服药过程中除治疗组部分患儿抵触服用中药汤剂外,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入组2个月后判定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BMI分别为(21.55±2.08)、(22.71±1.87)kg/m2,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9.84±3.71)、(13.03±4.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052、3.994,P<0.05),两组临床疗效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和总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97、2.193,P>0.05),见表3。

3讨论

中医认为:脾胃互相表里,胃主受纳,需阴液滋润,脾主生化,需脾胃之阴资助。脾胃阴足,则纳化正常,化生精微,供养脏腑[4]。“脾胃健运,方知饥欲食,食而能化”,脾气虚,气机受阻,则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内生湿邪,胃纳失司;胃阴亏,则饥不欲食。脾胃虚弱,则水谷运化功能失常,纳化失调,久则形成厌食症[5]。厌食症属于中医学“内伤”范畴,古代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即食多则饱,饱伤胃;食少则饥,饥伤脾[6]。《素问·风论》中提及“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指出本病病位在脾[7]。钱乙在专著《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中指出“脾胃不和,不能食乳,致肌瘦”[8]。考虑到儿童时期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加之发育迅速,对营养精微需求较多,脾胃虚弱,易积食,进而出现脘腹作胀,大便不调,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等症候[9]。研究表明,血浆神经降压素(NT)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胃排空作用的单链多肽,酪神经肽(NPY)是具备摄食刺激作用的脑肠肽,脾胃虚弱性厌食症患儿NT水平较健康儿童增高,而NPY低于健康儿童[10]。因此,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在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病机方面相互印证。日常生活中,滋补过度加重脾胃负担、久病体虚造成正气亏损[8]、先天不足而后天失养[12]、外感六淫致它脏虚弱等原因都可以致小儿脾胃虚弱,进而造成脾运失职、胃纳失司,产生厌食症。因此,对脾胃虚弱造成的小儿厌食症临床治疗应以益气健脾、滋养胃阴、辅助运化为基本治则。

基于上述病理机制分析,笔者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基本方含10味中药。方中以白术为君,性温,味苦、甘,益气健脾、利水燥湿,为补脾第一要药。茯苓健脾利湿,可增强白术健脾祛湿之功,使脾健而绝湿浊生化之源;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和胃;陈皮行气、利湿、消食;砂仁调中止呕、醒脾化湿;上述四药为臣,助白术健脾之功。山楂、生麦芽、柴胡、山药、消积开胃、滋补胃阴,用作佐药。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在此基础上,对气虚者加用人参、黄芪,进而补益脾气,达到气行津复的目的,对阴虚者加石斛、麦冬,主攻胃阴不足,益胃生津。纵观诸方,共奏益气健脾、消食开胃、滋养胃阴之功,恢复脾胃吐纳,促进气水升降。笔者对治疗组患儿服药1个月,并进而随访1个月后观察发现,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愈率、总体有效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5%和8%,充分说明该方疗效优于健胃消食片与复合维生素B组合方案。同时,微量元素是构成各种激素和金属酶的必

需成分,在蛋白质合成、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及维持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厌食症患儿常表现为体内微量元素缺乏,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13]。缺锌可导致代谢功能紊乱和免疫力低下,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缺钙会引起儿童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钙化不全,骨骼发育畸形,同时缺钙还会诱发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14]。笔者对两组患儿入组2个月后血微量元素对比发现,治疗组治疗后血Zn2+、血C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推断治疗组患儿食欲改善、适量增加后,体内微量元素缺乏现象得以较快纠正,且效果要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药健脾和胃汤具备补气健脾、消食开胃之功效, 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性厌食症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症状、体征,进而改善患儿体内微量元素水平。考虑到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至于远期是否出现病情反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探讨。

参考文献

[1]丁国栋,孙远岭.中医药治疗儿童厌食症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4):280-28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5-18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4.

[4]周黎黎.加味益胃汤治疗脾胃阴虚型小儿厌食症[J].中医儿科杂志,2012,8(1):20-22.

[5]刘中国,闫欣,马宏,等.参苓白术颗粒治疗脾胃虚弱证的疗效与安全性多中心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2):126-129.

[6]吴晓慧.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型)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4(4):38-39.

[7]杨昆,黎欣.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厌食症5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68-69.

[8]林德湘,刘艳华,石海香,等.醒脾健胃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4):553-554.

[9]姚虹,张邓莉,李辉.养胃健脾汤合刺四缝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3(5):60-61.

[10]葛小平,陈华,盛丽先.厌食症患儿胃肠激素及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01,42(1):40-41.

[11]王林.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83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3):197-198.

[12]曾凌云.肥儿合剂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49-50.

[13]胡小英,骆玲,许双虹.生物共振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382-383.

[14]郭清荣,闫丽镜.小儿血液微量元素978例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2013,37(1):13-14.

作者简介:黄静(1970-),副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doi:·经验交流·10.3969/j.issn.1671-8348.2016.17.038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16)17-2409-02

(收稿日期:2015-11-18修回日期:2016-01-06)

猜你喜欢

微量元素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宝宝微量元素检测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解析中微量元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奶酪中多种微量元素的ICP-MS分析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