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耐药性调查分析

2016-07-15张建伟张荣厚宋明辉

重庆医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烧伤耐药性病原菌

张建伟,张荣厚,宋明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9中心医院药械科,河南驻马店 463000)



某院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耐药性调查分析

张建伟,张荣厚,宋明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9中心医院药械科,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了解该院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标本来源、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全军烧伤中心送检的3 595份标本的来源、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送检标本中烧伤创面分泌物占69.49%,阳性率达到了81.51%;血液占19.55%,阳性率达到了23.90%;共检出2 4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G-)占58.2%,革兰阳性菌(G+)占38.69%,真菌9种76株,占3.1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为最高,占总病原菌的22.66%;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各检出菌有多药耐药性;G+对万古霉素敏感,G-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结论烧伤科细菌感染以G-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有下降的趋势,在检出率方面MRSA有增多的趋势,临床应重视根据药敏试验用药,以延缓细菌耐药率。

[关键词]烧伤;病原菌;耐药性

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屏障破坏及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感染发生率远高于其他患者。感染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在烧伤致死原因中居第二位,仅次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通过对本院烧伤科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2 445株病原菌耐药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了解烧伤创面病原菌构成及细菌耐药的变化,为烧伤患者感染控制和临床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本院烧伤科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从烧伤患者的创面、血液、尿液、痰液、粪便、静脉导管端等临床标本中分离获得。

1.2方法

1.2.1培养基培养基采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及SS平板对送检标本进行培养。

1.2.2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测定使用英国先德全自动荧光快速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对细菌标本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仪器微量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和纸片扩散(KB)法,判断依据2001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规定。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

2结果

2.1送检标本情况本院烧伤科共出院4 399份,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72.30%,使用抗菌药物者为3 198份;送检3 595份,其中每个标本送检例数、细菌培养阳性率,见表1。

2.2病原菌分布情况本院烧伤科共分离出86种2 4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3种1 423株,占病原菌的58.2%;革兰阳性菌24种946株,占病原菌的38.69%;真菌9种76株,占病原菌的3.11%。具体细菌分布情况,见表2,病原菌标本来源分布情况,见表3。

2.3病原菌耐药情况

2.3.1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病原菌分离数列前5位的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它们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4。

2.3.2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病原菌分离数列前5位的革兰阳性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它们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5。

表1 标本来源及其阳性例数

表2 病原菌分布情况

表3 主要病原菌标本来源分布情况

表4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

-:表示此项无数据。R:耐药;S:敏感。

表5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续表5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表示此项无数据。R:耐药;S:敏感。

3讨论

本调查显示,检出的2 44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多于革兰阳性球菌,其中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占烧伤创面感染的前两位,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2-3]。值得一提的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烧伤感染患者的痰中培养阳性率较高,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烧伤感染患者的血液中培养阳性率较高,需要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注意。

3.1革兰阴性菌耐药分析(1)铜绿假单胞菌:共培养出502株,其中泛耐药181株,占36.06%。普通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敏感率均在60%以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的敏感率在30%以上,对其他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药物敏感率均较低,此类菌株有着较强的侵袭性,如处理不当可在烧伤的各个时期造成创面及血行感染,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高度重视[4]。(2)鲍曼不动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中,是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同时本院在烧伤患者痰中培养出此细菌的比例较高,在临床治疗要注意由此而带来的肺部感染。该菌仅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较高,对部分头孢菌素类药物、美罗培南等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几乎为100.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达到了87.37%,究其原因与危重烧伤患者较多使用美罗培南和其他头孢菌素造成的。(3)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如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的药物敏感率较高。(4)上述细菌对多黏菌素B、磷霉素等药物的敏感率较高,与这两种药物在本院几乎没有使用过有关。

3.2革兰阳性菌耐药分析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在检出的6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80.41%,低于国内的报道93.5%[5]。从药敏结果来看,MRSA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达到90.00%以上,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00%,但对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91.73%,需要引起注意。近年来,国外陆续报道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6-7],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较万古霉素更易产生耐药变异株,其产生的替考拉宁变异株与万古霉素存在交叉耐药。因此,应加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药物使用的管理,以防止或延缓对上述药物产生耐药。

3.3真菌耐药分析真菌中以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较高,90.00%从创面分泌物中检出,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及伊曲康唑等药物的耐药率较低。此类细菌主要从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的烧伤患者中分离出,因此应用广谱强效抗菌药物5~7 d、气管切开或插管超过2周,连续机械通气1周以上等情况[8],均应高度重视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22.

[2]马玉国,赵二强,任秀华,等.烧伤创面感染531例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3):201-203.

[3]赵永健,邓诗琳,刘群,等.烧伤感染细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1,7(4):563-565.

[4]叶胜捷,庞淑光,张文振,等.烧伤病区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9-121.

[5]张林清,苏芬,刘海英,等.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调查[J].中华烧伤杂志,2007,23(5):349-351.

[6]Gosbell IB,Neville SA,Mercer JL,et al.Evaluation of the MRSA-Screen test in detecting oxacillin resistance in community and hospital isolate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J].Pathology,2001,33(4):493-495.

[7]Kim HB,Park WB,Lee KD,et al.Nationwide surveillance f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with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vancomycin in Korea[J].J Clin Microbiol,2003,41(6):2279-2281.

[8]编辑委员会.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烧伤杂志,2012,28(2):81-87.

作者简介:张建伟(1982-),主管药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药学研究。

doi:·经验交流·10.3969/j.issn.1671-8348.2016.17.028

[中图分类号]R63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16)17-2389-04

(收稿日期:2015-11-14修回日期:2016-01-03)

猜你喜欢

烧伤耐药性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纳米晶体银敷料治疗28例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氯乙酸烟雾吸入损伤中毒鼠肺超微结构改变
三次换药法在小儿头面部烧伤中的临床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