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探讨

2016-07-14董静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以人为本图书馆

董静

摘要: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促进了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与人性化服务水平。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更为重视图书馆的价值、精神、权利等本质性内涵,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人本服务能力与水平,有利于推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对建立健全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拟从加强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探讨强化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路径,旨在推动图书馆学的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人文主义思想;图书馆学;以人为本

图书馆是储存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人文属性从本质上讲是图书馆学固有的特性,这使得弘扬人文主义精神成为了图书馆学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与肩负的根本使命。图书馆学自出现以来,人文主义思想就一直是其理论的本质内容,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现代信息科技在图书馆学中的广泛应用与迅速普及,使得在予以图书馆学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的同时,也造成了图书馆学人文主义属性的逐渐缺失。所以,针对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研究,对推动图书馆学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加强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必要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与深入推进,促使我国公民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使得人们从以物质为主的发展状态逐渐转化为以人为主的发展状态,即更加强调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与动力。这就使得实现人的现代化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人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人的实践能力与知识素养的提升。所以,图书馆作为提高人的知识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使得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实现人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思想图书馆学,在推动图书馆理论建设与实践服务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使得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前推进的根本要求。

(2)实现图书馆社会职能的需要

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承担着保存文化知识、传播科学信息、挖掘智力资源、实施社会教育等方面的重要社会职能。而这一社会职能的实现,不仅仅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而且需要图书馆相关人员对人类文化事业的热爱以及爱岗敬业的人文精神。但随着各种各样信息服务形式的出现,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正在不断下降,而要增强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服务形式的竞争力,就必须从各方面强化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科学技术作为优化图书馆硬件资源的重要支撑力,使得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路径。而以人为本的软件资源的提升同样也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强化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人性化意识才能够由内而外的增强图书馆的整体实力。所以,强化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实现图书馆社会职能最大化的本质需求。

二、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

(1)人文性

任何学科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人们对此学科的实际需要,图书馆学同样也不例外,人们对信息知识的需要正是图书馆学出现的根因与动力。从哲学角度去看,图书馆所有活动的目的与主体都是人,图书馆学也是一门以人为核心的学科。从某种层面去讲,图书馆学就是研究人的一门学科,其学科特性展现出了人文主义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文化哲学。图书馆的所有信息资源系统都是根据用户群的特定需求而设置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为用户服务,提升社会效益与服务质量也是其最高目标。

(2)平等性

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追求思想行动的平等性。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认为,图书馆作为开放的、公共的、免费的服务设施与组织机构,必须满足人们追求知识的平等权利与人文理想,在具体的服务与管理活动中,要充分保障广大用户实用知识资源的平等地位。具体而言,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平等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用户资格的平等性、知识资源利用的平等性、知识阅读的平等性、参与图书管理的平等性、发表意见的平等性等方面。人文主义思想认为,在图书馆学中彰显人类的平等理想是一项根本内容。

(3)和谐性

图书馆学中的科学内涵,主要是指在开展图书馆相关活动中对科学技术的实用;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内涵,则是指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要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人的进步与发展。与技术学派秉承的“唯技术论”思想不同,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图书馆的和谐发展,即不但要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又要兼顾人文主义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认为图书馆学的可持续发展即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也离不开人文思想的推动,只有将两者进行融合与统一,才能够促进图书馆学的和谐有序发展。

三、强化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路径

(1)大力加强图书馆学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是一个存储知识资源的公益性机构,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肩负着全体公民获取知识的基本权利的责任与义务。而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提高其服务意识,树立以读者满意为发展目标、以人文关怀为主要特征、以官员素养为根本载体的综合服务理念。这种人文主义思想与图书馆的社会责任相一致,因而强化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确立为公众提供知识服务的思想观念等十分必要。尤其是在数字化信息发展时代,公众获取知识的途径愈来愈多,图书馆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只有实行个性化、公平化、免费化的人本服务,切实保障每位公民利用图书馆的正当权利,才更有可能增加图书馆对广大知识用户的吸引力。

(2)建立健全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图书馆学的技术学派逐渐陷入“唯技术论”的认识误区,部分激进的图书馆研究者甚至提出了图书馆消亡论,比如,在1977年福克就曾提到,图书馆将逐渐消亡,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兰开斯特在1982年则预言,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现有的图书馆会完全消失。虽然技术学派在推动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过于注重技术的思想观念使其逐渐走人了图书馆学与图书馆消失的迷途之中。从中可以看出,技术学派偏执于技术的观念认知,对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已经构成了消极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图书馆学的生存危机。所以,强化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理论建设,促使图书馆学研究认识到人文思想的重要价值,平衡人文与技术在图书馆学中的地位,建立健全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是实现图书馆学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3)积极提升图书馆学的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是信息科技时代的核心支撑,知识是新时代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则成为了各行业高度关注的课题。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高度集中的区域,不但拥有海量的显性知识资源,而且包含从事文献资料管理的图书管理员等隐性知识资源。所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既有对显性知识资源的管理,也有对隐性知识资源的管理,而知识管理则是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加强图书馆学的知识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建设,确保每位公民都能自由行使图书馆阅读权利,充分发挥图书馆知识资源的社会价值,强化图书馆学知识推送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将人列为图书馆学的中心对象。这一理论学说的提出不是为了抗衡技术学派的“科学图书馆学”理论,而是为了肯定与恢复图书馆学中固有的人文主义属性,推动图书馆学人文内涵与科学内涵的统一和谐发展。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修正当前图书馆学理论的手段范畴与目的范畴的本末倒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与现代化图书馆学的基本范式與原则的根本转规直接相关,是将“自然与人的新的联盟”思想观念贯彻到图书馆学中的重要表现。意识到这一转规对图书馆学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对推动我国的图书馆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以人为本图书馆
图书馆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