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6-07-14郑志林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郑志林

摘要: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不仅对学生的成绩影响很大,而且还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一、阅读的重要性

1.扩大知识面

通过阅读,可以积累知识和增长学问。让阅读者了解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等成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学生考试,也包括生活、学习中的多方面知识和学问。

通过阅读,可以增长见识和智慧。阅读可以通过作者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是扩大见闻的一种有效手段。阅读可以通过作者的体验,来增长阅读者在感知、理解、情感、辨别、分析、判断、决定等能力,拥有对人、事、物、社会等的思考、分析、探求。

2.提高对语言的兴趣和驾驭力

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兴趣,丰富词汇的掌握,并逐步掌握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的使用技巧,提高与人交往时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3.提升自身素养

通过阅读,了解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了解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通过借鉴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述,提高个人的道德情操,丰富个人的人格魅力,提升自身的素养。

二、阅读的方法

阅读方法,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从阅读的分类上,有信息式阅读法、文学作品阅读法、经典著作阅读法和麻醉性的阅读法等几种,小学生的阅读,属于经典著作阅读法和文学作品阅读法。

1.信息式阅读法

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情况。如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资料,一般进行一目十行的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棄无关的部分。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考,视所读的材料而定。

2.文学作品阅读法。

文学作品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因此阅读时比较缓慢,自己能听到其中每一个词的声音。文学家的作品,唯有充分运用这种接受语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们的聪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写作技巧。

通过这种阅读,可以借鉴文学家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字和语言的驾驭能力,这对作文的帮助很大。

3.经典著作阅读法

这种方法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像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

在这种方式阅读中,若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进行弥补和完善,从而提高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4.麻醉性的阅读法

这种阅读只是为了消遣,是成年人的一种阅读方式。

三、小学生阅读对成绩的影响

小学语文中涉及到大量的生字和生词,而这些生字和生词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字和词。若只通过语文课文的阅读,不能有效的提高对生字和生词掌握,而通过课外书籍的阅读,则会达到“在环境中学语言”的效果,提高对生字生词的掌握程度。如看图写话、作文等项目,则因为有大量的课文阅读基础,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因此课外阅读能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的学业成绩。

在小学数学中,特别是低学段,学生的题意的理解,将直接决定学生的成绩。很多学生将数学的学业成绩不理想,归结为粗心大意,但仔细分析,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能力、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等差,是主要因素。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弥补学生这些不足的能力,解决学生“粗心大意”的根源,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业成绩。

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行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老师和家长配合完成

在学校,除学生早读外,教师在语文课上留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阅读的素材可以是报纸、故事书或其他文学作品,老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和点评。

在家里,家长在每天的固定时间,督促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阅读内容)。对低学段的学生,家长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对学生不认识的字、词等进行解释,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甚至可以家长读、学生听的方式进行阅读。

注意问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要给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达到家长和教师的需求。

2.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老师和家长配合完成

阅读卫生包括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阅读时眼与书本的距离、阅读时视线、阅读时的光线、阅读时的环境等。阅读卫生对避免阅读疲劳、保护视力、提高学习效率很重要。

在学校,因为教室及课桌椅的设计,能满足学生对阅读光线和阅读环境的需要,老师只需要强调和监督学生阅读的坐姿、阅读时书本与眼睛的距离、阅读时的视线满足阅读需要就行了。

在家里,应给孩子一个合适的空间来进行学习和阅读,且家长要监督孩子的阅读卫生,不能让孩子在阅读时吃零食,或者躺在床上阅读,并要强调不能在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进行阅读。

注意问题:学生阅读时别轻易在中途打断,以免养成学生阅读时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不好的习惯。

3.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老师和家长配合完成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需要做到姿势要端正、环境要安静、阅读地点固定、默读。

在学校,教师监督学生的阅读姿势,保持阅读环境的安静,很容易做到。

在家里,家长应该给孩子学习和阅读创造条件,在孩子阅读时控制电视机的音量等,很重要。

注意问题:孩子如果不能专注阅读,可以让其边阅读,边记录重点的方式进行,教师或家长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抽查。

4.培养读书动笔和思考的习惯:老师完成

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提高学生阅读时的专注度;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在阅读时,应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避免学生阅读后,不知所云的情况发生,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引导时,要在需要思考的地方进行停顿,并解释为什么。让学生在阅读中针对文章问自己“为什么”和“为什么不”,可以更好的达到阅读的目的。

注意问题:若学生在阅读时不能有效进行思考,可以通过设置阅读后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和有意识的进行阅读思考。

5.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老师和家长完成

学生在阅读时,都会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带字典(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在学校:对于课文或阅读中涉及到学生不能理解的字词,教师可以使用字典的方式,告诉学生(字典的使用也是语文教学内容之一),教师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能让学生感知和模仿。

在家里,学生阅读时遇到生字生词等障碍,家长不必给出答案,而应该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给孩子进行演示性的帮助。

注意问题:网络的发展,可以知道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来克服生字生词的障碍,但对学生上网,家长和老师应进行合理的引导。

五、小结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家长密切的配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好坏,不仅决定了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业成绩,也关系到学生中学乃至大学的学业成绩和人生中取得的成就,而小学阶段,却为阅读能力培养最关键的阶段。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