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困境与解决对策

2016-07-14张云霞答琳娜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校

张云霞 答琳娜

摘要: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自从1987年国家教委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作了初步规定后,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就作为我国高校的重点建设项目,但是随着高水平运动员的毕业,其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于是本文针对这一现状,以北京B大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对高水平武术运动员毕业后的现状进行分析,期望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困境

一、从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来看武术的重要性

武,止戈为武;术,思通造化、随通而行为术。武术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原始社会,因为人们在与自然环境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拳打脚踢、指爪掌击、跳跃翻滚等初级防攻手段,后来又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产生了一些徒手的或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就是武术的萌芽。到了周代,随着奴隶社会的繁荣,教育体系也更加完备。六艺中的前四艺“礼乐射御”便蕴含着武艺的教育。春秋时期,私学兴盛。出现了许多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被我们尊为圣人的孔子便生于这个年代,孔子认为“君子无所争,必也,射呼!”可见孔子对于“武”的重视。除了孔子,墨子也将武技作为其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对成绩优异者予以奖励。《墨子》一书将武勇精神放于首位,《尚贤》篇把“善射御之士”列为诸贤之首,并主张“凡我国能射御之士,我将赏贵之,不能射御之士,我将罪贱之,”以激励人们习武。秦汉时期,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尚武”的观念便逐渐衰退,但武术在军队和民间却日益丰盛起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武术的发展。到了唐代,开设了以武取士的先河

武举制度,这一制度作为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一直延续到清末。清政府统治前期也非常重视武技的训练,清世祖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并自诩“以孤矢定天下”鸦片战争的枪炮声显示了火器的威力,武术的军阵格杀价值日趋衰微,清军火器装备日渐增多,到了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止武举制度,自此武术从概念上退出了军事技术范畴。近代武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1914年徐一冰在《整顿全国学校体育上教育部文》中,建议把武术列为高等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的正课。1915年4月,北京体育研究社委托北京教育会在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的议案,教育部当年就明令“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武术从此也正式成为体育课的内容。当武术成为正式教学内容后,便衍生出一种高校学生的类型,通常被称之为武术高水平运动员。他主要源于1987年4月,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办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确定了51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高校,并且对招生的对象和办法等作了初步规定。由此,我国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进入了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阶段。

二、高校武术高水平运动员毕业后的现状——以北京B高校为例

虽然武术作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点项目,但是当这些高水平运动员毕业后走出校园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李芃松,曹平,李柏(2011)就对我国20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院校运动员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进行调查,从社会、高校、运动员毕业生三个层面,分析了造成运动员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和完善就业的对策。宣振华(2013)以南京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为例对其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提供理论依据。罗艳春,邓小刚(2012)以湖南省11所高校的2009届,2010届高水平运动员毕业生为例,对其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了提高和完善就业的对策,为职能部门和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如何提高就业率提供参考,以促进高校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本人特殊的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身份,对目前北京高校的武术高水平运动员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进一步对此情况深入了解。本文以北京B高校的武术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情况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来分析北京高校武术高水平运动员就业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方法。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问卷质量较高,武术高水平运动员问卷有效率与教练员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百分之百。根据问卷结果的调查统计显示,大学本科课程结束后,有的武术高水平运动员凭借自己出色的运动成绩被学校保送至研究生继续深造,还有的可以进入更高级别的运动队开始了职业运动员的生涯,但是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只是凤毛麟角,其他的高水平运动员则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进入IT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成为了一名白领,有的投入到了体育教育事业成为了教师和教练等。经过统计发现,北京B大学的大多数武术高水平运动员毕业后脱离了所学专业,仍然凭借自己的“老本行”生活,更有甚者则完全脱离了自己的专业和特長而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即便如此还是有接近三成的武术高水平运动员毕业后面临着在家待业的窘境。如此,便造成了国家、省、市、校在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上的人员和财力的浪费。

问卷还调查了武术高水平运动员毕业后就业不容乐观的原因,经过调查,多数高水平运动员认为导致就业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身的综合素质、文化成绩以及社会就业的大环境,而专业课基础不牢固是最关键的,使其缺少了一条就业方向。其次是国家的就业政策和个人的资质情况,而影响最不明显的是学校的名气和自身的运动成绩。文化课成绩比不过那些经过高考普通录取的学生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除去文化课基础薄弱不说,由于平常大量的时间被用来训练,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时间本身就要比普通生少得多,而高强度训练也会导致高水平运动员身体的疲惫与伤痛,这就导致武术高水平运动员想要进行很好的文化课学习的条件非常不利,所以武术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课成绩普遍低于普通学生,如表2所示

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这三年中,虽然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课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普通考生的成绩也有所提高,所以武术高水平运动员与普通考生的成绩差距还是很大,因此在专业方面与普通考生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三、对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安置管理的相关建议

高校所招收的武术高水平运动员本为了培养我国体育人才,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的武术文化,但这种只注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忽视文化素质培养的模式造成了体育教育投资的巨大浪费。所以本文将针对高水平运动员毕业后面临的困境而提出几点建议。

1.首先应该借鉴国外成熟培养模式,而优化我国武术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例如借鉴美国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的大学体育联盟NCAA,因为其独立性保证了招生过程的公平,又与加盟的成员学校之间保持着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关系,校方对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学生一视同仁,不颁发含水分的文凭。所以其保证了所招收运动员的文化水平质量,这样就严格控制了大学体育入口的关卡,这看似严格的把控,其实是对特殊人才的负责,可以使每一个毕业特招生较容易的接受且融合于社会。

2.其次,要改变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现状,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学校对运动员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并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科学与适应运动员的就业新型管理办法。例如,可以为高水平武术运动员开设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从而使他们可以在入学初始,考虑到未来就业的形势。了解各类职业的内容以及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特点:在明确自己的爱好与目标中作好相应的规划而未雨绸缪。

3.最后,相关政府部门与学校作为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管理者与培育者,应该明确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竞技荣誉而忽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培养内容也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运动员的实际需要,从而才能从各方提升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综合能力,防止其毕业后面临“专不专”,“学不学”的窘境。

猜你喜欢

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