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项目教法学研究

2016-07-14杨少坤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法教材职业

杨少坤

摘要:目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笔者把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教育骨干课程之一的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并对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核心能力

一、研究背景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近年来,实用型、技能型的职业技术人才受到了社会各企业的追捧。他们不一定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是具有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各种问题的职业核心能力。这是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也于2007年发文明确了以7個模块作为职业核心能力的测评标准,即:与人交流、数字运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与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在高校课堂里能够轻易得到的,它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和培养才能获得。

二、可行性研究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Katz,L.C.)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Chard,S.C.)合著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建构获得;学习是信息与知识、技能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长进;教育是满足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系统、有组织的持续交流活动。德国引进该教学法后,联邦职教所自主创新,把项目教学法当作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教学方法之一,充分体现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最为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理念,在德国的教育领域已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研究

1.项目的设计,教材的选用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英语项目教学法中的难点和重点。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多个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英语技能的训练项目与任务,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目标得以实现。教材的选用对项目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以课文为主的教材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研讨教材,改进教材,取长补短,或进行教材的延伸,设计出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熟悉的内容为主,切合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的项目是英语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关键。

2.教学过程中中心的转移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中心。它提倡以人为本的学习新理念,倡导协作、探究、讨论等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的项目中,以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讲授、教材组织均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教师授课时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尽可能简约地讲授与本次任务相关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伸,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3.评价体系的创新

以素有“教育评价之父”之称的泰勒为首的欧美教育学家都认为,教学反思与评价是对教学活动事务和人物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是实现教育目标、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强大动力。科学全面的评价可以为改进教学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和质量监控导向,更可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诊断、鼓励和强化的作用。

四、研究的意义

通过教学实践,将为高职英语教学摸索出一套有效并可行的项目教学法理论体系及具体操作模式。英语在我国的费时低效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专家们纷纷撰著论说自己的观点及其良策,但关于高职英语项目教学法在实践层面上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基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项目教学法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以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环境情景化、教学对象主体化、学习过程合作化、教学评价过程化来实施教学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核心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法教材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