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2016-07-14李志洁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时期思考高职

李志洁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思考,即: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将课程的考核方式多元化;加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学生专业实习环节增强与企业的联系配合。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精神消费的首要选择。如何培养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旅游人才是各大高校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和解決的问题,对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更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旅游管理专业背景

1.旅游职业教育社会与行业背景。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亚洲第一大旅游市场,逐步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据统计,1999年中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旅游市场,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旅游教育的发展。中国旅游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涉及旅游人才需求和旅游人才供给的许多方面。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对我们的管理体制、服务质量、接待能力、应对危机事件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一切都将需要一批批与旅游相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战略乃是当务之急。

2.旅游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分析。在旅游人才需求总量走高的同时,旅游业也面临着人才匮乏和高流失率的现象,制约了行业发展和竞争。行业发展急需现代化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需要专业职能管理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如景区管理人员、电子商务人员、熟练掌握出(入)境游调度、订机票、办签证、发团及与境外旅行社联系旅游业务的经理和优秀涉外人才等;需要创新、复合型人才。

3.旅游职业教育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在我国,本科、专科、职业院校都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该专业的教育背景分布在四个层次,其中专科约占我国高等教育60%的份额;本科约占35%;硕士约占4%;博士约占1%。而从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现状来看,专科生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的比例最高;本科生更多选择营销、业务行政管理、金融等行业或自主创业:旅游管理研究生毕业后很多都选择了从事教师或在其他行业就业。在就业方面,该专业的专科生一定程度上比本科生更具优势,他们有一定技能基础,上手快,愿意从基层做起,自我定位较低。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

从高校的课程设置来看,总体上是面面俱到,有关饭店、旅行社、景点景区等专业方向课程都是各高校学生的必修内容,学生学习不能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实力水平和其它条件对某一部分内容重点学习和选择以后的发展方向。而旅游企业所急需的营销人才、景区规划管理人才、电子商务网络人才、旅游财会人才、高级导游人才等却又相当缺乏。同时,各旅游院系也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

2.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能力

目前的大部分课程考核方式仍然是以笔试为主,部分实践课程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的综合成绩仍然是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传统的考核方式考察的多是学生背书的能力,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师传递出来的信息,缺少主动思考的能力。国外的高等教育中,辩证思维非常重要,老师并不告诉学生对与错,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同学之间讨论得出最后的结论,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依然沿用基础教育中的这种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4.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注重的是培养个体能力,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教学都忽视了学生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完成的是个人作业,考核也多是针对个人,需要单独完成。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工作完全由一个人完成,大多是需要团队的配合,每个人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最终目标。

5.专业实习环节与企业的沟通有所欠缺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环节至关重要,学生实习半年至一年时间不等。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期间,教师与学生和企业的接触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对学生的实践情况缺乏了解,不能从最快时间得到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

6.学生的职业素质亟待提高

学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英语基础薄弱,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够浓,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不强;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够浓,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不强;学生活动牵扯学生精力过多,从而影响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导致有些学生毕业后在择业就业时专业不对口。

7.班级辅导员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不够

在高等教育较为普及的今天,高职院校中家庭贫困的学生所占的比重较大,有的班级可达到班级人数的40%,部分同学因此在人校之后就开始兼职打工,贴补家用,大城市的消费相对较高,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中面对一些高端客人,老师们时时关注,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积极探索高素质旅游人才的新对策

1.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高职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教师应更注重实践能力,与相关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定时到旅行社、高星级酒店等相关企业顶岗实践,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授课内容与行业发展相匹配。专业课教师多与企业中的外聘老师沟通,交流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充分体现高职办学特色,注重科学合理地设置就业导向型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2.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针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课程设置中实践的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的资源,将课堂搬到基地中去,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条件允许安排到企业中见习,观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资深员工的工作状态。

3.将课程的考核方式多元化,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部分课程向项目导向型转型,对这类课程可以增强阶段性项目考核所占比重。对笔试考试,减少客观题题目,增加开放性的主观题目,综合考察学生一学期所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口试、情景模拟等多种考察方式。

4.加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专业课教师在平时练习与项目考核,增加分组作业或考核,由团队完成项目任务,针对团队中的表现来确定成绩,而不是个人表现和个人成果。培养与别人协作,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学生会更好地融入社会。班级辅导员在组织班会等活动时,应结合专业课程内容给学生合作的机会。

5.增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的班级辅导员不仅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上帮助关心学生,还应增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对于任课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辅导员应及时沟通了解,解决问题。专业课教师与班级辅导员应共同关心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特别是在学生专业实习期间,应当积极与学生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梳理解决。

6.学生专业实习环节增强与企业的联系配合

高职院校应当增强与实习企业,如高星级酒店、旅行社之间的联系,每位实习学生都分配有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实习指导老师应将“实习指导”落到实处。实习初期实习指导老师或班级辅导员应与实习企业进行沟通,协助学生适应实习环境。之后定期与企业联络,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跟踪调查,及时取得企业的反馈意见。与学生也要保持定期联络,了解他们的实习情况、心理情绪等的变化,对他们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克服由于初入职场而产生的负面情绪。院校可以与实习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学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召开学校、企业与实习学生的座谈会,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

猜你喜欢

新时期思考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