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如何推动高校创新型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

2016-07-14朱广君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高校创新

朱广君

摘要: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大学生连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是大学生向社会展现自己精神面貌的平台。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不仅能够促进自身能力提高,还能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保障事业也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年来,高校纷纷组织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但都出现了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热情不高的现象,为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提升志愿服务项目质量,积极推行创新型志愿服务项目就势在必行,创新型志愿服务项目在注重志愿者活动的公益性、服务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志愿服务的趣味性和结合性,使志愿服务项目拥有广泛的参与性以及更深远的影响力。在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现状的进行调查与分析,结合创新型志愿服务项目实际开展情况,我们得出创新型志愿服务项目能够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高校:创新:志愿服务

一、导言

志愿服务工作是指一种助人、具有组织性及基于社会公益责任的参与行为,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他们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社会志愿服务的不断开展,当今各大高校均建立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相关组织以开展一系列社会公益性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将学校与社会连接的纽带,也是我们大学生向社会展现自己精神面貌的一个平台。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不仅能够促进自己能力提高,还能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在许多高校都出现了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热情不高的现象,为了提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质量,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这种现象。

创新型志愿服务项目注重志愿者活动的公益性、服务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趣味性和结合性,使志愿者活动拥有了广泛的参与性以及更深远的影响力。在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开展志愿者服务项目,我们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二、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

高校一般由团委来负责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使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有序的开展,高校通常会通过设立学校及院系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构建一个全校性的志愿服务系统,从而有序高效的开展一系列青年志愿活动。然而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如今涌现出了诸多问题,总结如下:

1.组织工作缺乏专业性

一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往往跟活动的组织者有着直接的联系。我国是一个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相对较晚的国家,在志愿服务机制、宣传效果方面与部分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理解,产生思想误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一般为在校大学生,其人生阅历及经验方面的局限,往往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策划水平,使组织工作缺乏专业性。

2.志愿服务项目单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相对单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志愿服务内容类型单薄,当今大学校园的志愿服务活动大部分仍然是从传统路线出发,开展一系列的传统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关注留守儿童、义务支教和社区服务等。传统型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要傳承,同时也要发展和创新。二是志愿服务内容深度单薄,部分大学生承办志愿服务活动往往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局限于校园,不能有效的与社会接轨。许多志愿服务项目本身缺乏专业性与技术性,仅能满足被服务者的需要,往往不能满足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容易削弱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与积极性。

3.经费问题

经费是保障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目前,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学校及下属院系团委,少数的重点项目可以享受国家或省市团组织的专项拨款。对绝大多数志愿服务项目来说,活动开展经费短缺是困扰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开展的难题。部分具有社会效应的志愿服务项目能够获得社会公益组织或企业的赞助,而由此引发的资金的使用及管理问题也容易引起关注。

4.缺少法律保障。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推进,关于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已经出现。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项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规范与保障。因此,高校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责任与义务是较为模糊的,缺少对意外事件的应对能力,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尤其是校外志愿服务工作缺少必要的保障。如果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个人权益受到侵害,往往会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如何更好的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持续发展

(1)合理引导、注重培训

高校团委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各级党团应当在组织思想上对青年志愿者的培养采取高度重视的态度。首先要让大学生在思想上理解青年志愿服务的精神,让学生把志愿服务当做是一种内化主动的行动。其次,在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要联系实际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让学生懂得如何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的同时也可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加大资金投入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是院系团委或有关部门的拨款,另一方面是来源于社会企业的赞助。由于资金的有限性从而制约了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因此,应当制定一些政策来鼓励有关部门或企业对志愿活动的资金支持,例如:对于曾对志愿服务活动给予过资金等其他方面帮助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颁发一定的荣誉证明,对于企事业单位还可以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调动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在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保障。

(3)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

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志愿者的安全保障与法律支持,可以通过制定并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以及志愿服务安全知识的培训,让大学生志愿者得到法律的保障。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应当对志愿服务有跟深刻的认识与调研,从而更好的建立和完善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大学生的权益在社会、政府和学校都得到充分的维护,让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更加持续的向前发展。

(4)注重志愿者服务项目创新性

服务项目单一乏味是志愿者成员流失、志愿服务工作参与度不高的根本原因,只有在服务项目上不断创新,才能够打造广泛参与并具有深远影响的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应积极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具有的时代性。有针对性的,结合志愿者专业特点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活动,从而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与拓展。

四、结语

形式单一的志愿服务活动降低了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也逐渐降低。而创新型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开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提高了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践行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也推动了社会公益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高校创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