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研究

2016-07-14王晓玲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

王晓玲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对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在高校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复苏,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法和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实现文化繁荣的方法,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入手点。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传承教育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精神的提升,主张“内圣外王”,人们在提升自己道德境界的同时还必须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有利于完美人格的形成。优秀的传统文化主张“仁爱”,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关心。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求人们永远自强不息,在成功面前要戒骄戒躁,在失败面前要越挫越勇。这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智,使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的情绪。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爱国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着重要影響。

2014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视察了北京大学,首先去了人文学院并与师生进行了座谈,主题是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意义。中华文明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永不退色的时代价值。

近年来,社会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大不如以往,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过于老旧,跟不上时代步伐,而且传统文化在崇洋思潮作用下日显衰老,内外双重压力使得传统文化逐渐走向了衰落。缺少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成长于新时期的大学生对传统美德、传统素养的丢失日益严重。一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在这种形式下,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为蓝本,重新打造新时期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显得意义重大。

二、重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新的社会氛围和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思路

不少学者提出,应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高等教育,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与核心是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人的现代化”,在人的现代化问题中,就涉及传统文化教育这一关键问题。可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里文化发展工作的重点。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文化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对当前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又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途径。

三、加强当前大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

借助传统文化道德、文学方面的传承教育,有助于他们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文化情操,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加强大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有助于更有效地创建新时期的中国特色文化。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情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型教育方式探索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四、提出优化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研究

在大学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需要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学者们进行了诸多论述,大多数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因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因此有学者提出应当健全此方面的法规制度,通过更新观念、积极引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学者呼吁广大教师通过自身情感来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达到自主学,主动学的局面。也有学者认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流逝不是个别现象,在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都面临着传承危机,传承本民族文化,可以借鉴其他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法。

五、结语

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目前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不少问题,都在为加强和完善当前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探索。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