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实践探索

2016-07-14弓丽娜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服务型学生党员

弓丽娜

摘要:创建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培养服务型学生党员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当前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创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以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学院创建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实践探索为例,深入探讨创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学生工作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它的工作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工作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新形势下,学生党支部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实现党团结服务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职责,强化提升学生党支部的服务功能,经实践探索本文认为需要认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新服务学生活动载体,搭建服务学生平台

创建服务型学生党支部,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学生活动的有效载体,开展特色鲜明的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拓展聯系和服务学生的途径,丰富联系和服务学生的内容,着力构筑与拓宽联系和服务大学生的平台。

(一)积极组织学生党员服务广大学生

1.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班级管理。班级是最基层的学生活动组织,也是学生一切活动的正式组织。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学院学生党支部明确规定党员不论是否担任班级职务,都有责任承担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的责任。学生党员主要通过“1749”模式参与班级管理,该工作模式是学院党总支本着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开展的一项隐性教育模式。此体系构成为:在学院党总支指导下,专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在完成常规工作基础上,每人联系班级7名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这7名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每人再联系7名左右的学生,形成金字塔式的工作模式。7名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平时要与自己负责联系的7名学生经常交流、做知心新朋友,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进行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引导。这种模式责任到人,给学生党员下任务压胆子,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党性意识,也有助于推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班级凝聚力的提升。

2.选拔优秀学生党员参与“学长引领”计划

为加强学风建设,促使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增强成长成才动力,发挥学长帮扶作用,促进高低年级文化传承,学生党支部选拔优秀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等参与“学长引领”计划。这些优秀学生以不同方式与低年级学生“结成对子”,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学生班级和宿舍,带领学弟学妹开展专业认知、学习方法交流讨论及提升团队合作的文体拓展比赛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使他们成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平台,带动所在班级与低年级学生班级进行学习学业发展共建活动。

3.大力提升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精神

学生党支部通过组织支部党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引导他们服务全校师生,培养党员的服务精神。如组织学生党员参与阳光服务队、参与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的校园卫生打扫、慰问孤寡老人、郑开马拉松志愿服务、义务卖报等志愿活动,全心全意为同学们着想,使其融入学生生活,去发现和解决身边同学学习、生活中各种困难,让普通同学看得见、摸得着和感受到学生党支部的温馨关怀。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同和赞赏。通过志愿服务展现了学生党员的服务精神和组织影响力。

(二)服务学生党员,搭建党内关怀体系

在建设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实践中,构筑党内服务关爱体系,使学生党员在积极开展工作的同时能够得到上级党组织、党支部的关心和指导,在学生党员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组织的关怀和照顾,感受到“家”的温暖,有利于激发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

1.学生党支部服务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坚持以关注学生党员个体的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着力从思想政治上关怀,建立健全学生权利的保障机制;从学习上关心,建立健全学习生涯发展机制,从情感上关爱,建立健全健康情感培养机制;从思想上关注,建立健全党内关心探访机制;从生活上关照,建立健全闲暇生活引导机制等六个方面关注关心学生党员、通过民主生活会、支部书记恳谈会、聘请专家讲座等形式,关注关心学生党员的成长发展。

2.开展教工、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工党员对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学院制订了教工党员“三联系”制度,即1名教工党员联系1个班级,1个学生宿舍,与1名困难大学生党员(包括生活困难、就业困难等学生党员)结对帮扶,并要求教工党员做到“四个一”,即每学期至少深入联系班级一次:每个月至少和联系宿舍成员见面一次;每个月至少和帮扶的学生党员谈心一次;每学期就联系情况至少向党总支汇报一次。

3.创新学生党建工作联动机制。在学院党支部的指导协调下,学院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雷锋日”桐柏校区大扫除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党日活动等。广大师生党员均能积极主动的参加。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师生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党员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动向,所思所想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

1.服务社区,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党支部组织部分优秀学生党员,通过利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专业学习与服务社区等相结合社会实践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服务社会的作用。学生党支部建立了“进社区、服务社会”系列活动制度化、长效化机制。每年假期学生党员都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开展服务工作,如参加“义务支教”、“社会调查”、“社区义务劳动”、“社区节能宣传”等,不断提升学生党员思想进步与综合素质,开创深化学生党支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新局面。

2.关爱社会,心系社会弱势群体。党支部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关爱他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美德。坚持学院党支部的“三个一”制度,即支部学生党员每学期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体验一次社会公益活动,联系帮助一位困难学生。我们努力搭起平台,比如我们和郑州市晚晴山庄敬老院结成对子,定期组织学生党员慰问孤老寡人,为他们送去温暖,陪老人们聊天,打扫卫生,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3.服务企业,开拓学生就业通道。学生就业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学院党支部的主要工作任务,学院党支部一向高度重视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企业对毕业生评价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就业质量与声誉,也会影响下一届学生的就业选择。为此,学院学生党支部在对毕业班党员离校实习前进行专题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他们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企业纪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服务企业。

二、重视学生党员素质培养,提高服务社会本领

建设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必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質,增强学生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他们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本领。

(一)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学生党支部通过组织学生党员深入研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党员。此外,我们结合“90后”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党员感兴趣的社会实践公开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开展“七·一工程”,保持学生党员的党性立场与党的先进性。为了改变学生党员发展前教育与发展后教育不平衡的情况,在党员的后续教育培养上,纺织学院学生党支部推出了“七一工程”建设活动。即通过开展精读一本马列经典著作;重温一次入党誓言,并递交《党旗下的誓言》思想汇报;开好每学期一次的民主生活会;每月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参加1749工程建设;每个党员对口帮助一名困难学生等七项活动,对党员交任务、压担子,指导学生党员在工作、学习中成长成熟。通过七一工程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个人党悟,保持了党的先进性。

(三)通过素质技能培训,拓展学生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素质。为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学生党员榜样工程、挂牌服务、爱心行动、“三下乡”实践活动等特色活动。如学院开展的“小红帽”亮起来品牌活动,此项活动由学生党员和学院青年志愿者组成,在学校大型活动及重大事情如宿舍搬迁、迎新、送毕业生等活动中随处可见学院“小红帽”的影子。在活动中潜移默化提高了大学生的文明素质,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才干。更让学生党员的能力素质、服务水平在联系和服务广大师生、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得到增强。

三、重视制度建设,健全服务机制

“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想赢得扎实的群众基础,在服务学生当中发挥持续性作用,需要将有效的服务办法以制度方式转化为经常性的措施,为强化服务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一)建立学生党员服务责任制。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学生党员应该履行的服务任务,细化学生党员联系和服务广大师生的职责,确保学生党员要经常深入学生活中,打牢学生党支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组织基础,增强学生党员联系学生的主动性。

(二)建立学生党员“帮扶制度”。作为优秀大学生“集结地”的学生党支部,通过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能起到鼓励帮助后进学生,树立信心、产生力量的作用。我们着手建立了学生党员与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困难和心理障碍类学生“一帮一”的服务制度,成立助困、学习和谈心帮扶小组,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示范作用,通过“交心、传情、接力、鼓气”的交流方式,实现学生党员与问题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心暖心”帮助服务。

(三)建立学生党支部服务群众评议机制。学生党支部在一定范围内向普通师生报告思想和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接受师生的评议,及时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广大师生对学生党员的建议,以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加强学生党支部与广大师生的沟通和联系,拓宽学生党员与师生的沟通渠道。

(四)建立学生党员奖惩激励机制。学生党支部通过定期开展优秀学生党员评比活动、优秀学生党员报告会,向优秀学生党员学习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学生党员的示范性和感召力,把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落实到具体实际工作中,激发学生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学生党员中营造服务群众,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服务型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