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在多元化养老中的应用研究

2016-07-14石晓洁赵琪梁县斌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问题对策

石晓洁 赵琪 梁县斌

摘要:移动互联在多元化养老中应用前景是本次主要研究方向,采用定向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浙江和上海的多个社区、养老院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非结构式访谈。研究发现,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基本持支持态度,可是真正将养老与互联网相联系,实现智能养老的群体却没有实现大规模覆盖。本文将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支持的态度与现实运用较少的矛盾为切入点,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进而促进“互联网+养老”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养老;问题;对策

一、“互联网+养老”的背景

自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如何才能真正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50%,大中城市达70%。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人增加到4.18亿人。面对快速到来的老龄化,全社会养老、健康服务需求在不断增长,在社会养老机构容量有限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已经成为解决当前社会难题的方案之一。

在技术不断发展、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互联网+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产业应运而生,旨在调和社会养老资源有限和全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激增之间的矛盾。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发出了针对老年群体的APP,浙江、上海等多个省份的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了智慧养老的试点工作,在浙江乌镇,可穿戴智能设备已经深入到老年人的生活。

我们选取了浙江和上海的多个社区、养老院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问卷发放,同时对杭州近江东园社区等6个社区的部分老人进行了非结构式访谈,深入社区群体内部了解老人及其家属对于“互联网+养老”应用现状和使用意愿的看法。通过spss分析、对访谈资料整理发现“互联网+养老”当前在浙沪地区的应用情况如下:

二、“互联网+养老”的意愿

1.新型养老模式接受意愿方面

需求决定市场,作为智能养老设备应用的主体对象,老年群体的使用意愿对于新型养老模式的推广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图一、图二可以看出,无论是老人还是子女,对于移动互联网在养老方面的应用都持有非常乐观的看法,智能养老设备的推广前景非常可观。

2.互联网具体应用接受意愿方面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有84.6%的老年人希望在移动互联在医疗服务方面将加强投入,53.8%的老年人认为应该多加开发休闲娱乐,38.5%的老人希望在家中安装远程监控帮助提高安全性。数据表明除极少数老年人对移动互联持反对态度外,大家都表示乐于接受新事物。

通过对浙江唯康老年公寓的访谈我们得知,部分老年人对外出活动、娱乐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希望移动互联可以给他们带去更好地生活方式。而唯康公寓负责人指出“互联网+养老”会在日后逐渐普及,浙江杭州下城区西牌楼社区提出,希望可以将智能养老深入覆盖到社区,切实运用于养老,提高社区养老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在上海周浦的“老来客”民间老年组织,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已经开始使用智能手机。负责人表示,“若将移动互联网应用于老年生活,这将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丰富。不仅使彼此间的沟通更加方便,而且丰富了文娱形式。”

可见,老年群体对移动互联的需求量很大,对移动互联应用于生活有较高的热情,希望以此提高生活质量、生活情趣。推广移动互联网在养老中的应用普及具备可操作性,这也为进一步實现老年人群体智能养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互联网+养老”应用现状

1.老年群体对互联网的宏观应用现状

据CNNIC最新统计调查,我国会使用移动互联设备的老年人比例只占3.9%,与2014年相比虽提高1.5%,但是总数仍相对较低。对浙沪地区老年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可知只有57.7%的老人表示会使用移动互联设备。

2.具体新型移动互联网服务在老年群体当中的使用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

①在“互联网+”安全养老服务方面,仅有19.2%的老年人家中装有监控设备或佩戴智能腕表,而有意愿安装智能家居的调查人数也仅为23%。老年人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养老服务认知度还比较低,意愿也比较低。

②在“互联网+”理财养老服务方面,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理财平台关注度和信任度仍然较低,相比于84.6%受访者选择的传统理财方式,P2P平台在老年人当中的使用比例只有7.7%。这说明了老年人在对于资产的管理方面,仍然是以传统方式,尤其是银行存款和保险等方式比较偏好。

③在“互联网+”养老资源平台的搭建方面,65.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体验过这种互助式服务。同时80.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来了解社区活动获取社区资讯。

④在“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方面,只有3.8%老年人通过互联网寻求专业来解决心理问题,73%还是选择向邻居朋友或子女倾诉,23.2%的老人倾向于自己解决难处。可见,互联网在健康养老服务方面仍然存在短板。

⑤在“互联网+”教育养老服务方面,值得我们欣喜的是,老年人对利用互联网进行再教育的接受程度很高,显示愿意通过互联网继续接受教育占到73.1%。目前老年人网上教育平台正在蓬勃兴起,很多的社区和老人大学都在努力构建或者完善这样的平台。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

老年人使用“智能养老”的强烈愿望与其实际覆盖率低形成了鲜明反差,本次研究针对这一矛盾,通过非结构式访谈以及数据库中资料的查找,分析原因如下:

1.供需差异,老人需求难以保障

①智能手机功能复杂难操作。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相对弱,手机过于复杂的操作使得老年人无法独立使用互联网或手机类的移动互联设备。同时,手机的辐射顾虑也是原因之一。

②APP功能与需求不符。通过对市场上APP的研究调查,大多数应用产品的功能集中于聊天交友、查看资讯、远程定位、服务购买等领域,缺少适合老年群体、有创新型的养老APP产品。

2.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①好的制度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关键,是促进技术合作、扩大市场的基础。目前我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制度碎片化,没有形成统一衔接的良好制度体系,导致各部门的配合出现问题,一些智能养老项目的执行受到阻碍。

②实现“智能养老”,需要各级政府的大量财政支持。据统计,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2%,远低于西方国家的30%~50%。尤其在智能养老方面的资金投入远不及需求。其中杭州市启动的“智慧养老”服务项目为老年人安装“呼叫器”通过运营商服务平台,对接社会服务实体,最终形成主城区覆盖。但是主城区以外的社区缺少政府资金支持没有实现智能养老。

3.社区应用体制不完善

①人力资源难以协调。在智能养老的背后,需要一个分工细致能够持续有效运转的服务团队。然而一个社区内人力资源有限。在杭州上城区东园社区调查时,工作人员指出居委会里一共有社工13人,69岁以上老人522名,失衡的比例难以形成合理有效的分工,进行专门化的服务。

②社区内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智能养老服务模式。大多数社区,实行传统的社区养老或居家养老,老人日常生活与互联网脱节,而智能手机只是作为与子女沟通的工具使用,没有实现效用最大化。对于已经实现智能养老的社区而言,社区是一个联系的纽带,它将老年群体与社会对接,与医疗机构对接,与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对接。然而问题在于对接程度不够使得智能养老应用松散,缺少高效性、紧密性、系统性。

4.智能养老在家庭和社区普及率低,推广滞后

①相对于老年群体集中的养老机构,家庭养老中老年群体更为分散。尤其是农村地区,家庭散落分布状况更为明显。整合资源难度更大,互联网移动平台推广难度加深。

②老年群体收入来源较少,难以负担。智能养老设备软件硬件安装和使用费用高昂需要巨大的经济支持,设备推广主要通过政府购买和机构集中出资的方式,这对于地方经济要求较高。

③地区经济差异导致各智能养老推广存在明显差异。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网络发展滞后,老年群体的观念也更为保守,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的推广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条件和文化条件。

五、对策建议

面对智能养老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的新问题,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需要协同合作,改革现有体制,才是真正促进智能养老的推进。

1.政府完善养老制度建设、提高资金支持力度

①养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应该承担主要责任,首先要提供政策保障,完善制度建設。与社区机构合作,组织建立起完善的老年人服务体系,并规范下沉各级操作。

②成本高是目前智能养老遇到的最大问题。从智能养老的实施、运行维护到管理规划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社区、养老院等机构的经济实力有限,因此需要政府扩大资金支持力度,以保证人员服务、机构对接、系统应用的稳定运行。

2.开发商实现供给与需求对接、简化程序设置

①关注老年人需求,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专属APP。医疗方面,在现有APP中增设移动医生问诊、线上咨询、网上挂号、预约服务的功能;娱乐方面,增加老年人APP的趣味性、休闲性,不仅能够及时推送线下社区及周边活动,还要注重线上休闲功能的开发。

②简化应用程序,用简单有代表性的图标代替文字,以语音播报代替文字输,生产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手机。

③不断革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以开发性价比较高的智能养老设备,让更多普通家庭能以低廉的价格享受智能养老服务。

3.社区完善应用体制、细化人员分工

①扩大志愿者队伍以解决社区人员不足的问题。细化分工、分配任务,保证所在辖区范围内智能养老各环节能够有效持续运营。

②智慧养老的运行有赖于集中有效的服务体系的支持。加快开发建立资源整合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与医院、家政公司等事业单位相对接,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全方位服务。

③组织老年人进行相关操作培训,帮助老年人适应手机等智能设备,掌握新技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利用互联资源满足自身需要的意识在信息爆炸时代,学会利用互联网资源是一项重要技能,不仅对于年轻人,对于老年人同样如此。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帮助老人群体上网的志愿者服,提高互联网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度,可以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推动“互联网+养老”事业不断发展的必要动力。

猜你喜欢

互联网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