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应如何规避环境风险

2016-07-14董婷婷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

董婷婷

摘要:从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构想之后,中国政府已经将此项政策纳入到国家重点政策之中。“一带一路”沿线跨越40多个国家,要针对各国不同的情况,做好针对性政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针对“一带一路”构想,分析其构想中环保合作对中国以及其他沿线国家的作用,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建议,实现“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环保合作;可持续发展;环境冲突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环保

“一带一路”是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新的发展构想,而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中国在海、陆两地方向齐头并进,那么在与他国实现战略中必然会涉及到环境问题,如何走出绿色“一带一路”是我们真正将其赋予实践之前必须考虑的事情,不能再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因此在推动“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政府在经济、政治合作中保持生态环保的理念,妥善化解经济、政治与环境中的矛盾,开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二、“一带一路”政策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环境冲突

(一)沿线国家不同的环保政策导向

1.合作中环保资金、技术缺乏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境基础不同,因此要改善这些环境问题需要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实际中,各国在环保问题上投入的资金、技术支持却是严重不足。而且双方、多方环保资金分配、技术承担扔存在较大分歧。一些国家在政治、经济上等方面与我国的存在矛盾,其势必会对两国环保合作采取谨慎的态度。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出现矛盾时,只是贪图了一时的发展,却不顾子孙后代的兴亡。在技术共享问题上,某些国家借本国专利申请之矛盾,过于维护本国专利而不与他国分享技术,都希望维护个体利益,同时又囊括全体利益的好处。

2.要防范中国国内内各省的污染升级

“一带一路”环保合作不仅仅是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更是改变我国污染各省的契机,因此要防范国内各省的污染升级。目前,我国国内涉及的“一带一路”沿线包括18个城市,其中不乏污染大省,而规划中是要将其建成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中国是污染大国,产能过剩,虽然已经取得环保成效,但是基数太大。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要防范其对于本省污染的升级以及对外国污染情况的加重。中国向外走出去是要解决国内产能过剩的一部分问题,但是又要协调好沿线各省市的利益关系,避免重蹈化学行业、水資源行业建设中污染的覆辙。

三、“一带一路”应如何规避环境风险

(一)建立稳定的技术支持体系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为了与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合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的共存。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政府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环保技术的发展取得很大成效。而且通过与一些技术先进性国家如美国、日本达成的技术合作协议,进行技术交流,逐步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

(二)加强高层互访,争取达成环保共识

一些沿线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其教育水平较低,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时难以有环保概念。“一带一路”涉及到东南亚、西亚、南亚等64个国家。这些国家处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再加上互相的不信任感,对于环保合作的认识不同,增加了合作开展的难度。因此首先应加大高层互访力度,达成环保共识,达成国家层面上的环保互助理念。作为发展大国中国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这些国家进行环境改善,中国应该有耐心,建立双方信任,避免造成新的环境问题,利用环保合作的好机遇,重新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国要借鉴我国与他国环保合作的成功范例,要达成实际可行的环保合作方案。

(三)建立专项基金——“丝路环保基金”

针对在“一带一路”环保合作中可能会出现资金、技术合作问题,应该建立专项基金——“丝路环保基金”。意在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环保合作,解决环保所需资金问题。“一带一路”建设将把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协调好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关系。其融资模式可以借鉴亚投行的融资模式,但是应该有环保的特点,可以按照沿线各国的排污总量、经济发展、资源、人口状况等方面,这样可以在发展的同时协调环境,激励各国企业转型,并约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