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哲学思维规律的视角谈人生享受

2016-07-14王祖明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规律哲学人生

王祖明

摘要:在物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更加强调文化的作用,而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哲学思维规律,它包括东西方哲人们总结出来的思维规律,即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律、阴阳互根律、中成极反律和大道自然律等。如果能用这些哲学思维规律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就会更加寻求精神世界的快乐,真正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关键词:哲学;规律;人生

哲学、思维、规律、人生这样的词人们太熟悉,尤其是哲学思维规律人们熟悉得来对它已很淡化了,越熟悉的越容易淡化,然而要想获得一个快乐、有意义的人生,应接受哲学思维规律,掌握哲学思维规律,运用哲学思维规律,把它拿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要享受好人生,要想自己的人生有品位,就必须思考怎样才能享受好人生,怎么对待人生道路上方方面面的问题,怎么处理好各种矛盾,明确人生道路该怎么走,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得用哲学思维规律来指导我们的人生。

本文谈的哲学思维规律主要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律,中国哲学的三大规律

阴阳互根律、中成极反律、大道自然律。两个三大规律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有共性又有个性。如对立统一与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就是对立统一,不过阴阳平衡把事物对立面的阴阳不同性质说出来了,但事物的阴性面和阳性面还是处在统一体当中,否则该事物就不存在了。我认为从两个三大规律的角度来认识人生,会使我们的视角更宽,对享受人生的认识会更深刻,更能认识清楚享受人生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会上一个新台阶,在工作、学习及各种生活中就能获得有品位的快乐和享受。

一、对立统一律

对立统一律是指任何事物都由相互具有斗争性的方面组成,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有斗争性又有统一性,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人生道路上没有哪一方面不遵循对立统一规律。人生道路就是充满无数多的矛盾之路,如何将各种矛盾统一起来,这是人生上的关键性问题。生活要求越高,往往矛盾越多、越复杂,也越难解决。解决不好,或者说平衡不好各种矛盾,我们就会产生许多无法解脱的痛苦。

家庭矛盾、学习矛盾、人际矛盾、工作矛盾、经济矛盾等等,这些矛盾是影响我们人生享受的主要因素,我们只有努力培养自己平衡这些矛盾的能力,才少痛苦。这里有一个平衡的层次问题,动物都会平衡自己的矛盾,而我们追求的是高级平衡,是由低级平衡逐渐走向高级的平衡,是生活艺术的平衡。现在,不少人单方面的追求过高,如过分追求名利,过分追求物质等,单方面的高追求,就难以平衡各矛盾,最终吃下的苦果可能很大。这如同我们修房子一样,只有下面越宽,才可能修得越高、越稳定、越平衡,积沙堆也如此。因此,我们的人生追求要有一定的高度,但不能片面,片面的追求难以平衡好各种矛盾,只有让人生的各种矛盾平衡统一,才能使我们享受人生的形象更美好。

二、质量互变律

质量互变律是指事物在发展中,总是由量变到质变不断转换的过程。事物的变化先经过量的积累,量的变化,当量到达一定数量时,该事物将从原来量的变化产生本质变化,并且量变质变不断循环交替。量变分为正量变和负量变,正量变使事物产生正质变,负量变使事物产生负质变。

要想人生产生良好质变,首先心里就要有量变的足够耐性。人们总是希望目的马上达到,对达到目的过程却缺乏等待的耐心,如:某种人际关系的改善,对生意的成功,对学习、工作上的进步等心态大多如此。这是只求质变,不求量变的错误心理和认识,这种心理越重,目的越难达到。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反复变化过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过要强化正的量变质变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加速量变的过程,但千万注意是正确的量积累,错误的量积累不但不进步,反而会倒退,且对量变的加速也要适可而上,否则,欲速则不达。如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我们对孩子某方面的期盼不能超越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向他们提出达不到的质变要求。人生中,不当的量积累也不少,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形成良好的积累,使之产生正质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愿望更好实现。

三、否定之否定律

否定之否定律,亦称“肯定否定规律”。这个规律是指事物发展都由即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新的肯定)三个阶段组成,它反映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起伏性和曲折性。

过分否定自己,易产生自悲心理,过分肯定自己,易骄傲自满,故而我们对自己的长处、成绩要敢于肯定,充分肯定,对自己的毛病、失误要勇于否定,这样的人生才会有否定之否定,即新阶段的肯定。我们要正确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不过一般人肯定自己容易,否定自己难,所以,我们要善于否定自我。年青人成长快就是因为他们明显知不足,而大部分中老年人的认识提高慢的重要原因就是难见其不足。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人却不一样,他们在肯定自己的同时,往往是一直超于常人地否定自己。如孔子每日都会对自己进行多次反省,应当说他是敢于、善于否定自己的典范,也是清醒、实事求是肯定自己的伟人。一个人难在一辈子不断地正确肯定自己,否定自己,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四、阴阳互根律

阴阳互根律指阴性物质和阳性物质互为存在的前提,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矛盾的双方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而存在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中有错,错中有对,差中有好,好中有差,败中有成,成中有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要看到两方面,看到两方面涉及的多方面,即建立反向思维和多向思维。评价别人时,不要觉得某人好,就只看其好,看不到其不好;觉得某人差,就只看到其不足,看不到其长处。我们的某项事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失败中有成功的因素,成功中也包含着失败的方面。因此,没有大就没有小,且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没有公就没有私,且公中有私,私中有公;没有得就没有失,且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没有苦就没有乐,且苦中有乐,乐中有苦等等。

五、中成极反律

中成极反律就是阴阳平衡及其转化。中成指阴阳平衡,极反指阴阳转化。中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适中才能成;物极必反,阴或阳发展到极端,将各自走向其反面。

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过分,要适中,否则就将走向事物的反面。人生上的一切追求都要适中,即恰到好处,不能走极端,但我们做任何事,又不可能绝对适中,不同程度上都有偏。就拿炒菜的咸和淡来说,不是咸了一点,就是淡了一点,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地适度。所以,人生上的各种矛盾的解决也是不左就右,只是我们要尽力向“中”追求,因“中”为适度,适度才“成”。然而我们解决矛盾的适中又须用偏的手段去解决,这叫矫枉过正。如我们写字的笔画写不粗,你就比要求更粗地练,等到比要求的更粗了,再回到要求的粗细上来练就容易多了。又如我们调电视机的清晰度,先总是在最清晰的左右面调,这才能找到最好的适中清晰度。在运用矫枉过正原理时,也要适度,若过正过得距“中”太远,则也会走向反面,即过正不能到极限,接近极限时,就一定要注意回收。

以上分别谈了哲学思维规律及其对享受人生的指导作用,但这只是从共性角度来说,不同人在享受人生的过程中都有其个性特点,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针对自己的特殊性,灵活运用哲学思维规律来指导其人生,正确处理好哲学思维规律对人生指导的共性与个性关系。这样,我们就能在物化追求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不迷失方向,不会弱化文化追求,在物化和文化追求中找到平衡点,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寻求精神世界的快乐,使精神和物质生活达到完美统一;就能处理好人生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在工作、学习、生活、教育等方面获得相對优化的结果,有品位的人生享受就在其中体现出来。

猜你喜欢

规律哲学人生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人生中的某一天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巧解规律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