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民国时期湖南对外贸易探析

2016-07-14吴正芳肖敬香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对外贸易湖南企业

吴正芳 肖敬香

摘要:本文梳理湖南从晚清至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其变迁过程,分析其发展的历史背景、有代表性的外贸企业内生动力和外部因素,旨在从古借今,为今天湖南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企业;湖南

近年来,湖南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5年湖南进出口额达213.1亿美元,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为了更好的维持如今的良好局势,能够持续发展,分析晚清至民国时期湖南对外贸易的情况,从而找出湖南对外贸易更好的发展建议。

一、晚清时期湖南对外贸易

1.晚清对外贸易发展条件与概况

晚清时期,欧洲各国开始了贸易扩张和殖民地,清政府被迫签署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得不开放港口,“闭关锁国”被打破。外商资本主义纷纷进入国内发展,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已经成为贸易港口,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湖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对外贸易也是跟着闭关锁国的打破而迅速发展起来。当时的湖南水路与陆路交通发达,且处于我国物资交换的交通枢纽地段,南来北往的客商均在这里交汇。水路有着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湘、资、沅、澧为主流的四大水系及其支流,以扇面式的放射状由南而北覆盖全省,最后流入洞庭湖且与周边各省密切联系在一起。陆路上由京师过两湖至两广的重要路塞,边界为楚粤,乃是北方各省与两广、黔滇乃至国外商品流通的必经之路,所谓的上通两广,下达衡湘,周无关隘,富商才子,云集于此。便利的交通促进了湖南对东南亚地区的外贸交易,交通带动了湖南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不仅在农产品的出口得到了发展,矿业在此时也涌现了一批代表性企业。除去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清代湖南农村商品生产及商品流通发展的程度为全国第一。

2.晚清代表性的对外贸易企业

晚清兴起的企业均以内需为主,少量的农产品手工艺品被外商带出中国,走向世界。

杨裕兴:起于1893年,创办人杨心田,建于衡阳,以经营米粉面食汤圆为主。杨裕兴讲究的是合理选料,精工细作,调料讲究。在当时的市场上,不只以粉条为主,还开发了汤圆及北方人的面食三个品种。面条全部采用手工擀制,香滑劲道。其油料考究、色香味俱全,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主食,开创了南北饮食同在的局面,但主要针对本地居民,少量的外来商客带入其本土售卖,但因保质等问题,成品的对外贸易较少,倒是米面原材料如水稻,售入亚洲西南部较多。

九芝堂:成立于1650年,创办人劳澄,建于长沙。药铺最开始起名为“劳九芝堂”,经过劳氏族人一代代精心劳作,在清末战争纷飞的年代站住脚跟。清末民初,政局动荡,民生凋敞,九芝堂也因为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不吸收外資,不开分店,股东之间发生意见险些倒闭,后面由族众推举选出劳昆僧担任经理,他自垫银洋300元,保证资金充分流动,竭立整顿店务,安抚各股东,解决内部矛盾,才使药铺重现生机,出现了一个中兴局面,在当时的湖南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在晚清唯一没有消亡的一家企业,主要经营草药业务,面向国内,少量面向欧洲等地。

湖南矿物总公司:前身为湖南矿物总局,与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由湘抚陈宝箴请求开采湘矿,长沙富商朱昌琳的资助下成立,前期因为资金短缺,技术缺乏,管理方式不妥导致经营状况不佳,成效不著。戊戌变法时期,湖南人士如谭嗣同,扬子玉等人开发,保护有利主权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湖南官员的支持下,湖南的采矿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于是出现了当时的阜湘、沅丰两大矿物公司,官商合办,在岳州也就是现在的岳阳设立炼矿总厂,在长沙、衡阳、常德等地设立分厂,承包全省矿砂,当时的湘抚俞廉三非常支持此举措,利于合商情、统商权。但德、英、美等国对当时的“拒绝外商投资湖南各矿”表示极度不满,不断向清政府施压,以至于1902年修改公司章程,确保外洋财资投资无碍,长期以往,借于洋商对湖南矿产的疯狂抢夺行为,公司发展受到很大的遏制,随着清政府的消亡及国外压迫,湖南矿物总公司随之消亡。

3.晚清企业兴衰的成因分析

晚清时期,“闭关锁国”刚刚打破之初,因为中国主要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对外来贸易品基本没有多大的市场需求,整体的对外格局呈现贸易顺差。但是英国等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中期发展时期,对资本的扩张很狂热,在中国进货而自己货物无法售出,使得大批外商无法盈利,因此向中国输入鸦片,进行非法贸易,从而造成了贸易逆差,使大量白银流向国外,在表1所示。

就晚清时期的“杨裕兴”来说,适当的饮食创新促进自身的发展,但由于技术的匮乏导致产品跨国外卖的很少。而“九芝堂”,从晚清时期生存下来,得益于推选了正确的领导人,保证了资金链的连接,找准了当时以战争为主导的市场。而“湖南矿物总局”虽然当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产业,但由于外强欺压及政府领导无方以消亡告终。

总的来说,在整个晚清的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得到了一定发展,益于当时的闭关锁国被打破,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的开放;士人的先进思想宣传,官绅对民族产业的大力支持与保护;自然产物的丰富;西洋先进技术的流入等。但是发展的过程却极其艰难,一是清政府的软弱无力,屡屡妥协,外商的强势打压、鸦片流入及对资源的掠夺;二是企业经营目标不明确,内部管理不规范及技术资金的欠缺,所以导致了当时大部分企业的消亡。

二、民国时期的湖南对外贸易

1.民国对外贸易发展条件与概况

中国的民国时期是近代中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不仅是复杂的政治,更是经济的繁荣,内忧外患并存。南京临时政府,被北京临时政府取代,然后到国民党建立的国民政府,政府和个人对外贸易政策和制度建立,不论是开放程度还是外来思想的流入都得到了一个质的变化,随之对外贸易在此环境下也得到了相对于晚清更大的发展。

民国时期对外贸易发展最迅速的已非珠三角,其翻天覆地带来量变到质变的是浙江沿海开放通商口岸,即宁波港、温州港等被迫开放了一个又一个,浙江省对外贸易上了一个新台阶,极大地促进了浙江的经济和大量的新商人的出现和发展,同时上海逐渐取代广州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外贸中心,外贸在中国的民国时期,特别是浙江外贸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个时期的湖南对外贸易农业、手工业、药业处于低速增长时期,其中增长速度最最突出最快的莫过于锑钨矿、桐油业。1912至1937年,长沙、岳阳的开埠、丰富的矿产资源,加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突变,二战时期对有色金属的重视,国际市场对锑、铅、锌及桐油等军事工业原料的急需,湖南的对外贸易飞速直上。1911年长岳两关进出口贸易总量为两千七百多万两,而1935年达到七千四百多两,出口总值大幅增加。民国时期的有色金属业为湖南的对外贸易作出重要贡献的行业。此时对外贸易发展不稳定,但总体处于上升阶段,以长沙为例(表2)

2.民国代表性的对外贸易企业

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企业相对于晚清时期的被迫外输,逐渐有了自主对外的意识,企业增多,对外贸易加强,少量企业有了对外贸易专业化。这一时期有色金属出口迅速发展,而农业、药业相对发展缓慢,对外出口不强。

宝成公司:方志盛于1901建立,以开采铅矿出名。晚清时期属于“矿务总局”管辖,民国成立后被瑞昌公司顶下,同期出名的有色金属开采公司有丰大公司、渔利公司、台顺公司、康裕公司。抗日战争初期至世界大战前期,锑钨开采量与销售量明显下降,如表3所示。

自1936年开始锑产量直线下降,在1939甚至停产,产量为零,也反映当时的锑产业极度依赖国际市场。

不仅是锑,钨的产量及出口数量都是呈现着一个递减的状态,也是随着国际市场和政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在国际市场依赖度上较锑轻。

后因战争及局势的稍微稳定,增加了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康裕、台顺等公司恢复生产,但由于当时列强的价格欺压,开采方式的落后,收益减少资金断流,至解放前夕,相关矿区公司相继倒闭,只康裕一家苦苦支撑。

杨裕兴:1934年,老板杨心田病种,将杨裕兴交由儿子杨菊村打理。1937年,杨心田之子楊菊村学习西方经营理念,于长沙开设分店并担任老板一职,并且在原有产品的种类上创新增加,增设汤面、蒸饺、卤味、腊味等食品,以骨料汤面盛名全市,成为省内著名面馆,吸引各国外商品尝,在原有米面的出口基础上增加了腊肉卤味的少量出口。1938,由于战争原因,在长沙“文夕”大火中,杨裕兴店面被烧毁,暂时停止经营。

九芝堂:晚清时期稳速发展,1930年,年营业额高达18万银元,1935年的年营业额更是猛升至40万银元,不仅利润猛增,其中草药也由当初少量流出变成为除粮食农产品进口之外的东南亚进口的第二大产品。但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中店面被烧毁,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方才恢复营业。

3.民国企业兴衰的成因分析

民国时期,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对外贸易虽然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但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于有色金属的大量外销,农业、制造业、手工制品得到明显遏制。所以西方学者根据国际贸易理论,针对中国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对外贸易保护的想法。他们认为幼稚产业的保护是国外贸易保护的主要依据,应按照购买力平价制定适当的汇率,保护本国产业。

就康裕等一系列矿产品开发炼化公司来说,大肆兴起得益于世界大战对军火武器的使用与需求,也得益于当时外来先进思想的流入与国人日渐开放科学的学习氛围有关,更是得益于当时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战争时期免不了遭受国际局势动荡的压迫,国内形势的动荡也使得开发生产难度增加,开采技术的落后更是为矿产公司的消亡增加了一项速度催化剂。九芝堂、杨裕兴等传统产业随附着大环境的发展而发展,加之学习国外经营模式,利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还是在战争的影响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整体来说,民国时期,由于自然矿产资源丰富;民国政府对矿产及对外贸易的大力支持;国外产业保护论的传人;二战时期的资源需求:国民的悉心经营等都使得当时的对外贸易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国际形势动乱不稳定;没有合理统一的对外贸易管理机制及政策;各项先进技术尚未掌握;国内形势动乱,日本入侵,战争纷飞也使得对外贸易发展被限制,各大企业纷纷倒闭。

湖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不具备优良的港口和地理优势,但湖南人民凭借勤劳的品质,灵活的经营模式和优良的矿产资源,从晚清至民国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虽然中间战争、技术、资金等问题对对外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但没有改变湖南对外贸易向前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

对外贸易湖南企业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