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八大姓氏研究(下)

2016-07-14刘伊丽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源流研究

刘伊丽

摘要:我国的姓氏起源,源远流长。早在母系社会就有了姓,并产生了上古八大姓。中华民族的绝大多数姓氏皆由八大女姓而来。“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和氏有哪些渊源?氏又有哪些分类?作者以上古八大姓为题,浅谈姓与氏的渊源。

关键词:姓氏文化;源流;研究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处。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出。据记载,上古时期有八大姓,分别是:姬、姜、姚、赢、姒、坛、妫、姑。他们都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

一、古八大姓氏——赢姓、妫姓、姒姓、女云姓源流赢姓

《汉书地理志注》和《说文解字》记少嗥氏为赢姓。赢即燕的异字,且又同音,故赢即燕。少嗥氏初以燕(玄鸟)为图腾,故成为赢姓的始祖。《史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伯益得姓后,担任要职,成了舜的重臣。舜帝禅位于禹后,伯益被任命为执政官,总理朝政。禹在临终时,将天下授于益。后来被禹之子‘启杀害。伯益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至非子,受周孝王封为附庸,续赢氏祀,定居于秦地,史称赢秦。及后,非子的六代孙赢开救周有功,受周平王封为诸侯,是为秦襄公,成了秦国的缔造者。

赢秦历经三十余世、六百余年的传承,特别是穆公赢任好、孝公赢渠梁、昭襄王赢则等明君励精图治的积淀,赢秦势力日益壮大。至始皇嬴政,并六国、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被誉为“千古一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制王朝。

妫姓

妫姓得姓始祖是舜帝,当舜还是个平民的时候,因有德有望,部落首领尧十分欣赏他的才干,于是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让他居住于妫水之边。后舜帝迁居妫水,就以妫为姓。妫姓为黄帝支系有虞氏的后裔,帝舜为黄帝曾孙颛顼的六世孙,他继帝尧之后,登上了中原地区黄帝族系最大的部落首领之位,跻至五帝的行列,成为中华文明的先祖之一。按史籍《帝王世纪》的记载,上古帝王世系为:伏羲→女娲→大庭→栢皇→中央→栗陆→骊连→赫胥→尊卢→浑混→吴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无怀→炎帝→神农→黄帝→少昊→颛顼→高辛→尧→舜→禹→汤→周文王。妫姓在中国姓氏史上功不可没,率先奠定了陈、胡、袁、田、孙、陆、王、车、薛等许多舜裔姓氏的发展根基。

姒姓

据史料考证,姒姓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姓氏。姒姓的祖先是被世人千古传颂的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相传禹的母亲因吞吃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因此禹治水成功后,舜便赐姒姓(姒是苡的同音字)于禹。后来,禹的儿子建立了夏朝。夏朝灭亡后,禹的后代就以夏为姓氏。夏朝灭亡后,有些夏朝后裔改为夏姓。姒姓的后代繁衍出了很多个姓氏。主要有佀(似)姓、题姓、顾姓、扈姓、谭姓、夏侯姓、鲍姓、等姓氏。出自姒姓的国家主要有夏朝、褒国、缯国、越国等。著名人物有大禹,以及周幽王之后褒姒。

妘姓

“坛”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周朝的鄙国、夷国、逼阳国都是坛姓。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郐、路、逼阳、鄙等姓,都是古时的坛姓国。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后人尊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曰祝融。

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

二、氏的分类:

据考证,夏、商、周时期,人们有姓也有氏。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是在姓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氏是姓衍生出来的氏族分支,从夏朝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这一时期,氏是达官贵人家族用以標志宗法身份的专称,氏的主要作用在于区别身份的贵贱,以示和平民百姓的区别。在人类社会之初,氏是带有明显的等级观念和阶级烙印的。在夏、商、周三代,氏是贵族男子的专称。我国最早的一些“氏”,如神农氏、伏羲氏、燧人氏等,都是父系氏族阶段出现过的最有名的“氏”。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命氏之法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以职官为氏,以邑名为氏、

以乡亭之名为氏、以先人的字为氏、以兄弟次第为氏、以官职为氏、以职业为氏、少数民族汉化、以谥号为氏等。

三、姓与氏概念、发展

由于人口繁衍,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分解。《左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因而在贵族女子称谓中则著之以姓,因为“姓”可表明她出生于某个氏族,起到“别婚姻”的重要作用。据《通志》记载,太吴时规定:“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混乱,姓氏逐渐混同。到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了。我国现行的姓氏,是在远古姓氏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随着母系社会的分化和瓦解,随着氏族社会的巩固和发展,远古姓的概念逐步被削弱,被淡化,被遗忘。现今的姓氏,多数确立于春秋至秦汉时期,有的则更晚一些。在这一时期,姓和氏之间差别已经逐步消失,人们把姓氏合二为一,“姓”开始成为姓氏的总称,即现代姓的真正含义。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氏都包含其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姓氏文化历经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

猜你喜欢

源流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啸”的源流
本帮菜之源流考
“干” 字源流浅析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墨竹画的源流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