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视角下《功夫熊猫3》字幕翻译比较

2016-07-14张丽威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字幕翻译关联理论对比分析

张丽威

摘要: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电影字幕的翻译不同于一般的书面文本翻译。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功夫熊猫3》的官方配音版本和深影字幕组网络翻译版本,提出译者应该以关联理论为指导,让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字幕翻译;对比分析;《功夫熊猫3》

一、引言

美国梦工厂于2016年1月29日推出的《功夫熊猫3》是首部中美合拍的动画片。在片中,阿宝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生父亲李山,随他前往神秘熊猫村,并在最后领悟了气功的奥秘,打败了大反派天煞。正如前两部一样,《功夫熊猫3》中充满了中国元素,反映了励志式的美国精神,并延续着其幽默搞笑的喜剧风格。

《功夫熊猫3》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字幕的翻译。我国引进的外国影片一般有两个版本

国有电影译制厂的官方配音版本(以下简称“官版”)和网络字幕组做出的英文原声汉语字幕版本(以下简称“网版”)。官版配音电影多为在影院放映的电影,面向的观众层次比较复杂,需要充分考虑到观众年龄、教育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必须在忠实于原版的基础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并为了增加票房而译制得更加趣味化和本土化。而网版字幕主要是迎合有一定英文基础、喜欢欣赏原汁原味英文电影的人群,所以在翻译的时候网版字幕更重视辅助观众理解剧情。由于官版和网版字幕的目的不同,其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功夫熊猫3》官方配音版本和深影字幕组制作的网络字幕进行对比分析。

二、关联理论翻译观概要

关联理论是由Seperber;Wilsion(1986)在语用学和认知学基础上提出的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用明示推理的交际模式替代传统的代码交际模式,即听话人需要寻找交际者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利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最终实现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认知”(何自然,冉永平,2001,p.32)。其中,明示是指说话人将自己的交际意图展示给听话人,而推理是指听话人对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进行识别。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总是下意识地遵守关联性原则,而关联性强弱与处理努力和语境效果这两个因素有关。同等条件下,处理努力越小,或是语境效果越大,关联越强。

Gutt首先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中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之中,认为“翻译的质量是由相关因素见的趋同程度所决定的”(Gutt,2000,p.384)。翻译的关键就是寻找源语作者的意图,按照关联理论,以译文的方式向目标语读者传递信息,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正如Gutt所说,成功的译文就是“让译文读者顺利理解译文内容,而无需做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Gutt,2000,p.107)。

三、关联理论对字幕翻译的指导

字幕翻译是原声口语的书面译文,其目的在于帮助观众克服语言障碍,更好地对电影进行理解。不同于一般的书面文体的译文,字幕翻译的对象一般为电影角色的交际对话,而关联理论认为翻译的本质就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所以字幕翻译可以看作是译者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让受众以最小的努力理解电影想要传递的内容,进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语境差异会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这也是字幕翻译的重点和难点。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注意两种语言之间语法、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结合两国各自的文化特点,使受众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得对电影最正确的理解。《功夫熊猫3》作為首部中美合拍的动画片,其推出时主要的受众人群之一就是中国观众。加上影片中大量的中国元素,其字幕翻译不可避免地要更多地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官版和网版字幕中,归化的翻译策略被大量使用,并且通过使用四字词语、网络流行语和文化负载词等方式使字幕更加具有本土气息,令观众更加容易地获得最佳的观影效果。

1.四字词语

四字词语是中文中一种传统的习惯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字幕的长度,还可以使字幕更具中国文化特色。《功夫熊猫3》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一部电影,里面有着很多关于武术招式和中国禅学内涵的词语,将其翻译成四字格可以使字幕更加地道,并令观众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1:

原版:If you only do what you can do youll never be more than you are now.

官版:如果你只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就永远没法进步。

网版:如果你只做你力所能及的事,你就没法进步。

这是阿宝的师傅教导阿宝的一句话,网版将“what youCan do”译为“力所能及的事”,而官版译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相比之下,网版使用了四字词语,不仅符合汉语习惯,给人一种语重心长的感觉,还能缩短字幕的篇幅。而官版则选择了直接译出,译文更加通俗易懂。

例2:

原版:I will have his chi and then all of theirs.

官版:我要收走他的气,然后再收走他们的。

网版:我将把他和其余所有人的气收入囊中。

这句话是剧中反派天煞所说。官版字幕更加直白,而网版字幕简单调整了语序,并通过使用四字词语来显示天煞嚣张的气焰。

可以看出,网版字幕在四字词语的使用上更胜一筹,使《功夫熊猫3》这一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电影更具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色彩,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官版配音则充分地考虑到了观众层次的差异化,在忠实于原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语言直接通俗。另外,四字词语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有节奏和韵味。

2.网络流行语

《功夫熊猫3》传承了该系列电影一贯的趣味娱乐性,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以为影片增加亮点,既能使中国观众捧腹大笑,又能使字幕更加地道,令观众更容易理解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

例4:

原版:How you ever seen anyone look so ridiculous?

官版:你见过这么不靠谱的吗?

网版:你有见过这么可笑的人吗?7

这句话是阿宝的亲生爸爸李山想要认回自己儿子的时候,阿宝的养父所说的话。官版利用“不靠谱”这个流行语拉近了电影和观众的距离,使译文更加生活化和大众化。

例5:

原版:Hey,what kind of panda are you?You have a funny neck.

官版:你算哪门子的熊猫啊?你的脖子真奇葩。

网版:你是什么品种的熊猫啊?你脖子好搞笑。

这句话是熊猫村中的小熊猫对阿宝养父的提问。由于他们没有出过村庄,也没有见到过鹅,所以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可以看出,官版翻译使用“哪门子”和“奇葩”这两个流行语体现出了小熊猫的天真烂漫、童言无忌,为电影带来了趣味性。相较之下,网版更偏直译,译文更加贴合原文,易于理解。

在《功夫熊猫3》的官方配音和深影字幕网络字幕中均使用了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且官版使用数量明显多于网版字幕,而且官版配音的语言相较网版字幕而言更加富有生活气息。这主要是因为在影院上映的官版配音电影需要迎合有着不同年龄、教育背景的观众,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不仅可以贴合大众生活,更能够提升影片的趣味性,进而激发观众兴趣,达到提升票房的目的。

3.文化负载词

由于《功夫熊猫3》本身就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影片,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国文化负载词,如气功、阴阳、功夫、招式名称等等。片中大部分文化负载词的英文原版都是以汉语拼音的形式给出的,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回译为相应的词语。另外,还有一些句子原版本身没有体现出中国文化,而官版和网版字幕将其翻译为承载着中国特色的词汇,使中国观众感受原汁原味的中国魅力,更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产生共鸣。

例6:

原版:Lets feast in my sonshonor.

官版:來吧,咱们给我儿子接风。

网版:我们去大吃一顿吧,庆祝我儿子回来了。

这句话同样是李山对村民说的话。“接风”是汉族的交际风俗,指的是设宴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或是从远方归来的人。“接风”一词用于这里再恰当不过,而且还可以缩减字幕的长度,减小观众的阅读压力。

另外,《功夫熊猫3》的官版和网版翻译中用了大量的方言词汇,如“啥”、“咋”等东北口语词语,且方言词汇多用于阿宝、阿宝养父这一类搞笑、无厘头的角色身上,意在使角色的对话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提高了交流效果,使角色形象更加饱满,提升了影片的趣味性,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四、结论

字幕翻译需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简洁明了,令观众获得最佳的观影体验。而关联理论强调推理努力的最小化和语境效果的最大化,为字幕的翻译提供了指导性意义。本文着重对比分析了《功夫熊猫3》的官方配音版本和深影字幕组的网版字幕。虽然两个版本字幕有着诸多不同之处,但由于其受众不同,翻译目的有所区别,两个译本均有其合理性。总之,译者需要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对原文信息进行取舍,调整语言表达方式,关注观众认知能力,引导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猜你喜欢

字幕翻译关联理论对比分析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从语境维度理论的角度探讨电影《卑鄙的我2》中的字幕翻译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