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与感性

2016-07-14刘娇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刘娇

摘要: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知觉特性,会给人不同的视觉及触觉感受,不同的景观材料的组合方式影响着景观表现,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联想,从而形成不同的景观体验。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景观设计材料表现方面的设计实践及相关理论进行研究,试图从设计思维与方法的角度,找出景观材料组合方式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研究其对景观表现的影响。

关键词:景观材料;组合方式;理性秩序组合;感性自然组合

在任何艺术领域,材料作为表现手法,都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在景观设计中,景观材料作为表达设计概念的基本要素和主要媒介,必然与设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材料的不同知觉特性,会给人不同的视觉及触觉感受,不同材料组合方式下的景观表现所传达出的情感联想,会给人形成不同的景观体验。单从设计思维与方法的角度,将景观材料的组合方式分为理性秩序组合方式和感性自然组合方式两大类。

理性秩序组合是在尽量不影响材料自身的材质、肌理、色彩等自然属性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将材料加工成具有某种规格样式的单位,并用极为理性的处理方式来加以组织,从而使材料呈现出一种具有某种规律的形式。而感性自然组合的思想核心是,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持材料的原始形态和材质特色,尽可能地发挥和表现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品质。要求能够根据材料的原始形态匠心独运的因物塑形、随机赋彩。这种运用材料的方法,能够使景观体现出一处场所独有的精神。

景观材料的理性秩序组合方式的景观设计案例以日本设计师冈田宪久所设计的爱知县高滨市站前广场最为典型。日本爱知县高滨市盛产三州瓦,设计师冈田宪久就利用“瓦”这一日本传统材料,与植物相结合,营造出一处充满现代气息的景观。设计以原有树木为中心,利用高低起伏的地形,弧形的瓦竖立排列,构成漩涡形的波浪,形成富于气势的庭院中心。设计中运用不同种类的瓦,有屋顶瓦,装饰瓦,所有的瓦沿直线竖立排开,与草坪的界限强弱有序,构成极强的韵律。特别是在构成庭园平面直线与圆相互碰撞的地方,用各种不同种类的小瓦,像织锦缎一样布置于其间,再如置石一样配上半球形的瓦,创造出变幻的花纹。这种组合方式使材料间表现出一种规整的形式,却又不是一种完全规律,这种自由度既可以豐富景观的表现性形式又能通过各个部分或各种材料间的理性组织达到和谐统一的表现效果。

在景观材料的感性自然组合方式这一点上,德国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可谓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彼德-拉兹教授夫妇利用生态原则,保留、再利用了原工厂遗留的大量设备和材料。旧铁轨路基被作为一种大地艺术品保留下来,在路基上铺设草,游客此地漫步逗留的同时会不由自主的环顾四周景色;钢铁厂的炼钢炉等一些构筑物也被保留下来,游客可以攀登并远眺园景。公园还通过不同的色彩增加识别性,如灰色及锈色表示禁区,表示不能进入,蓝色代表可以自由使用与进入等。此外设计保留了工厂原有的植被,就连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工厂中的一些废弃材料被重新利用,一些砖块被碾碎用于混制红色水泥沙浆,矿渣合和焦炭被用做植物生长的介质和地面材料,在铸件车间发现的大块铁板被用来铺设金属广场地面。公园的处理方法不是掩饰破败的景观,而是通过对旧有材料的运用,寻求对景观要素的新解释。设计也从未掩饰历史,而是尽量让人们去看、去感受历史。废弃的材料和建筑,不再是垃圾和废墟,而是当作场所的纪念物保留下来,供人们欣赏。整个杜伊斯堡风景园的设计延续了场所原有的精神文脉,是景观材料感性自然的组合,突出了景观的地域性特征。当人们身处于那些由旧库房改造的庭院中,触及到那些用废弃的铸铁与植物组成的景观时,感性自然的废弃材料组合使工业设备材料变得不再冰冷,而带有一丝情感上的怀念。

材料是景观设计的一个基本问题,景观材料的组合方式影响着景观表现。对于材料组合方式的理性与感性认识对景观表现的影响更是是直接而显著的,景观材料不同的组合方式会给人不同的视觉及触觉感受,理性秩序组合的景观材料组合方式,能够使景观材料呈现出一种具有某种规律的形式,而感性自然组合,能使景观体现出一种场所独有的精神。但不论是哪一种组合方式,运用恰当都会产生与环境的融入之感,给人和谐统一的景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