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永年吹歌的发展与保护

2016-07-14邯郸市群艺馆056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1期
关键词:曲牌艺术

董 莉 (邯郸市群艺馆 056000)

浅谈永年吹歌的发展与保护

董莉(邯郸市群艺馆056000)

永年吹歌作为冀南鼓吹乐的代表广泛流传于河北邯郸永年县及周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永年吹歌演奏器乐独特,曲牌众多,是中国民乐杰出代表。但随着社会发展,在外来文化以及现代传媒的影响下,永年吹歌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中逐渐衰落。本文试探讨永年吹歌在现状中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永年吹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创新

永年吹歌作为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是一种在河北邯郸永年县流传较广的吹打乐,所以被唤作永年吹歌,还被称作“响器班”“游乐会”。永年吹歌历史悠久,但具体起始年代缺乏确切的考证,只是根据当地民间艺人世代传说得知,最早在隋末窦建德率领起义军在永年定都时吹打乐就已存在,由于吹歌艺人在封建社会倍受歧视,所以关于他们的记载寥寥无几。吹歌真正成熟并形成一门独特的艺术则是到了明朝中期,据明广平(今永年)府志记载:1506年(明正德元年)粮食丰收,知府特用吹歌来庆贺。这是有关永年吹歌的最早文字记载,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永年吹歌最早出现于宫廷及官宦富贵人家,每逢重大节日庆典,如添人进口、过大寿等喜庆日子这些权贵人家都要组织自家的吹歌班演奏。随着时间推移,吹歌技艺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吹歌走进寻常百姓家,主要用于生子、娶亲、过寿、丧葬等场合,吹歌艺术逐渐在社会各阶层普及开来,到清末、民国以及解放前后吹歌终于发展成为大众民俗文化,从吹歌组织到演奏形式都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式。

永年吹歌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曲牌众多,演奏器乐独特,是中国民乐杰出代表。据不完全统计,永年吹歌有各类曲牌50余个、曲目200余个,常用的曲牌有快慢赞子、刘备过江、扯不断、哭五更等,这些乐曲大部分是永年吹歌独有的,也有部分曲牌是融合了其它剧种和艺术形式。艺人们用唢呐、大管、咔碗等乐器吹出各种曲调,主要是梆子、豫剧、西调、平调、京戏等戏曲唱段。演奏乐器分为两大类,一为吹奏类,一为打击类。吹奏类乐器是以唢呐为主,俗称“罗戏笛”,笛杆长30厘米,有8孔,笛碗直径为16厘米,笛杆上有芦苇加工制成的口哨,其声音高亢粗犷;另外,吹奏类乐器还有海笛、闷笛,横笛、柴笛、笙等。打击类乐器主要是小堂鼓和板鼓,另外有锣、镲、梆子等。在演奏中主要有三部分内容:吹奏、打击、咔戏。其中,咔戏是对各种声音特别是对戏曲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可以模仿青衣、胡生、花脸等各种角色的唱腔,还可以模仿各种动物,尤其是鸟类的叫声。

永年吹歌作为冀南吹歌的杰出代表,具有粗犷,煽情、奔放、质朴等特色。“永年吹歌”传统上常用于红白喜事,逢年过节,庙会及喜庆日子。近些年,庆功报喜,盛大集会,也常有演奏。尤其春节、元宵节期间更是盛况空前,各村各队汇集城里,锣鼓喧天,赶到十字路口,常象打擂一样三四班对着吹,比着奏,一吹就是通宵达旦。大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这不但引起广大群众看吹歌的极大兴趣,也锤炼了吹歌艺人的高超技艺和过硬功夫。

永年吹歌的传承以家族传承为主,一家几代,一村多班,几乎村村都有吹歌能手。据永年县文化部门统计,目前永年县专业吹歌团队有60多个,从业艺人将近1000多人,业余吹歌手不计其数。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以龙泉刘家、洺关刘家、界河店刘家、龙曹周家、尚古姚家等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流派。尽管是家族传承,但吹歌并非传男不传女,甚至还有专门从外地来拜师的,比如尚古姚家第六代传人中就有六名师传弟子。

永年吹歌中具有独特的中国民间音乐元素,曲牌、曲目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深入挖掘、研究永年吹歌对于丰富中国音乐的内容,更好地发挥音乐演情、娱人的效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中国戏曲、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和音乐表现方法的拓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永年吹歌还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它已成为永年以及周边地区群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对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拉动经济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河北省优秀民间艺术之一的永年吹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20世纪50年代,永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吹歌之乡”。1958年,周恩来、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到邯郸视察期间,特邀永年吹歌做专场演出。那一时期涌现出包括李万坤、姚万贵、刘立仁等一大批优秀的吹歌艺术家。永年土生土长的吹歌名家周东朝靠着精湛的的吹歌演奏艺术,被中央民族乐团聘为首席唢呐演奏家,曾多次出国演出受到各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在国外还办有多家唢呐学校,培养了众多吹歌“洋”徒弟,他坚持要把永年吹歌这门古老而独具魅力的民族艺术带出国门,吹响世界。

近年来,永年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永年吹歌大力扶持,着力打造“中国吹歌之乡”文化品牌。2011年9月,首届中国吹歌节在永年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40多支代表队的600多名参赛选手,聚首广府吹响盛世颂歌。2012年7月,河北省永年县组织十余名优秀吹歌艺术家赴台参加台湾新竹市文化局和新竹市青年国乐团组织主办的2012竹堑国乐节,演出取得圆满成功。2014年10月,第二届中国吹歌节在永年县成功举办,多位国家级、省级专家学者和30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众多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参赛队伍齐聚吹歌之乡,为广大百姓带来了一场别具风格的文化盛宴,为吹歌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然而,随着外来文化以及现代传媒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精神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永年吹歌逐渐衰落。随着殡葬制度改革的深入加强,丧事从简,当下村民办喜事流行请军鼓乐队或现代乐团,主要用于农村红白喜事的永年吹歌演出市场日益缩小和消失;市场的萎缩和孱弱,造成吹歌人员从业积极性降低,改行谋生的很多,吹歌队伍日益减少;现有从业人员只为谋生不求艺术深入,对传统的曲目、技巧等缺乏主动的钻研和继承,加之演出场合和曲目的局限导致很多传统的曲牌常年不被演奏而被淡忘,随着老艺人们相继去世,很多珍贵的、世代流传下来的曲目、曲牌失传。时代和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永年吹歌的生存和发展陷入困境。

要摆脱困境寻求出路, 光靠吹歌艺人的传承和不懈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永年吹歌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主要集中在它的非物质性、动态性(活态性)、“独创性”“地域性”和延续性等五个方面,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毁灭就无法再完整还原。永年吹歌要想走出困境,首先就是把眼界放宽,把眼光抬高,要使传统艺术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我认为要把目光放在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艺术发展、改革、创新,这里要注意的是,创新不是要离经叛道的去另辟蹊径,而是在原来老的根基上搭建新的平台,这个平台不能脱离原来本身的表现精髓,融入新的元素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我们提倡传承中要有创新,就是陈中有新,陈和新的融合。艺术的魅力所在,就是它的个性,不可复制性。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下经得起检验的艺术作品都是创新的成果。脱离继承的创新就像无源之水,总有枯竭的那一天,所以继承和创新是统一的,不应对立起来。探索一条继承和创新之路,关系到如何使传统艺术走出低谷,重展风采。永年吹歌的传承与保护,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曲牌艺术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纸的艺术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凉州贤孝的曲牌曲调特点
曲牌体联套是古典戏曲的遗存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