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之广场舞研究综述

2016-07-14张福灵

运动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区域性全民广场

张福灵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全民健身之广场舞研究综述

张福灵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通过对我国2005—2015年间全民健身之广场舞的研究进行梳理统计和分析,概括出了这一时期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

全民健身;广场舞;综述

通过借助中国知网(CNKI),在全文数据库中输入检索项为“主题”;在检索词中输入“广场舞”或“广场健身舞”;文献来源语博硕论文;检索2005—2015年刊载的文献,共检索出86篇。根据文献内容对其进行筛选,最终得到有关广场舞和广场健身舞论文的文章共42篇。

1 全民健身之广场舞区域性研究

在对42篇博硕文献梳理分析后发现,针对区域性研究的文献最多,高达27篇,占总文献量的64.3%;关于广场舞宏观理论框架方面的研究有6篇,占总文献量的14.3%;有关广场舞综合效应性方面的研究9篇,占总文献量的21.4%。而围绕此3类主题为研究视角的文献最多,较为集中,约占文献总期刊发表数量的48.8%。

1.1我国广场舞区域性研究“疏”与“密”的分散与集中

由数据得知,有关广场舞区域性研究的文献数量分布层次较为分明。整体来说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文献数量分别为9篇和8篇,两者共占区域性研究总量的63.0%;其次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区域性研究的文献数量分别为3篇、5篇,占区域性文献数量的11.1%、18.5%;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文献数量都为1篇,两者共占区域性研究文献总数量的7.4%;而东北地区为0篇。整体来说,除了华东和华中地区,其他地区的区域性相关研究较为薄弱,有待加强。

1.2广场舞各区域性研究的对比分析

总体来说,各地区的共同点在于:(1)广场舞区域性发展态势较好,参与者以离退休的中老年女性为主;(2)锻炼时间段主要在早晨和晚上,且晚上参与锻炼人数的比例高于早晨,锻炼时长约为1~2h;(3)广场舞团队多以自发组织形式组建;(4)组织管理不完善、宣传力度低、场地设施不足、专业性的指导员缺乏等是普遍遇到的问题;(5)参与者的学历普遍处于中低等水平;(6)活动场地一般选择社区空地、公园广场和社区广场。不同点表现在活动内容和音乐的差异:(1)东北地区:活动内容主要是民族健身舞、交谊舞等;(2)华北地区:活动内容吸取了现代舞、民族舞等多个舞种的精华,音乐的选择上以流行歌曲和民族歌曲为主,且音乐慢节奏、中等节奏、中等偏快节奏为主;(3)华东地区:活动内容包括健身健美操、穴位拍打健身操、养生健身操、形体舞等多种形式。音乐多选当今最为流行且节奏感强的DJ形式;(4)华中地区:活动内容主要为民族舞、现代舞、体育舞蹈、交谊舞,音乐主要以慢节奏、中等节奏、中等偏快节奏为主;(5)华南地区:活动内容以健身操和太极为主;(6)西南地区:健身内容更趋于多元,主要包括民族舞、现代健身舞、韵律操、传统体育项目、集体舞和秧歌等。音乐选择一般是通俗类和民族类的;(7)西北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广场健身舞的锻炼,如锅庄舞。

2 全民健身之广场舞宏观理论框架研究

2.1我国广场舞发展现状与历史文化研究

2.1.1我国广场舞发展现状 广场舞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广场文化,具有时代性的中国特色文化,是在全民健身之国策引导的大背景下酝酿爆发。有不少学者对其发展现状做了详细的描述,具有代表性的有陶宏军在《我国广场舞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最近几年广场舞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几乎每个城市中所有的空旷地带都被利用了起来,每个晴朗的早晨和傍晚广场舞都开展得如火如荼。杨红等在《广场健身舞蹈发展前景的研究》一文中谈到,我们国家城市里大部分人进行体育活动,80%的人们是以广场健身舞为主要锻炼内容。窦彦丽,窦彦雪在《广场舞文化溯源与发展瓶颈》一文中提到,如今,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均没有如此众多的人群,自发有序地、持之以恒地参与到其中,广场舞的遍地开花,其普及速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综上可知,广场舞已经深入人心,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1.2广场舞历史文化研究 有关广场舞的起源研究,很多学者普遍一致认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其起源有2种形式:一种是李少奇等人在《广场健身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提到的,早期的广场舞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宗教祭祀的一种形式与手段,是原始生活和古代社会最为经常的智力活动之一。后来才逐渐发展到宗教仪式、民间节日、祈祷节庆等不可或缺的舞蹈表演形式;另一种是杨清华在《广场舞作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一文中说明的广场舞产生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意义也在不断变化,由早期的生存行为逐渐发展成后来的祭祀活动,再经过近现代的传承,最终演变成今天所说的健身广场舞。广场舞来源于生活,始于最原始的舞蹈,又回归于人们的生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点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2.2广场舞兴起的多元因素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

通过对近10年有关广场舞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者也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广场舞之所以流行的多元因素。例如,刘星在《洛阳市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到广场舞兴起的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广场舞迅速兴起的根本保证,人们认识的转变是广场舞快速发展的推进剂,政策导向是广场舞发展的重要保障,广场舞运动有利于提髙人们的生活质量,人口的老龄化促进了广场舞的发展,广场舞对老年人独特的健身效果。吴春晖在《广场舞蹈时下兴旺之探析》一文中对广场舞蹈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其主要有以下3大因素。第一,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要越来越强烈;第二,广场舞较为明显的推广优势及健身价值;第三,国家的政策引导及大力扶持。

有关广场舞兴起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归纳如下。(1)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为广场舞文化发展提供了时间和基本资金保障;(2)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逐渐得到满足,物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广场舞文化发展提供了精神需求;(3)国家政策的支持,使体育事业尤其是群众体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给广场舞的发展打造了扶摇直上的攀枝;(4)全国上下掀起的城镇规划建设的热潮,为广场舞文化发展创造了基本的公共空间、场地设施等必备的客体条件。(5)慢性病、肥胖、心理问题等亚健康、疾病及老龄化人群的激增,为广场舞的发展保证主体的参与性。(6)广场舞本身的价值与优势,是其发展的核心因素。(7)从众心理效应为广场舞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提高了活动主体的多样性。

2.3广场舞组织管理和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

经过对广场舞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广场舞的组织管理整体上还处于一种“无领导”“无组织”的松散状态,同时也引发了各种问题且限制其全面、健康地发展。正如马裕文的《常熟市区广场舞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所言,广场舞作为人民群众晨晚锻炼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部分的团队都是群众自发的、松散的、没有统一规范管理的群众健身队伍,在发展中遇到管理、资金、场地设备、噪音污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地探究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全民健身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刘琨在《我国城市广场健身文化研宄》一文中提到,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的广场健身文化活动还处于自发组织阶段,缺少科学的引导和管理。未来,我国政府对全民健身工作会越来越重视,也会出台更多政策来促进全民健身的深入持续开展。刘君在《城镇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究》一文中提到,目前,制约城镇广场舞运动开展的因素主要有参与主体性别失衡、年龄分布差距大、健身场地小、健身环境差、健身教练员不专业、锻炼方法不科学、管理体制不完善、组织形式散乱、噪音扰民。

3 全民健身之广场舞“综合”效应研究

广场舞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各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笔者认为它对人们的影响可以从2个方面来讲。其一是积极方面的,休闲方式的转变、社交范围的扩大,消费观念的改变,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感指数上升。其二是消极方面的,场地纠纷问题、环境卫生及财务安全问题、噪声扰民问题等。很多学者也作了相关论述,具有代表性的有:梁洪英在《浅谈广场舞的发展现状》一文中表明,广场健身舞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同时可以舒缓情绪、缓解压力、娱乐身心,除了具备健身价值、健心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美学价值。刘君在《城镇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究》一文中提到,广场舞运动有助于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参与广场舞锻炼可防止骨质疏松、延缓衰老、降低肥胖发病率、预防心血管疾病。黄丹在《浅析广场舞在大众健身的作用》一文中认为,广场舞健身文化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民健身的推进、城市形象的提升、居民多元化文化需求的满足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广场舞的发展,就其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也是令人唏嘘不止。例如,武汉某广场上,一群广场舞健身者正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突然被从天而降的粪便泼个满头满身,原来是楼上的业主不堪噪音的长期干扰,再加上多次交涉无果,最终采取此举泄愤。此类事件也是一度发生,这些问题也折射出当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4 结 论

目前,科研人员对有关广场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性研究、宏观理论和社会影响方面,且以区域性研究最为关注。但就博硕论文整体来看,这几方面的研究在深度和层次还有待加强,对我国广场舞区域性的现状调查与研究还比较薄弱,很多提出的发展对策不明确,实际的可操作性差,且研究范围领域需要不断扩大,如有关从事广场舞领舞骨干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研究等。

[ 1 ]陶宏军.我国广场舞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10-112.

[ 2 ]杨红,范蒙蒙,李林苇,等.广场健身舞蹈发展前景的研究[ J ].硅谷,2008(5):102.

[ 3 ]窦彦丽,窦彦雪.广场舞文化溯源与发展瓶颈[ J ].四川体育科学,2013(2):92-94.

[ 4 ]李少奇,邹子为,陈以璇.广场健身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 J ].科技信息,2009(19):491.

[ 5 ]杨清华.广场舞作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5):89-90.

[ 6 ]刘星.洛阳市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D ].山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 7 ]吴春晖.广场舞蹈时下兴旺之探析[ J ].大众文艺,2010(4):27.

[ 8 ]马裕文.常熟市区广场舞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D ].苏州:苏州大学,2014.

[ 9 ]刘琨.我国城市广场健身文化研究[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6):693-695.

[ 10 ]刘君.城镇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究[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G83

A

1674-151X(2016)05-14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0.076

投稿日期:2016-03-12

张福灵(1989—),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区域性全民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全民·爱·阅读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广场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加强跨地域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研究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第28届汤姆斯杯中日羽毛球男单运动员技术运用区域性对比研究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