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院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湖北美术学院动画专业自主提升为例

2016-07-13叶佑天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探索

叶佑天



艺术类院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湖北美术学院动画专业自主提升为例

叶佑天

摘要:本文依托湖北美术学院动画艺术专业的构成特点,从一线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我校动画专业人才创新模式提出几点看法,并制定了动画专业自主提升相关目标,设置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以期为艺术类院校动画专业教育创新及专业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0(2016)02-0060-04

基金项目:

本文为以下项目共有阶段性成果,分别为:1.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跨媒界视域下<实验动画>课程教学与创作实践研究》(2013B134)。

2.湖北美术学院2014年度专业自主提升课题《动画专业自主提升》(2014-1)。

湖北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善的艺术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动画学院坚持跨学科、跨媒体、跨文化的办学思路,以思想为先、以实验为重、以课题为引、以创作为本, 旨在打造动漫教学、艺术创作、文化研究、创意实践四维互动的教育格局, 全面优化当代艺术教学模式, 着力建设一个集媒体研发和创意人才培养的国际性教育平台。

一、动画学院构架特色

1.创建初之背景。湖北美术学院动画专业自创建之始,就显示出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与教学理念。由于传统动画的创制是人为手绘的产物,在本体上本身就与美术有着天性的血缘关系。作为全国八大美院之一的我校在创建该专业时,自然会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定位。其时,在国画专业下开设动画方向也是常例,这就注定了艺术院校的动画创作中始终透露着“审美、浪漫”的禀赋。它们普遍强调艺术性而轻技术性,注重实验性而轻商业性,强调视觉审美而轻单纯叙事,强调静态而轻影视动态性,强调手绘而轻计算机技术,强调前期而轻中后期等特点。

2004年动画学院正式组建,共设置了动画、影像媒体两个专业方向,油画老师作为一股新鲜的血液介入其中,因此,动画专业在其两股纯艺术力量的长期浸润下,自然会在很大程度沾染上绘画艺术的创作精神,透露纯艺的气息。中国动画在上世纪80年代步入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计算机技术在其制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湖美校内部,相对擅长计算机的部分设计类老师就成了支援动画创作技术的尖兵,也逐渐加入到动画学院这个大家庭,从而使得我校的动画专业变得更为综合与宽容。

2.师资形成特色。历经十年,动画学院师资从最初的3、5人达到了如今的50人规模。建立之初全国动画毕业生极为稀少,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更是严重不足。动画作为新兴学科,学院引进的老师普遍年轻、新锐。学校为了解决师资短缺的严重问题,从英国、法国、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引进了一批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学中,使得我校的动画专业在发展的之初就有了国际渊源。同时,动画专业与传统绘画专业相比更具市场性,用纯粹艺术模式进行教学明显不符合专业特征,为此,动画学院实行了“代、兼、聘”师资充入教学的模式。

3.课程体系特色。根据动画设计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动画学院不断调整和整合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经过几年的不断调整和实践,已形成了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即动画基础课课程体系、动画专业课课程体系、“3+1”动画实践教学体系、动画专业拓展课课程体系四大模块。动画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实验创新拓展课)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打破了常规的专业课程设置, 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课程具有:“理论学习—创作实践—理论学习”的模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创作课程体系。

4.专业结构优化。

其一、细化教师主攻方向。为此,动画学院将原有的动画教研室细分为影视动画工作室、漫画工作室、特效工作室、游戏工作室,让老师集中精力精通个人最擅长的方向,使每个老师都能够各擅一行,各精一项。

其二,“3+1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动画学院在专业结构上保证3年的专业+理论教学和1年的综合创作+社会实践教学。一是要在时间上保证4年的实践教学环节(艺术采风、课程创作、“3+1”艺术实践和毕业实习)不断线;二是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渐进性,把多种课程形式进行整合,形成广义的课程模式。

其三,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多元性,实行课程与科研、企业项目相结合的模式。强调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不断培养。

5、注重校企合作,促进动画教育良性发展。为了让学生参与动画团队的项目,充分了解动画作品的市场定位及动画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市场运作流程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校动画专业多年来坚持了与企业合作的良性方式。让学生的作品走入社会,让团队的管理影响艺术教学。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1.课程改革贯彻大跨度课程交叉的理念,打破传统绘画与动画课程教学分野的局限,建立基础视野类、传统表现类和实验创新类三大模块合理配置的格局。在实施课程教学方面,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进行课程模块自由组合,将学生的不同爱好进行打包,学生可根据需求进行自助餐式“点菜”。此外,加大创造性教学的比重,推进动画教学的主题式创作模式。

2.在动画毕业创作的改革与创新中,摸索“1+1+1”的模式。即陈述1个全新的观念,制作1个动画作品,完成1套现场展示方案。既打破传统动画单一的创作模式,彰显动画艺术性表达与公开展示的魅力,将三者组合成一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整体。

3.动画课程教学采取跨文化的导师联合辅导, 以开放培养和联合辅导的思路, 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学者与本校教师组成跨文化导师组, 共同讲授专业课程; 并以定期性、常态化的工作坊教学机制对学生的专业创作与学术研究进行专题性指导, 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为学生提供广泛接触不同文化的艺术生态的机会。

4.明确提出艺术型本科院校动画专业“创作型、艺术型、科研型、竞赛型”相结合的影视师生建设目标,为促使动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创造有力条件。建立 “创作、课程、科研和竞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平台,形成以工作室为依托,科研项目为载体,竞赛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技艺复合型动画创意人才培养机制。

5.按照“理论教学与工作室制结合、专业基础与项目制结合、设计实践与科研创作结合”建设思路,优化动画课程体系,更新实践培养机制,重组科研创新模式。重师生人文、实验、团队创作的协调发展,强化创新意识,为师生营造在“教室中学习,工作室中实践,项目竞赛中科研,团队实训中成长”的良好氛围,创新动画人才培养平台。

三、动画专业自主提升相关目标

为培养我校从传统单纯的教学型、艺术型动画观念到表现的多层次“复合型”、转变教师“重教学轻科研、重艺术轻技术、重创作轻理论”之目标,从理论教学与工作室制、专业基础与项目制、设计实践与创业基地的结合入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课程、科研项目和参赛参展一体化的动画新课改、新人才培养平台。

1.明确提出 “创意型、创制型”动画人才培养目标

创意产业经济背景下,明确提出以培养“创意型、创制型”的动画人才为目标,即:“创意型”指激发学生突破原有或传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出的新形态的动画创作过程,旨在提高学生在艺术素养、审美判断、艺术表现和人文素质等方面的“构想”和“表现”的能力;“创制型”是指发掘学生在动画领域内的创造性本能,注重动画、艺术与市场的结合,打通由“构想”转化为“展播”的路径,使师生具备将剧本创意转化为艺术性、社会性产品,再推向艺术市场的实践能力。注重人文、创意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社会所需的动画艺术人才。

2.实施“理论教学与工作室制结合”的课程体系

将理论课程融入工作室教学中,以人文通识为基础,专业基础为主线,专业创作为导向,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构建“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工作组”,通过理论教学与工作室结合的课程体系,解决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相孤立的问题,有效地衔接基础理论和创意实践两个关键环节,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艺术型动画人才。

图1 课程体系设置

3.实施“动画基础与项目实践、科研竞赛结合”的实践培养机制

在动画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将社会或企业当中的实际项目引入到动画工作室,实施动画基础与项目实践、科研竞赛结合的方式。在工作室的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将动画基础应用到企业实践项目中,构建从实际案例分析入手,先进行虚拟动画创作,再具体完成企业项目,形成完整的动画实践培养机制,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整合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全面系统的思考动画创作流程,综合提升师生创制能力。

4.实施以“教师动画实践与科研结合”的创新艺术教学模式

加强动画各工作室教师实践及科研能力,大力培育年轻科研人才,并经常性进行专门培训与指导。将社会新型动画发展趋向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强调艺术动画和实际项目融合的重要作用,让教师自发能够进行艺术创作、教学更新、科研思考、资源综合、项目实践,增强老师的主动性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形成“创作中学习,教学中实践,竞展中成长”的自主进步特色。

图2 实践培养模式

5.构建“课程、虚拟项目和企业实训一体化”的设计人才培养平台

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建设“课程、科研项目、竞赛和企业实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实现了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的纵向交替进行、横向互相渗透,全面提升了教师、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创制技能,强化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也提供师生影视创作实践和动画流程的培养,理顺动画人才培养机制,解决我校动画人才培养与纯艺术、社会需求错位的问题。

图3 “创意型、创制型”专业教师、动画人才培养平台示意图

小结

动画专业自主提升立项一年以来,在不断探索跨媒介动漫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在艺术类院校视域下的动画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必须针对其学科特点,在艺术类院校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艺术类院校动画的客观现实,向全国知名艺术高校动画专业及世界前沿看齐。以学生为主体,力戒重技法轻理论和重材料轻观念、重实践轻实验重市场轻艺术探索的局面,既要重视艺术动漫教学理念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要着力于提升学生艺术思维,提升人文素质和审美追求的综合能力。避免学生只追求一些求怪异、缺乏深度、有技术没文化的动漫作品,以致于背离整个动漫艺术的审美目的。

叶佑天 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探索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