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则需要一生去坚守

2016-07-12游宇明

百家讲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句容平价灾民

游宇明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已在句容(今属江苏镇江)做了九年县令的徐九思升任工部营缮司主事。鄉亲们得知他要离开句容,依依不合,请求他临走前留下几句训词。徐九思很动情,不忍拂了乡亲们的美意,挥泪对大家说:“我没有什么训词,只是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记住三个字——勤、俭、忍。能勤,一定不会衰败;能俭,就不可能浪费;能忍,则会变得谦让宽容,可以避免无谓的争斗。”

言如其人,徐九思自己做事也很有原则。

明朝中期,土地兼并极其严重,豪绅地主勾结官府,将沉重的赋税、徭役负担转嫁给穷苦人。徐九思刚当上句容县令即着手整顿赋税乱象:他按照赋粮区域、土地优劣核算亩税,并编制成册,公示于众,使田赋的交纳有章可循。

任都水司郎中时,他受命主持张秋河水利工程。最初明廷治水只想着保证漕运供应,漕河、盐河相隔很近,却没有打通,“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徐九思多次实地考察,将两河打通,并在沙湾建起减水桥。当洪水上涨时,将水导流人海;当河水减少时,则截住河流,抬高水位,以便使农田得到及时灌溉。

徐九思生活也特别节俭。他极少吃肉,一般都是以蔬菜佐糙米饭。为了告诫下属廉洁为官,他在县衙前立一堵石屏,屏面上刻画一丛青菜,题日:“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

徐九思虽在四朝为官,却一直是个中下层官吏,从来没有想过攀谁的高枝,傍谁的大腿。徐九思做句容县令时,朝廷规定地方粮簿上有一笔可供地方官开支的例金,当地一些官员可以用它接待上官、联络同僚,以求日后升迁,但徐九思分文不取,后来干脆取消了这笔开支。

他提倡个人看淡得失,却不主张在关系民众利益时做缩头乌龟。遇上不合理的事,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

嘉靖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间,句容连年大旱,官府开仓发粮赈灾。朝廷规定,救济粮全部平价出售,粮款上缴。徐九思认为,真正的灾民无钱购粮,如果平价售粮,最后购得粮食的一定是有钱人家,而有钱人家购了又会囤积居奇,进一步加剧粮食的紧张。因此,他将赈粮的一部分按市价出售,把所得的相当于平价粮的钱款上缴国库,其余粮食则用来施粥,救助灾民,许多饥民因此得救。

徐九思也特别重视司法公正。他上任前,句容冤案很多,为了防止出现新的错案,他审理案件时,让老百姓监督司法过程。

百姓的心中有杆秤,这样的好官,他们当然会记住。徐九思逝世时,句容百姓前来祭奠者居然超过万人。其时,徐九思已离开句容36年。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在人前说豪言壮语的人,真正缺的是像徐九思一样,将某种崇高理念视之为内心的“宪法”,用整整一生去坚守的人。或许正是因为稀缺,他们也就格外值得人们尊敬。

编辑/梓童

猜你喜欢

句容平价灾民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句容市2018-2019年度小麦品种应用安全性测试试验总结
5000块人民币的“平价”太空之旅
县域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研究
供给侧视角下的农家乐融合创新研究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春雨威胁海地灾民安全
卫生部正名“平价医院”政府办“惠民济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