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探究

2016-07-12雒红强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73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3期
关键词:美术专业设置美术

雒红强 (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 730000)

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探究

雒红强 (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 730000)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校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脉搏,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美术教学,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美术人才。但因长期受落后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美术教学的整体现状并不乐观,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严重影响到了高校美术教学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对高校美术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对如何改革高校美术教学进行了具体分析,旨在找到一条适合高校美术教学的道路,促进高校美术教学发展。

高校美术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文化课程而言,具有更为独特的教育功能。通过美术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还受到了一定的熏陶,完善了人格,提高了审美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高校美术教学。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美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必须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美术教学。但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教学并不理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依然严重,如果不加以改变势必会阻碍高校美术教学的发展,影响到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加快对高校美术教学的改革。那么,如何改革高校美术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教育的出发点,为高校教学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现代社会对美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备专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还要求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对此,高校必须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顺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美术人才。具体来说,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高校不能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成为著名画家,而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通过美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高校必须安排专业人士深入市场和企业进行有关人才需求的调查与研究,并根据调查数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美术人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角色,其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教师的整体水平并不高,人才不足及素质与能力不高仍是主要问题。对此,高校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确保美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一方面,严把入门关,采取一系列措施,吸纳一批优秀的美术人才。美术的专业性比较强,细化了许多课程,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教师,但目前高校中美术教师同时兼任几门课程的情况较为严重。究其原因,根本在于高校美术教师人数不足,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必须做好美术人才的引进工作。具体做法:(1)提高入门门槛高度,做好招聘考察工作,避免引入素质低、能力弱的教师;(2)公开招聘,提高福利待遇,吸纳一批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美术人才。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对美术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针对高校美术教师素质不高、能力欠缺的问题,要加强教师培训,抓好以下几点:(1)邀请高技能人才、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座,为美术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2)抓住国内外研修的机遇,并在各类美术项目的支撑下,努力培养出国内知名的美术专业领军人物;(3)通过校企合作,定期将筛选出的校内美术专业骨干教师送往相关企业进行岗内实训,进而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课程改革是高校美术教学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决定了学习内容,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方向。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的美术人才,以往仅具备某一方面能力的美术人才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高校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美术专业特点,合理调整美术课程,完善课程结构。首先,要强化基础课程的设置。无论任何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都非常重要。具体到美术专业来说,高校一定要加强色彩、素描等基础课程的设置,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美术知识。其次,要加强专业课程的设置。一般来说,高校美术专业分为美术学、艺术设计、综合类等专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但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学生进入社会后难免会出现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高校在设置主修课程的同时,也应设置一些选修课程,以弥补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不足。再次,要增加人文修养课程的设置。现代社会除了要求美术人才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外,对他们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注重人文修养课程的设置。具体到美术教学中,可设置中外美术史、中外文艺理论选读、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美学、艺术创作心理、哲学等人文修养课程,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修养,健全人格。总而言之,高校只有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美术专业特点,建立一套从技术到艺术、从理论到实践、从普通教育到艺术教育相辅相成的课程设置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企业的复合型美术人才。

四、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高校美术教学水平。现阶段,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采取的仍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自己牢牢把控着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单一、机械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美术人才。对此,高校美术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出一种能适应社会发展、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1.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种教学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气氛会更活跃,教学效果也会更好。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由课堂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集声音、图片、图像、视频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将其引入高校美术教学中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进而化难为易,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因此,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比如素描课程中的“透视规律”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透视规律”这一概念。

当然,高校美术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外,还要将美术教学延伸到课外,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谢云中,关于普通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6).

[2]彭巍,于欢.略论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革新措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9).

猜你喜欢

美术专业设置美术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习作《水粉画静物》
美术篇
作品赏析(3)
栏目设置一览表
李瑞龙、李少军、何欣、梁赵飞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