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文化馆联动机制研究

2016-07-12王新良衡水市群众艺术馆053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3期
关键词:衡水市群文文化馆

王新良 (衡水市群众艺术馆 053000)

河北省文化馆联动机制研究

王新良 (衡水市群众艺术馆 053000)

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604120410

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资源共享与信息传播都步入了快车道。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以及同一领域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性大大加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成趋势。一些旧的事物,旧的模式已脱离时代发展的轨迹,创新求变迫在眉睫,协调联动成为大势所趋,这在文化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2015年11月,由文化部、重庆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文化馆年会暨文化艺术博览会在重庆国博中心举办,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全国文化馆(站)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无形中也促进了全国文化馆行业的联动、共享、交流和发展。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给我们探索群众文化事业未来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新形势下,各级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其职能发生了一定的调整和转变。其承担的“艺术创作辅导,群文展览演出,群文理论研究,群文培训辅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公共文化讲座与展演等多项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化繁为简,流汇凝聚成一条职能--全民艺术普及。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之后,文化层面的需求便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文化素养的提升和艺术的享受。虽然近年来我们的文化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极大地提升了文化馆站的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但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且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作人才匮乏。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省市县三级文化馆中,文艺创作人才(舞台文本创作)不超过60人,且老龄化严重。以衡水市为例,市县两级文化馆具备独立创作舞台演出文本的作者仅有9人,占全市文化馆编制人数的3.3%。由于年龄偏大和观念束缚,一些年长的作者,没有体力和精力再承担繁重的创作任务,但由于“传、帮、带”工作不到位使得年轻作者尚不具备独立承担创作任务的能力。这就造成了部分县市连续多年出不了一部像样的群文舞台作品,文化下乡演出时“吃老本”现象严重,演出的作品多是10年甚至15年前的旧作,根本反应不出时代的发展与观念的创新。创作人才的匮乏,使群文创作动力不足,精品难现,无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求善、求美的文化精神享受。

二是辅导力量的薄弱。因为受财政、编制等多种因素制约,各地市群文专业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就我省各地市群艺馆而言,人员编制差距悬殊,编制多的如秦皇岛、保定、邯郸等均在50人以上而编制最少的衡水市只有23人。而衡水市各县市区文化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布也不均衡,多的冀州区有20多人,少的景县、武强都不足5人。若仅凭市级馆的师资,无法对县级文化馆的群文骨干开展大规模的业务培训。而县级文化馆情况也差不多,辅导力量薄弱,甚至出现一人“三肩挑”,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同时还担负着业务辅导的任务。

三是数字文化馆建设步伐滞后。近年来,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通了全国数字文化馆援建平台。2016年5月河北省群众艺术馆被文化部公共文化司评为2016年数字文化馆试点单位,为河北省数字文化馆建设作出示范表率。但信息技术在市县两级群众文化领域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把联动、合作、整合、共建、共享等理念融入到群众文化领域,建立公共文化资源交流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积极促使省市县群艺馆、文化馆互相缔结友好馆,推动群众文化合作与互动,努力打造跨区域的群文交流平台。具体来说就是各级文化馆之间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建立品牌活动联动机制,联合打造群众文化、非遗文化品牌活动;建立群众文化人才交流机制,实现省市县三级文化人才共享;联合开展群众文化、非遗文化理论研究、论文评奖等,真正做到互相联动,资源共享。

一是以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引领,加强文化馆馆际联动。河北省文化厅2014年6月印发了《河北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区域文化联动工作方案》。这标志着河北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区域文化联动工作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在省内文化交流联动方面,组织秦皇岛市等省内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城市与廊坊市等第二批示范区(项目)创建城市,开展公共文化领域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省内各级文化馆协调联动,资源共享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以文化志愿者交流和群文业务培训为纽带,实现馆际优秀师资共享。一方面实现群文业务培训多样化,既有各地市文化馆业务骨干到省馆集中参加培训,也有省馆专家到各地市群艺馆开展业务辅导和专题讲座,还有跨地市的文化馆馆际观摩学习,以此来加强全省范围内文化馆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依托文化馆、文化志愿者协会把那些隐身于市井巷陌的文艺人才凝聚起来,调动其服务大众的积极性,并不断加强各地市文化志愿者交流,那么就能有效整合和调动社会文化资源力量,弥补和均衡各地市群文师资水平。

三是以打造文艺精品为抓手,整合全省的创作力量。一件成功的文艺作品需要多人付出心血。以小品创作为例,主创团队涵盖了编剧、导演、表演,配乐编曲等艺术门类,缺一不可。要想拿出一部冲击全国群星奖的精品力作,单凭一馆之力势必难以完成,那么我们就非常有必要打破地域藩篱,加强馆际间的合作。衡水群艺馆创作的剧本,可以由石家庄群艺馆的导演来导,由秦皇岛的演员来演,由唐山群艺馆的专业老师编曲配乐。如此,强强联合,携手出击,组团作战,必将大大提升作品的竞争力。今年10月中旬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上河北梆子小戏《好山好水》、评剧小戏《月缺月圆》、表演唱《接海渔鼓》表现不俗。这是因为为加精这些作品,省群艺馆邀请欧阳逸冰、徐培成、孙德民等省内外的剧作家,顾夏阳等著名作曲家指导,还在各地市群艺馆选拔优秀演员参演,对作品进行了深度加工。可以说这也是馆际合作的结果。

四是以品牌活动为平台,不断加强文化馆的馆际合作。河北省文化厅整合全省非遗资源,于每年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河北省民俗文化节,这是集非遗展演、展示、展销于一体的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知名文化活动品牌,各地市文化馆“各显神通”,组织本地的非遗项目参加展演展示,同时还能观摩其他地市的非遗保护成果。受此启发,2016年4月衡水市举办了首届民俗文化节暨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展,来自全市11县市区的182项民间技艺绝活在衡水湖畔集中进行了展演展示。在此之前,衡水市已经连续举办6届全市文艺调演活动。诸如河北省民俗文化节、衡水市文艺调演等省市级品牌活动的举办,极大加强了馆际之间的交流合作。

五是以“互联网+群众文化”为着力点,创新文化馆馆际联动模式。借助网络实现信息的联网共享,广场舞视频大赛,电子文化馆建设,电视电话会等加强文化馆之间的合作与联动。近年来,河北省文化厅参与主办的《幸福跳起来》河北省广场舞电视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活动2014年的比赛行程6000多公里,辗转全省6大赛区,来自全省9个城市100多个县区的330多支舞蹈队伍的6000多名舞蹈爱好者参与了比赛;2015大赛进一步升级,设立了13个赛区,由省群艺馆和舞协联合各地市、县级文化馆派遣专业舞蹈老师走进社区、走进乡村,为广场舞爱好者进行舞蹈的辅导与教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得到专业老师的帮助,而大赛决赛、总决赛阶段由河北电视台800演播室现场直播,让广大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现场的火爆气氛。

综上,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树立文化发展新理念,从单一的区域文化建设到跨区域交流互动,多元化发展,破除区域壁垒,行政壁垒、行业壁垒等客观因素,从而探寻跨地域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打造出普惠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让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让广大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猜你喜欢

衡水市群文文化馆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The Influence of the Smartphones on Modern Life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A Study of Language Features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On Humanisim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rough Uncle Tom’s Cabin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