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景观遗产为导向的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探究

2016-07-12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3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遗产景观设计

吴 忠 (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210000)

以文化景观遗产为导向的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探究

吴 忠 (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210000)

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引入文化景观遗产概念,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增强了教育的文化性与特色性。本文通过景观设计专业背景和教育困境的分析,进一步论述文化景观遗产在景观设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策略。

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文化景观遗产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南京民国文化景观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760018)和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课题编号:16SYC-228)的阶段性成果。

一、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背景

本文所探讨的范畴限定在艺术类院校或综合院校艺术类院系下设的环境设计专业。2012年9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将存在于中国艺术教育界二十年之久的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废除,更名为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脱胎于环境设计专业,是其一个方向,我们将研究的范围局限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方向之一——景观设计,以区别于内涵与外延非常广阔的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的概念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观设计特指各类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如:庭院景观、居住区景观、城乡公共空间以及景观要素的设计。广义的景观设计包括景观艺术、视觉环境设计、室内空间、建筑景观、城市规划、乡村规划以及各种微观的环境艺术。因此,狭义的景观设计指向比较明确,而广义的景观设计概念更接近与环境设计。笔者认为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限定在景观设计专业方向的概念上,可以更好地理清关系、科学分析与指导发展。

二、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困境

艺术类景观设计专业教育有一定的特色,它存在于艺术教育的教学环境与话语背景中,提倡艺术审美与艺术表现。但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说,这种特色并不明显,反而具有很多缺陷,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困境。

1.过于强调表现与审美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审美并不局限于艺术院系的教师和学生所独有,在一些著名的建筑院校或风景园林类院系中,工科背景设计专业的学生既不缺乏审美趣味,也不缺乏艺术性强的表现能力。景观设计本科四年的教育假如仅仅只是教学生画的美,那是对这个学科专业的莫大讽刺。

2.缺乏实践精神和能力

艺术类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太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于材料、施工工艺、技术、工程经济与商业规则都是空白,更严重的是学生不能理解真实的设计环境,真正的专业精神,以为很美好,认为是那样,然而,走向工作岗位,发现并不如此,开始怨天尤人,甚至改弦更张。

3.对文化的认知流于表面

艺术类景观设计专业并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些设计教学思路或是一些传统文化元素的直接借用和表现,或是宣讲空洞教条的艺术理论,亦或是一些故弄玄虚的说辞,都是对传统文化表面化、元素化与形式化的运用。

三、以文化景观遗产为导向的景观设计教学改革

以文化景观遗产的学习研究为抓手,可以对景观设计专业进行特色化的教学改革。文化景观遗产是文化遗产的新型门类,它和景观设计专业关系密切。文化景观遗产不仅包括建筑遗产;而且还包括与建筑有机相关的景观环境;同时还包括与建筑景观相关联的人居环境理念、生产生活方式与文化意义等。如前所述,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积淀,这是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力量来源。通过文化景观遗产推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新的改革方向,也使得景观设计教育更加具有特色性与文化性。

1.注重理论研究,创新教学方法

文化景观遗产的学习研究可以和景观设计专业教育进行结合,教师的研究课题、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以及教师和学生联合研究课题等,都是文化景观遗产研究的重要手段。景观历史、文化与美学等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前提条件。同时,应当创新教学方法,避免空洞和枯燥。例如,对景观历史的教学,可以结合学生的古典园林建筑渲染练习,通过水彩或水墨渲染作业让学生体会古典园林建筑的比例关系、构造细部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再串联园林建筑历史,著名建筑家的名人轶事,最后,对绘图作品进行集中评图。采用这种“学院派”建筑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感受古典园林建筑的魅力,切身体会前辈建筑大师的心路历程。

2.倡导感知体验,提高分析能力、

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与绘图练习是不够的,应当提倡“圣地之旅”式的学习方式,即倡导教师与学生进行行走感知体验式的实践教学,在真实的文化景观环境中感知与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这种教学方法应当避免走马观花考察式的弊端,可以通过测绘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用现代测绘工具对文化景观遗产进行现场测量,对遗产进行现场学习,在真实的文化环境中分析文化景观遗产的历史、文化、形式、空间尺度与比例关系等,将测量成果带回学校复尺,进行文化景观遗产的尺规绘图、手绘表现与计算机绘图等作业,最后形成完整规范严谨的图纸成果,不仅深入学习研究了文化景观遗产,而且锻炼了学生图纸绘制、空间表达与元素构造表现等的专业能力。

3.加强操作训练,熟悉真实环境

在文化景观遗产理论学习与设计分析锻炼的基础上,在高年级开设专题设计训练课程,设定一系列设计专题,引导学生将以往积累的传统文化素养应用于景观专题设计,将文化景观遗产应用于各类现代景观设计项目,弘扬传统文化,积累核心竞争能力。设计专题训练应当注重新的设计方法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用新手段、新方法与新媒介来实现文化景观遗产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利用。有了一定的文化专题性,就可以吸引一些社会上的设计单位或设计项目,将设计教学与真实的设计项目相结合,模拟或者嵌入真实的设计环境中,训练构思、概念、方案、汇报、施工图与后期服务。在这个真实的设计循环与工作环境中,感受设计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文化传承产生的使命感以及从项目协作中领悟的专业精神。

4.内聚文化底蕴,拓展专业视野

本文在第一部分提出景观设计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述三点都是在狭义景观设计范畴,景观设计教学改革须将专业概念适当延伸至广义范围,将文化景观遗产引入景观设计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化景观遗产的精髓,并且将这些学习研究成果转化为自身文化底蕴,将文化景观遗产扩展至文化遗产或者传统文化的高度,延展景观文化至传统文化精神的境界。结合广义景观设计的专业范围,使得景观设计上升到文化设计的高度,不仅可以从事一般类型的景观设计工作,也可以从事其他艺术设计、策划、管理与文化创意等复合型的工作。提高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更能适合未来复杂多学科交叉的学习工作环境。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范畴,使得学生有更强的专业适应性,打造创新型、综合型与文化型的设计人才。

[1]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马建梅.“地域景观”概念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5).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遗产景观设计
4D空间下文化景观粒子的形态价值与应用场景分析
近20年国内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文化景观粒子云的界定与度量
文化景观的粒子界定及其度量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